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風電產業邁上新臺階。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我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突破3億千瓦,較2016年底實現翻番,是2020年底歐盟風電總裝機的1.4倍、美國的2.6倍,已連續12年穩居全球第一。我國風電還有多大潛力可挖?行業發展還存在哪些瓶頸?
實現“雙碳”目標的主力軍
世界第一,已經成為我國風電的亮眼標簽。2010年底,我國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182.7萬千瓦,躍居世界第一。此后,風電裝機一路領跑,于2015年首次突破1億千瓦;2019年則突破2億千瓦;而此次突破3億千瓦,僅用時2年。
3億千瓦背后,我國風電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也快速提升,已具備大兆瓦級風電整機、關鍵核心大部件自主研發制造能力,建立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風電產業體系,低風速風電技術位居世界前列,國內風電裝機90%以上采用國產風機,10兆瓦海上風機開始試驗運行。全產業鏈集成制造有力推動了風電成本持續下降,近10年來陸上風電項目單位千瓦平均造價下降30%左右,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風電機組產量已占據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市場份額,我國作為全球最大風機制造國地位持續鞏固加強。
風電產業崛起帶動了一批龍頭企業快速成長。龍源電力自2015年起穩居全球最大風電開發商之位,金風科技一度成為全球年度新增裝機量最大的風機商。2020年全球前十大風機商中,中國公司占據七席。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認為,風電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主力軍,如果未來沒有顛覆性的新技術突破,電力系統“脫碳”將主要依靠風電和光伏發電。同時,由于風電成本已經與傳統化石能源發電持平甚至更加經濟,具有進一步降本潛力,風電的大規模應用會降低全社會用能成本,實現更經濟的能源轉型。
堅持陸上與海上并舉
隨著裝機增速放緩,原本具有先發優勢的風電產業正面臨被光伏產業反超的局面。
大力開發海上風電成為行業破局的必然選擇。我國發展海上風電擁有天然優勢,海岸線長達1.8萬公里,可利用海域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海上風能資源豐富。根據中國氣象局風能資源詳查初步成果,我國5米至50米水深線以內海域、海平面以上70米高度范圍內,風電可裝機容量約5億千瓦,且靠近東南部電力負荷中心,擁有極大發展空間。經過多年穩步發展,無論在可開發資源量上,還是在技術、政策層面,我國海上風電已具備大規模開發條件。
近日,多地陸續發布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建設消息。廣東省能源局近期啟動粵西、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前期工作;福建省漳州市提出50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大基地開發方案;山東省也將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和千億級山東半島海洋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分散式風電是另一個重要增量市場。“我國風能資源豐富,分布廣泛。隨著低風速風電技術取得突破,我國大部分地區低風速資源已具備開發條件,可供開發的資源潛力至少在14億千瓦,目前僅利用了其中的8%左右,開發潛力仍然巨大。”秦海巖說。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透露,“十四五”將堅持集中式與分散式并舉、本地消納與外送消納并舉、陸上與海上并舉,積極推進“三北”地區陸上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和規模化外送,加快推動近海規模化發展、深遠海示范化發展,大力推動中東部和南方地區生態友好型分散式風電發展。
成本有望繼續下探
“雙碳”目標下,風電將迎來發展機遇期。雖然風電在過去10多年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但未來將面臨平價上網、送出消納、電網友好等嚴峻挑戰。
在異常氣候面前,風電供給的不穩定性充分暴露。風電是歐洲各國為實現減排目標、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重要選項之一,但是今年夏季以來歐洲的風量減弱,使歐洲的風電遭受打擊。受“風災”影響,今夏歐盟的風電總量比去年減少7%,其中,西班牙9月份風電量同比減少20%,引發西班牙天然氣價格和電價暴漲。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無疑對電力系統靈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章建華表示,要加強抽水蓄能、天然氣發電等調峰電站建設,推進煤電靈活性改造,優化電網調度運行方式。加強電網建設,優化全國電網格局,完善區域主網架,開展配電網智能化升級改造,鼓勵用戶投資建設以消納新能源為主的智能微電網。加強源網荷儲協同發展,推動風光互補、水火互濟等多能互補,推進新能源電站與電網協調同步,充分發揮儲能系統雙向調節作用。
針對消納難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表示,下一步將在“三北”地區著力提升外送和就地消納能力,優化風電基地化、規范化開發;在西南地區統籌推進水、風、光綜合基地開發;在中東南地區重點推進風電就地就近開發。
近10年來,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單位千瓦平均造價分別下降30%和75%左右。與光伏相比,風電在成本端的優勢越來越弱,未來能否保持競爭力?
專家預測,風電效率還可以大幅提升,成本還可以顯著降低。“三北”地區風電場的建設成本還可以降低30%左右。同時,基于智能操作系統,風機壽命也能延長至30年以上。2023年,風電在中國“三北”高風速地區的度電成本將實現0.1元/千瓦時,發電側儲能的度電成本也將達到0.1元/千瓦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