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中國電建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晏志勇走進《大灣區會客廳·遇見嘉琪》欄目,接受深圳衛視專訪,與深圳市民共同分享中國電建改革發展經驗,并就進一步推動改革創新建言獻策。
城市軌道交通是公司深度介入深圳城市建設的重要領域和加速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布局。以深圳地鐵7號線為起點,公司充分發揮“懂水熟電”的優勢,積極將深圳“主陣地”筑牢,先后參與了深圳地鐵三期、四期工程以及穗莞深城際鐵路的建設,并將業務拓展至成都、武漢、哈爾濱、福州等10多個國內主要城市。各項目的良好履約,助力中國電建的品牌影響力得到不斷提升。
晏志勇指出,相較于水利工程,地鐵工程是一個線性工程,牽涉的范圍較廣。在深圳地鐵7號線的建設過程中,一是時刻面對海濱城市地質條件復雜、地下水文復雜等問題,從設計到建設,都避不開地下水的困擾;二是深圳地鐵7號線穿越華強北等繁華商圈,需解決工程建設與商業氛圍協調發展的難題。“絕對不能影響商業運行。”晏志勇表示。
對于公司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布局,晏志勇表示,中國電建將水利水電工程應對地下水的先進技術和經驗應用到了地鐵工程,深圳地鐵7號線做到了全線不滲不漏,這一經驗已經成功地應用到了深圳地鐵5號線、10號線、12號線等項目以及武漢、成都、哈爾濱、長沙等城市。地鐵從深圳出發,城際軌道交通再次從深圳出發,晏志勇強調,“中國電建將積極增強服務國家、服務全球的能力。”
在談及公司水治理業務時,晏志勇形象地將水環境的治理和水生態的修復比喻為“中醫療法”。晏志勇指出,水污染問題的根源不一定在“腳底”,可能在“頭部”,因為河流的上游“生病”了。為此,中國電建提出全流域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的理念,并在深圳茅洲河的治理中迎來新的改革和取得成功。為了解決底泥處理難題,中國電建專門研發了清除污染的管網的底泥的機器人等,并積極推進雨污分離。“水從河里來了,我們還回去了,但還回去的是達標的水。”晏志勇表示,最后可以把底泥做成陶制品,包括建筑的一些裝修材料。
晏志勇回顧了與深圳密切聯系的過往。“我第一次來深圳比較晚了,是2002年,當時深圳的規劃中,要根據深圳的電力和能源發展的需要,準備建一座抽水蓄能電站。”晏志勇指出,深圳是改革的前沿、創新的前沿,深圳的改革創新對中國影響十分巨大,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公司已經在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了以軌道交通、水環境治理兩大業務板塊為主,多業務綜合發展的良好格局。據統計,公司已在深圳、珠海注冊成立了電建生態環境公司1家二級單位,電建南方公司、電建市政院等2家“二級品牌、三級管理”單位。此外,所屬20余家子企業分別在大灣區內設立了分公司、子公司或區域營銷機構。
未來,中國電建將緊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黃金契機,立足“改革開發再出發”新起點,進一步加大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傾斜,積極籌建區域總部,全面對接“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發展戰略,全力參與粵港澳大灣區世界一流城市群建設,為建設美麗深圳、美麗大灣區貢獻電建智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