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油價近期上漲的因素,除了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全球需求回暖等,大型油企串通操縱市場價格也可能是油價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在高油價對通脹和民生造成負面影響的情況下,美國加大力度對主要油企進行調查,以確定油價是否存在被人為扭曲、操控的情況。
加碼調查串通漲價行為
據彭博社報道,美國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周宣布,已經開始調查18家石油生產商,稱這些公司可能與歐佩克進行“非法勾結”,然后通過抬高油價獲利,這損害了美國消費者和政府部門的利益。7月1日,這些公司開始公開回應相關調查。
據悉,美國參議院委員會正在調查的生產商包括埃克森美孚、西方石油、殼牌、切薩皮克能源、雪佛龍和康菲石油公司等。該委員會要求這些石油生產商在7月12日之前提交一系列文件,包括2020年以來每家公司參與生產的員工與歐佩克代表之間的所有通信,不同石油公司高管之間的通信記錄等。7月1日,殼牌集團新聞發言人就調查一事對媒體作出回應,“殼牌努力遵守所有適用法律,包括反壟斷和競爭法、貿易制裁和制裁條例。我們不知道有任何證據表明參與了委員會提到的協調活動。”
據美聯社報道,實際早在5月份,民主黨參議員就已經呼吁司法部門動用一切手段,防止和起訴石油行業涉嫌串通和操縱價格的行為。
另外在5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對先鋒自然資源公司創始人兼前首席執行官斯科特·謝菲爾德提出了令業界震驚的指控。指控內容包括謝菲爾德向歐佩克的代表發送了幾百條有關市場動態的信息,包括定價和生產水平。
FTC指出,謝菲爾德被廣泛認為是美國頁巖油行業的領軍人物,但他卻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與石油生產商以及歐佩克合作,限制其產量并抬高能源價格,他還敦促美國石油生產商在產量方面保持“自律”。隨后,這家大型石油公司與歐佩克聯盟之間可能存在的勾結行為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雖然FTC批準了埃克森美孚以645億美元收購先鋒公司的交易,但仍禁止謝菲爾德加入埃克森美孚董事會。
民主黨參議員、預算委員會主席懷特豪斯當時公開表示:“鑒于針對謝菲爾德的調查結果,我試圖了解在美國運營的其他石油生產商,是否也一直在與歐佩克就石油的生產與定價進行(非法)串通。”懷特豪斯指出,這種行為不僅導致美國家庭的成本增加,而且導致美國政府在補充戰略石油儲備時的成本增加。
不過,美國石油協會(API)稱這項調查是“選舉年的噱頭”。該協會發言人貝薩尼·威廉姆斯表示:“此舉目的是分散人們對錯誤政策的注意力,因為政府繼續尋求外國生產商來滿足國內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
石油產量或受抑制
今年迄今為止,美國石油日產量一直相對穩定,但業界人士擔憂相關調查可能會對生產商產生影響,難以改善供應量。
價格期貨集團高級市場分析師福林告訴媒體,今年美國石油日產量“基本趨平”。他說:“沒有太多跡象表明美國石油生產商想要增加產量和鉆井平臺數量。”
他說,雖然頁巖油行業并購交易似乎火熱,但現實情況是,美國政府已著手加強監管,給頁巖油生產商施加更大的壓力,這很可能會抑制美國的產量。
福林指出,由于美國政府指責石油公司試圖操縱油價,這些公司將更難以擴大生產和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根據貝克休斯最新公布的數據,MHMarkets邁匯表示,截至6月21日當周,美國活躍的石油和天然氣鉆井總數再次減少。周鉆井總數減少了7個,降至581個,而去年同期為674個。石油鉆井數量減少了6個,較前一周減少了3個。
目前石油鉆井數量為479個,比去年同期減少了66個。天然氣鉆井數量減少了1個,降至97個,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7個。其余保持不變,仍為5個。
截至6月21日當周,美國原油產量連續第三周保持在1320萬桶/日。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美國目前的原油產量僅比歷史最高水平1330萬桶/日少10萬桶/日。截至6月21日當周,PrimaryVision的壓裂擴展計數(對完成未完工井的團隊數量的估計)從250下降到246。
油價調控壓力猶在
業界認為,隨著美國暑期到來,油價走勢備受關注,政府層面相關舉措體現了對通脹反彈、民生受損的擔憂。
美國總統拜登已宣布,計劃從美國東北地區石油儲備中釋放100萬桶石油,以降低這個夏天的油價。
據悉,具體措施是從新澤西和緬因州儲備站的銷售中每次抽取10萬桶。能源部在一份聲明中說,將建立一個競標程序,確保當地零售商能夠在7月4日假日之前得到石油,并低價出售,幫助“降低美國家庭與消費者的開支。”
美國汽車協會(AAA)說,今年全國油價一度上漲至每加侖大約3.6美元,比一年前增加了6美分。美國媒體稱,動用戰略石油儲備是拜登為試圖控制通脹而采取的少數行動之一,而控制通脹在選舉年有較大影響。
自2021年開始,大多數類型的能源價格都在上漲。美國的汽油價格一度達到了每加侖5美元,而目前已降至每加侖3.6美元左右,接近過去十年的趨勢線,業界認為已回到較正常水平。但在選舉年減少民眾能源賬單的壓力巨大,各方應對汽油價格上漲的措施預計仍然處于“待命”狀態。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 閆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