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6月26日文章,原題:澳中關系回暖可為地球降溫,澳中綠色能源合作潛力巨大澳中關系經歷了長期冷淡后正明顯回暖。事實上,兩國的部長級交流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多。因此,當全世界都認為中國與歐盟和美國進入“貿易戰2.0”時,澳中貿易額卻在不斷增長,2023年達到創紀錄的2190億澳元。
中國總理最近訪澳,與澳總理一道將氣候變化、能源和環境問題提上議事日程,雙方同意恢復氣候變化和能源雙邊對話,并啟動智能型農業實踐等方面的技術合作。所有這些都是非常積極的。
這種關系的改善可在促進全球合作、加快能源轉型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并為澳大利亞帶來經濟優勢,因為美國和歐盟對華加征關稅,并不能阻止中國生產電動汽車和光伏產品。相反,中國需要尋找新市場。中國對外投資方向的調整,為澳大利亞的綠色經濟、也為急需資金的發展中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機遇。
目前,西方稱中國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產能過剩”。但中企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生產這些世界領先的產品,同時瞄準更廣闊的非美國聯盟的全球市場。原因很簡單:世界其他地區對中國“新三樣”的需求仍在不斷增長。這些產品成本低,卻采用了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價格也極具競爭力,這使中國制造商能夠繼續在全球擴大產能。
截至今年3月,已宣布在墨西哥實施的中國制造和物流項目至少有41個,在越南有39個。截至3月底,泰國、馬來西亞、匈牙利和埃及的中國對外投資項目也達到創紀錄水平。即使在美國設廠的中企也沒被嚇倒。比如,晶科能源宣布今年在佛羅里達州擴建工廠的計劃。因此,這些世界領先的清潔技術公司的“中國+1”戰略正在形成。根據榮鼎集團的數據,2023年與電動汽車相關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創下新紀錄,達到280億美元。
這對澳大利亞意味著什么?有了電池和電動汽車的生產需求,就有了對鐵礦石和鋰等重要礦產的需求。2023年,澳85%的鐵礦石出口是運往中國。澳大利亞是中國所需重要礦產的“大供應國”,但中國也通過投資包括南美“鋰三角”(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維亞)在內的地區,實現供應鏈多元化。與勞動力成本低得多的“鋰三角”相比,澳大利亞如何才能成為更具吸引力的供應商?可以提供“綠色、清潔”的礦產加工業,并增加出口產品的附加值。澳應摒棄傳統的“挖起運出”方式,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生產綠色電力,加工和增值重要礦產出口。
歐盟試圖降低中國在清潔技術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風險,隨著澳中關系改善,澳大利亞應盡早采取行動做好準備,應對未來的相關影響。與此同時,中企在研發方面投入巨大,擁有最先進的清潔技術。與中國清潔技術領軍企業合作,將使澳大利亞能獲得世界一流的清潔技術,提高能源效率,降低采購成本,并加快澳經濟轉型的速度和規模。
“去風險”關乎澳國家利益和安全,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中國為全球供應鏈帶來的益處,以及中國作為澳最大貿易伙伴所帶來的益處。兩國總理會晤為加強雙邊貿易和能源合作打開許多扇大門。還有什么能比印太地區兩個大國攜手促進能源轉型更有利于地區安全呢?(作者Xuyang Dong,喬恒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