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表示,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各國要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推動疫情后世界經濟“綠色復蘇”,匯聚起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
2020年9月30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堅持生態文明,增強建設美麗世界動力。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生態興則文明興。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二是堅持多邊主義,凝聚全球環境治理合力。《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等國際條約是相關環境治理的法律基礎,也是多邊合作的重要成果,得到各方廣泛支持和參與。面對全球環境風險挑戰,各國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單邊主義不得人心,攜手合作方為正道。要堅定捍衛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維護國際規則尊嚴和權威,提升全球環境治理水平。三是保持綠色發展,培育疫后經濟高質量復蘇活力。要著眼長遠,保持定力,堅持綠色、包容、可持續發展。要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四是增強責任心,提升應對環境挑戰行動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在環境問題上的歷史責任和現實能力存在差異。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照顧發展中國家資金、技術、能力建設方面的關切。要切實踐行承諾,抓好目標落實。習近平強調,中國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采取有力政策行動。過去10年,森林資源增長面積超過7000萬公頃,居全球首位。長時間、大規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護修復濕地,生物遺傳資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85%的重點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切實履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環境相關條約義務,已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和設立自然保護區相關目標。中國將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愿承擔與中國發展水平相稱的國際責任,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作出更大努力和貢獻。
2020年11月17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上表示,我們要堅持綠色低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球變暖不會因疫情停下腳步,應對氣候變化一刻也不能松懈。我們要落實好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恪守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小島嶼國家提供更多幫助。中國愿承擔與自身發展水平相稱的國際責任,繼續為應對氣候變化付出艱苦努力。我不久前在聯合國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舉措,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們將說到做到!
2020年11月22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提出3點主張。第一,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力度。二十國集團要繼續發揮引領作用,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指導下,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中方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將堅定不移加以落實。第二,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中方支持后疫情時代能源低碳轉型,實現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目標。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系統,將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快新能源、綠色環保等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第三,構筑尊重自然的生態系統。中方支持二十國集團在減少土地退化、保護珊瑚礁、應對海洋塑料垃圾等領域深化合作,打造更牢固的全球生態安全屏障。中方誠摯歡迎各方出席明年5月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期待大會為未來一個時期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設定目標,采取行動。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
2020年12月12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提出三點倡議。第一,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在氣候變化挑戰面前,人類命運與共,單邊主義沒有出路。我們只有堅持多邊主義,講團結、促合作,才能互利共贏,福澤各國人民。中方歡迎各國支持《巴黎協定》、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第二,提振雄心,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各國應該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根據國情和能力,最大程度強化行動。同時,發達國家要切實加大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能力建設支持。第三,增強信心,堅持綠色復蘇的氣候治理新思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從綠色發展中尋找發展的機遇和動力。中國為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作出重要貢獻,也是落實《巴黎協定》的積極踐行者。今年9月,我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此,我愿進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中國歷來重信守諾,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腳踏實地落實上述目標,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2021年1月25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表示,中國將繼續促進可持續發展。中國將全面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我已經宣布,中國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實現這個目標,中國需要付出極其艱巨的努力。我們認為,只要是對全人類有益的事情,中國就應該義不容辭地做,并且做好。中國正在制定行動方案并已開始采取具體措施,確保實現既定目標。中國這么做,是在用實際行動踐行多邊主義,為保護我們的共同家園、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2021年4月16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中法德領導人視頻峰會。習近平強調,我一直主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愿就應對氣候變化同法德加強合作。我宣布中國將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這無疑將是一場硬仗。中方言必行,行必果,我們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全面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中國已決定接受《〈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加強氫氟碳化物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不應該成為地緣政治的籌碼、攻擊他國的靶子、貿易壁壘的借口。中方將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各自能力原則,推動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積極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希望發達經濟體在減排行動力度上作出表率,并帶頭兌現氣候資金出資承諾,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充足的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支持。
2021年4月20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表示,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共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加大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解決發展中國家在資金、技術、能力建設方面的關切。
2021年4月22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表示,要堅持多邊主義。我們要堅持以國際法為基礎、以公平正義為要旨、以有效行動為導向,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遵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目標和原則,努力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強化自身行動,深化伙伴關系,提升合作水平,在實現全球碳中和新征程中互學互鑒、互利共贏。要攜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責;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諾,不要言而無信。中方歡迎美方重返多邊氣候治理進程。中美剛剛共同發布了《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中方期待同包括美方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共同為推進全球環境治理而努力。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全球氣候治理的基石。發展中國家面臨抗擊疫情、發展經濟、應對氣候變化等多重挑戰。我們要充分肯定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所作貢獻,照顧其特殊困難和關切。發達國家應該展現更大雄心和行動,同時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和韌性,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支持,避免設置綠色貿易壁壘,幫助他們加速綠色低碳轉型。去年,我正式宣布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于發達國家所用時間,需要中方付出艱苦努力。中國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正在制定碳達峰行動計劃,廣泛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中國將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此外,中國已決定接受《〈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還將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中方將在今年10月承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邁上新臺階,支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取得積極成果。中方秉持“授人以漁”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南南務實合作,盡己所能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從非洲的氣候遙感衛星,到東南亞的低碳示范區,再到小島國的節能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見、摸得著、有實效。中方還將生態文明領域合作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內容,發起了系列綠色行動倡議,采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等一系列舉措,持續造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各國人民。
2021年5月6-7日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第十二屆彼得斯堡氣候對話部長級會議上表示,氣候變化已對人類生存和發展造成嚴峻威脅,許多發展中國家已經遭受重大災害和損失,適應氣候變化是發展中國家最為直接和迫切的需求。各方必須摒棄重減緩、輕適應的老路,將適應擺在和減緩同等重要的位置。要盡快制定全球適應目標,切實加大對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特別是在氣候資金支持中進一步體現適應與減緩之間的平衡,加強適應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增強適應行動的有效性和持久性,促進韌性發展。中方積極開展氣候適應型城市和海綿城市建設等工作,在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積累了一批好的經驗做法,并正在編制《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中方愿與各方加強適應氣候變化合作,攜手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黃潤秋指出,氣候資金是維系氣候變化多邊進程政治互信、實現《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目標的重要基礎,也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核心關切。根據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所有發展中國家均享有使用氣候資金的權利,發達國家應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充足、可預測、可持續的資金支持。希望發達國家盡快填補氣候資金承諾的差距,盡快做好2020年后長期資金后續安排,提高資金支持的透明度和可預見性,切實為發展中國家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保障。黃潤秋強調,盡快完成《巴黎協定》第六條實施細則談判對于推動各國全面有效落實《巴黎協定》至關重要,各方應展現積極建設性,在已達成的共識基礎上,推動形成全面、平衡的著陸方案,共同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成功召開。
2021年5月30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二屆全球綠色目標伙伴2030峰會上指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要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現代化、讓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過程中實現低碳綠色發展,這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能實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將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中國將在今年10月主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愿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邁上新臺階。李克強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團結協作,共同打贏全球抗疫阻擊戰。疫情一日不結束,各國都難以安心發展。面對病毒這一共同的敵人,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團結協作是戰勝疫情的“正道坦途”。我們要加強抗疫國際合作,進一步完善全球衛生治理體系。同時,加強政策協調,以“快捷通道”“綠色通道”等靈活形式,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二是轉變思路,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各國疫后復蘇絕不能重回高污染、高排放發展的老路,要堅定追求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堅決抑制粗放型增長沖動。緊抓疫情催生的新業態、加速數字化轉型、激發發展新動能等新機遇,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三是照顧發展中國家特殊困難。國際社會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高度重視發展中國家的關切與訴求,加大技術、資金、能力支持,幫助他們實現綠色低碳轉型。要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規則體系,警惕新的綠色貿易壁壘,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李克強強調,綠色決定了未來發展的成色。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攜手推動綠色復蘇,共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2021年7月5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視頻峰會,指出要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要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國際上的事需要大家心平氣和商量著辦。中方愿同歐方一道,確保昆明《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均取得積極成果,并共同引導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朝正確方向發展,相互支持辦好北京冬奧會和巴黎夏季奧運會。
2021年7月16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表示,要堅持包容可持續發展。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實現綠色增長。中方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方支持亞太經合組織開展可持續發展合作,完善環境產品降稅清單,推動能源向高效、清潔、多元化發展。我們要加強經濟技術合作,促進包容性貿易投資,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大對婦女等弱勢群體的扶持力度,分享消除絕對貧困的經驗,努力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2021年7月26日
生態環境部舉行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就路透社提問歐盟正研究制定碳邊境稅相關方案一事時表示,降低關稅、減少壁壘,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世界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保障。碳邊境調節機制本質上是一種單邊措施,無原則地把氣候問題擴大到貿易領域,既違反WTO規則,沖擊自由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嚴重損害國際社會互信和經濟增長前景,也不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原則和要求,特別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以及“自下而上”國家自主決定貢獻的制度安排,助長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之風,會極大傷害各方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性和能力。中方始終認為,多邊主義是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唯一出路。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各國是命運共同體,應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國家自主決定的制度安排,通過更廣泛的全球合作,采取符合各自國情的氣候行動,攜手應對氣候變化。
2021年9月1日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約視頻會見正在天津進行中美氣候變化磋商的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王毅表示,中美作為兩個大國,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也是國際社會的殷切期待。中美曾在雙邊領域以及氣候變化等重要國際和地區問題上開展了富有成果的對話合作,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帶來一個重要啟示,即雙方應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互利共贏。王毅說,近年來,中美關系急轉直下,大幅滑坡,面臨嚴重困難,究其原因是美方對中國作出了重大戰略誤判。“解鈴還需系鈴人”,現在球在美方一邊,美方應停止將中國視為威脅和對手,停止滿世界圍堵打壓中國;應重視并積極回應中方提出的“兩份清單”和“三條底線”,采取實際行動改善中美關系,不能舊賬未了又添新賬;應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開展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的協調合作,不能只搞單行道。中美氣變合作既符合雙方利益,也將造福全人類,有著廣闊發展前景。美方希望氣變合作成為中美關系的“綠洲”,但如“綠洲”周圍都是“荒漠”,“綠洲”遲早會被沙化。中美氣變合作不可能脫離中美關系的大環境,美方應與中方相向而行,采取積極行動,推動中美關系重回正軌。
2021年9月2日
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視頻會見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韓正表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愿景,體現了中國堅決履行《巴黎協定》、持續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和決心,以及中國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與擔當。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一直是言必信、行必果。韓正指出,中美應對氣候變化合作要回歸到《巴黎協定》這一重要基礎上來。希望雙方聚焦落實《中美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目標、原則下繼續努力,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應對氣候變化是中美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以信任為前提。希望美方按照兩國元首通話精神,為雙方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創造良好氛圍。
2021年9月3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以視頻形式出席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開幕式,并就經濟發展和能源轉型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秉持科學精神和務實態度,合理推動能源清潔利用和低碳轉型。各國應尊重、運用科學,平穩有序、盡己所能推進能源消費和生產方式轉變。要控制總量,堅持節能優先。調整結構,提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注重創新,加強清潔能源科研合作、技術轉移和成果普及。更新觀念,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新風尚,打造人人可為、人人參與的綠色低碳社會。二是結合歷史責任和國情實際,持續推進全球氣候治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氣候變化的歷史責任不同,發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異。要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高度重視發展中國家的關切與訴求,加大技術、資金、能力支持,幫助他們在發展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三是強化政策協調和結構改革,攜手實現世界經濟均衡、綠色、可持續復蘇。各國疫后復蘇絕不能重回高污染、高排放發展的老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宏觀政策力度的關系,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推動結構性改革,培育和壯大新動能,以更低的代價推動全球經濟均衡復蘇、綠色復蘇、可持續復蘇。李克強指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要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讓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過程中實現低碳綠色發展,這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能實現。我們將堅持實施能源安全新戰略,推進能源消費、供給、技術、體制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切實推進能源轉型。在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的同時,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手做“減法”,嚴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產能規模;一手做“加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新動力。
同一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以視頻形式出席第七屆世界自然保護大會開幕式并發表講話。李克強表示,應對氣候變化要堅持當前與長遠相互兼顧、減緩與適應全面推進,通過節約能源、優化結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不斷增加森林、海洋等碳匯資源,實現共同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李克強指出,進一步完善全球生態環境治理,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堅持聯合國在生態治理規則制定中的主渠道作用,尋求各方“最大公約數”。大國要顯示擔當,發揮正面引領作用。李克強強調,中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要實現綠色轉型。中國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量連續30年實現“雙增長”,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重點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近期中國云南象群遷徙受到廣泛關注,表明我們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中重視保護自然。中國積極落實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前不久,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中國正式上線。中國要在現代化進程中保護大自然、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中方愿同各方共同努力,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同一天,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南華早報》記者提問稱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表示“氣候問題不是地緣政治武器,中方應該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做更多”做出如下回應:基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巴黎協定》國家自主貢獻的制度規定,締約方享有減排目標與行動的主權。正如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中國一直是生態文明的踐行者,氣候治理的行動派,在提前超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基礎上,中國去年宣布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以及國家自主貢獻新目標,我們將說到做到。中方的氣候行動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贊譽。我還想指出的是,發達國家從工業化進程到碳達峰普遍用了一兩百年的時間,而中國將只用50多年。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歐盟將用71年,美國43年,日本37年,而中國給自己定的目標是30年。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用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這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美方應承擔起自身法定責任,與發展中國家在氣候變化領域開展有意義的合作。希望美方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和中美關系,搬掉中美氣變合作道路上的“絆腳石”,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推動雙方在氣變等領域的協調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2021年9月7日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應邀出席《巴黎協定》國家自主貢獻共同時間框架議題部長級非正式磋商視頻會議并發言。中方表示,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應聚焦尋求各方“最大公約數”,推動盡快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遺留問題談判。國家自主貢獻共同時間框架議題談判應根植于《巴黎協定》及其決定的授權,考慮各國不同國情與能力,體現具有包容性的安排。會上,中方還代表立場相近發展中國家談判集團表達了集團立場。
2021年9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就中美關系和雙方關心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廣泛的戰略性溝通和交流。習近平闡述了中方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立場,強調中方堅持生態優先、走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一直積極主動承擔同自身國情相符的國際責任。在尊重彼此核心關切、妥善管控分歧的基礎上,兩國有關部門可以繼續接觸對話,推進在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經濟復蘇以及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協調和合作,同時挖掘更多合作潛力,為兩國關系增添更多積極因素。
2021年9月17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視頻出席“主要經濟體能源與氣候論壇”時表示,中國已宣布碳達峰目標、碳中和愿景,展現了氣候行動的雄心。為此,中國將付出艱苦努力,進行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中國將持續加強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中方強調,各方要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在全球氣候治理中主渠道作用,全面均衡落實《巴黎協定》的目標和各項原則。要加強承諾落實,發達國家應率先大幅減排并切實兌現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承諾。要根據國情,尊重“國家自主決定貢獻”的制度安排,在減排力度和步伐上不搞“一刀切”。要加速綠色轉型,實現應對氣候變化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雙贏。中方表示,愿與各方一道,共促《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COP26)取得積極成果,推動《巴黎協定》全面有效持續實施。
2021年9月20日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視頻出席第76屆聯大期間氣候變化圓桌論壇。中方表示,要尊重各國國情能力差異,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目標、原則,遵循“國家自主決定貢獻”機制,在減排問題上各國要盡其所能提高力度,但不搞“一刀切”。發達國家應率先大幅減排,更早實現凈零乃至負碳排放,在支持發展中國家氣候行動上展現更大雄心。這是早日實現全球整體凈零排放的關鍵。中方指出,適應和減緩同等重要,支持古特雷斯秘書長關于平衡分配適應與減緩資金的倡議。《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應在適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制定全球適應目標,通過第6條市場機制收益分成補充穩定的適應資金來源,這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期待。中方強調,氣候資金事關南北互信,發達國家應盡快填補2020年前每年1000億美元缺口,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充足、可預測、可持續的資金支持。發揮公共資金主渠道和杠桿作用,引導私營部門擴大綠色低碳領域投融資規模,回應發展中國家的核心關切。中方表示,贊賞聯合國及古特雷斯秘書長在氣候多邊進程中發揮的領導協調作用,支持COP26取得成功,推動《巴黎協定》全面有效持續實施。
2021年9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視頻出席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表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完善全球環境治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綠色復蘇發展。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但我們會全力以赴。中國將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