如果說AI的盡頭是電力,那么美國政府眼下可能已經在籌謀未來了……
據媒體報道,一個鮮為人知但權力巨大的美國監管機構——負責監管電力批發市場的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RC)目前已敲定了全面的新規則,旨在擴大美國國內大型輸電線路的建設,為家庭和企業帶來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這些批準的新規也有望使未來大型區域輸電項目更容易獲得批準。
據悉,FERC周一已批準了兩項規則,其中一項將要求生產和傳輸電力的公司權衡至少二十年的供需等因素;另一項則涉及在缺乏足夠傳輸能力的地區的關鍵項目的許可問題。
電力咨詢公司Grid Strategies總裁Rob Gramlich表示,要求進行長期規劃的規定,是“聯邦政府為推進輸電而采取的最大單項行動”。
長期規劃需要考慮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極端天氣的影響以及項目成本。通過擴大輸電能力,受天氣災害影響的地區將更具抗災能力,因為他們將可以從國內其他地區獲取電力。
目前,大多數美國公用事業公司已經為未來的需求和其他突發事件制定了計劃,但很少有公用事業公司會為數十年后的情況提前布局。因此,在發電技術、需求和氣候變化引發的破壞性天氣事件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公用事業公司有時會落后于形勢。
解決長期困局
FERC主席Willie Phillips周一表示,“我們的國家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可負擔電力需求激增,同時還要應對極端天氣對我們電網可靠性的威脅,并努力在我們社會正在發生的巨大技術變革中保持領先。”
參議院多數黨(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周一在一次媒體電話會議上表示,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的規劃規則,有助于彌補國會在過去幾年中未能通過擴大電力傳輸立法的遺憾。他預計國會今年仍無法通過輸電立法。
在全美范圍內,無數新電力項目(主要是風能和太陽能項目)的計劃都因遲遲不能并網發電而擱淺。根據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最近的一份報告,2023年尋求并網發電的新電力項目(主要是太陽能、風能和電池儲能項目)的積壓量比上一年猛增了 30%。報告稱,新項目“陷入了漫長而不確定的研究過程”。
該新規則旨在推動有利于納稅人的項目,從而提高輸電能力,提供更便宜的電力。該規則還涉及在包括多個州的項目中如何在納稅人之間分攤成本的問題。
貿易協會Wires的執行董事Larry Gasteiger表示,“成本分配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也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該規則的批評者稱,新規可能會與地方監管機構對公用事業項目的監督發生沖突,并可能導致消費者賬單的增加。幾位共和黨地方官員已威脅要就該規則起訴政府,聲稱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在為電網引入更多清潔能源的努力中越權。
公用事業公司并不總是支持長距離輸電線,因為長距離輸電線帶來的電力價格可能比它們的發電成本更低。近年來,風能和太陽能的成本大幅下降,使其與天然氣相比更具競爭力。
哈佛法學院電力法倡議主任Ari Peskoe表示,“電力公司不想建設大型輸電(項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這會損害他們的發電廠業務。”
規劃規則還為各州在大型輸電項目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指導,并試圖在項目規劃的早期階段征求各州的意見。
電力需求激增下必然的轉變?
上述新規則出臺之際,美國新型制造業、電動汽車和滿足人工智能需求的巨型數據中心,正在推動電力需求的大幅增長。這導致電力公司不得不爭相適應,一些公司已放棄了退役化石燃料發電廠或新增天然氣發電的計劃。
在佐治亞州,該州的主要公用事業公司佐治亞電力公司就已將電力需求預測提高了16倍,并計劃燃燒更多天然氣來滿足需求。
弗吉尼亞州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Dominion Energy為該州大部分數據中心提供電力,預計未來15年數據中心的電力使用量將翻兩番,占到該州公用事業需求的40%。
而很顯然,眼下美國政府的電網規劃已不再僅僅是站在一個短期的視角,而是瞄準向了一個更為長期的維度,以確保電網能夠適應未來幾十年的能源需求和技術變革。
根據高盛早前的一份研究,由于AI數據中心運行帶來的電力需求激增,將為公用事業、可再生能源生成和工業部門帶來下游投資機會。高盛預測,2023年到2030年,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將以15%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這一增長軌跡預計將使數據中心2030年占美國總電力需求比例,從目前的約3%上升到8%。
高盛表示,這一趨勢預計將在2030年推動美國約500億美元電力投資。
據悉,美國政府目前的新規劃要求還將促使電力公司采用更多所謂的電網增強技術,如傳感器和電力流控制裝置,這些技術可以改善現有線路的電力傳輸,也通常比建設新的輸電線更便宜。
拜登政府還在利用其他杠桿來刺激輸電建設。上個月,美國能源部成為協調全美主要輸電項目環境審批的牽頭聯邦機構,以快速推進電網基礎設施建設。新程序旨在減少電網規劃者在尋求環境保護局、內政部和農業部等聯邦機構單獨審批時所面臨的繁文縟節。
(財聯社 瀟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