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氫能產業的發展,不僅是資源枯竭型城市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探索,也是傳統產業甚至是企業自己革自己的“命”。比如,在濮陽氫能產業研究、建設的主力軍中,中原油田專門成立了氫能研究院、中石化甚至把首個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落戶于此;同時,濮陽還有極佳的自然條件和產業基礎,比如濮陽“風”光好,風能充沛,電解水制氫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是真正的無碳“綠氫”。
一開始就盯著綠氫2.0發力、成立研究院、還有放眼全國也拿得出手的財政支持,發展氫能,濮陽的決心“肉眼看得見”——
坐標濮陽市工業園區,中石化首個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正由中原油田油氣加工技術服務中心加緊建設。項目所在的大院,曾是中原油田唯一一座煉油廠區,如今,廢棄設備轟然倒地,為制備真正實現“零碳”的綠氫“騰籠換鳥”。
同一時間,坐標濮陽市濮陽縣文留鎮,上述項目的配套工程風機電場,已在該市發改委的全力推動下完成選址勘測。未來,這里的風力資源將實現年發電量1980萬千瓦時,為“電解水制綠氫”中的“電”提供不竭源泉。
跨越時空,可以看出一組對照——
1975年9月7日,濮陽縣境內的第一口石油探井——濮參1井發生強烈井噴,宣告了中原油田的誕生。1983年9月1日,濮陽因油而生,隨后依托油氣資源,構筑起千億級石化產業集群。
邁入“十四五”,熟悉的地標見證著全新篇章。以氫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成為濮陽新依托,能否再造一艘產業“航母”?
俯瞰濮陽“氫”地圖,肯定的答案呼之欲出——
中原油田兆瓦級綠氫示范項目先行先試,濮陽離中部地區重要的綠氫生產基地更進一步;
位于濮陽市華龍區的氫能產業園初具規模,瞄準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制造、氫能整車生產等招大引強,拓展氫能多元化應用場景;
濮陽市中原油田氫能產業研究院成功掛牌,在首批市級產業研究院、中試基地中牢牢占據“C位”,為濮陽打造氫能全產業鏈條提供科技支撐;
以前瞻30年的眼光加強全局性、基礎性、系統性謀劃,《濮陽市支持氫能與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出臺落實,《濮陽市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編制完成……
面對氫能成為全國以及全省“碳達峰、碳中和”重要一環的百舸爭流,濮陽這座傳統能源城市奮楫爭先,崛起不容忽視的力量——
將制氫、儲運氫、加注氫、應用氫等氫能產業圖譜,融入城市發展血脈;充分發揮能源開發、能源利用的經驗優勢,大力弘揚“守正創新、厚德自強、吃虧奉獻、勇毅擔當”的精神,傾全市之力爭當新能源“破局者”。
風吹濮陽見綠氫
中石化為啥把填補綠氫空白的示范項目布局到中原油田?“‘風’是重要的先決條件之一。”中原油田油氣加工服務中心氫能項目部負責人王海寧說。
理解這一原因,必須先明確氫的“二次能源”屬性。氫無法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取,想用氫能,先要制氫。制氫工藝以及過程中碳排放的不同,又將氫能分為灰氫、藍氫及綠氫。煤、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制備“灰氫”,伴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通過二氧化碳的捕捉、利用和封存等技術支撐,“灰”可變“藍”;電解水制氫,且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才算無碳的“綠氫”。
“濮陽雖全域處于平原地區,但低風速風能資源豐富,是全省乃至整個中部地區的‘佼佼者’。”濮陽市發改委能源辦主任賈偉以一組數據展示了濮陽風電的開發價值:在陸上風電裝備安裝的140米主流高度,濮陽年平均風速可達5.9米每秒以上,年平均風功率密度可達218.7瓦每平方米,屬省內開發資源豐富地區。
“濮陽為中原油田爭取的增量配電網項目,是另一‘秘訣’。”賈偉說,在國家電網之外,中原油田原有電網深化升級,且利用廢棄廠房、井場建設風力、光伏等發電新場景,為綠氫項目提供了充足的低成本清潔能源支撐。王海寧信心十足:“項目的電成本降下來,生產的綠氫就有能力在價格上與便宜的灰氫持平。”
濮陽氫能的“雙龍”格局已經形成——
“藍氫”是目前主流:全市工業副產氫年產能10萬噸,基本做到了能收盡收、能用盡用;謀劃建設的宗惠氫氣公司高純氫氣項目、濮陽新型化工基地氣化島項目等,使濮陽在氫氣提純、末端固碳再建樹。
“綠氫”是未來主流:乘“風”而來中石化首個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也為濮陽開創先河,打造氫能供應新引擎。
中石化首個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張曉靜 攝
是綠氫,更是“綠氫2.0”
中石化首個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示范在哪里?“項目鏈接‘綠氫2.0’。”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晁凱說,項目采用的質子膜電解水制氫工藝,是現階段與風電、光電耦合度最好的電解水制氫技術路線。
市面上常見的電解水制氫,多為堿性電解槽技術,生產成本較低,基本實現國產化。與之相比,質子膜電解水制氫雖成本高、技術依賴進口,優點也是不可比擬的。晁凱說:“可再生能源固有間歇性、隨機性與波動性的特點,發電時給電網穩定性帶來巨大壓力。我們的項目,應對電力系統可做到分鐘級啟動、秒級響應。”
據悉,中石化布局氫能市場后,在全國規劃建設11個氫能產業重點項目;位于中原油田的綠氫項目即是其中之一。在項目建設的同時,中原油田以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為依托建起氫能研究所;待項目投產后,前端有工業應用、中試生產,后端有實驗室研究,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
高技術帶來高品質。“正如燃油有標號,氫氣也有純度之分。項目制出的綠氫純度可達99.9995%,我們叫它‘超純氫’。”中原油田油氣加工服務中心氫能項目部負責人王海寧說,超純氫不僅對氫燃料電池沒有任何傷害,在微電子、光電子產品等新興產品生產中,還擔負著還原氣和保護氣的重要角色。
中石化龐大的網絡基礎,則為項目提供了下游優勢。“中石化計劃在加油站基礎上配建加氫站,我們的產品可利用氫氣長管拖車運輸至周邊,覆蓋全省。”除了“氫氣去哪里”,王海寧思考最多的還是緊盯節點、倒排工期,“全國的氫能產業都在起步關鍵期,項目現在是質子膜電解水制氫的國內最大規模,過兩年再看呢?我們只能快點朝前走,實現更多技術突破。”
“氫年”進了研究院
濮陽市中原油田氫能產業研究院,從申請成立到正式掛牌,只用了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主動邀請中原油田共建共商。”據濮陽市工信局局長薛炳海介紹,創立市級產業研究院和中試基地,是該市推動科研與產業深度對接的重要舉措,“濮陽在強化協同創新上做文章,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這個研究院有了雙重保障與支撐——
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牽頭,聯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加入,迎來走在國家前列的氫能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賦能助力;中原油田油氣加工技術服務中心也加入共建,提供中試平臺;作為我省人數最多的博士后工作站,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將在后期助力新能源高精尖人才的落戶。
濮陽市則在支持龍頭企業加快發展、鼓勵企業搭建科研創新載體、強化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撐。如,本地企業轉型氫能與氫燃料電池產業,設備投資額度超過3000萬元的,給予設備投資額的10%補助;對涉及氫能產業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單位,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300萬元、200萬元;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200萬元、100萬元……
濮陽市中原油田氫能產業研究院現有人員10余名,均是從中原油田內部抽調的骨干專家。他們的年齡在30歲上下,面對提升轉型的拼勁韌勁更令人振奮。
“我們之前的研究方向,都不涉及綠氫制備。”陳小敏是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氫能研究所的項目組長,濮陽市中原油田氫能產業研究院掛牌成立后,他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新能源是對傳統能源的一個顛覆,但作為傳統能源從業人員,我們不怕難更不畏難。”
中原油田油氣加工服務中心氫能項目部負責人王海寧,則專門到鄭州、新鄉跑了好幾趟,了解加氫站、氫能源車輛的運維、生產情況。他說:“坐在氫能源公交大巴上,我跟著公交路線走不舍得下來。體驗感很好,相信濮陽氫能產業也會發展到這一天。”
“氫”裝上路,未來可期
電堆被稱為氫燃料電池的“心臟”,它所包含的質子交換膜、雙極板是氫燃料電池產業鏈的技術核心、成本核心。
“這就是我們的方向。”據中沁泰康科技能源集團(濮陽)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志敏介紹,中沁泰康與濮陽市華龍區攜手打造氫能產業園項目,項目分三期規劃,技術引自氫燃料電池“鼻祖”加拿大。一期建設氫燃料電池系統組裝生產線,二期實現本土生產膜電極、雙極板、催化劑等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三期計劃生產儲氫新材料、儲能裝備、綠氫制造設備等。
濮陽市華龍區區長丁國梁說:“我國氫燃料電池正處于商業導入期,核心零部件的技術、規模化生產,與國際相比仍較落后。我們希望一步一個腳印,努力為氫燃料電池國產化提供孵化沃土。”
目前,該氫能產業園內,80千瓦、100千瓦電堆,及80千瓦、100千瓦氫燃料發動機動力系統,于2021年9月1日通過國家機動車(上海)檢測中心檢測并認證,與廈門金龍、南京金龍等新能源車企達成訂單生產;18噸灑水掃地車經國家(重慶)汽車測試場進行整車試驗,于2021年11月9日取得工信部整車生產公告;82千瓦大巴車用氫燃料發動機動力系統已送國家機動車(上海)檢測中心進行檢測。
不難看出,中沁泰康的氫燃料電池產品都用在了商用車。“商用車大多數搭載柴油機,碳排放水平明顯高于乘用車,氫燃料電池大有空間。”丁國梁說,這跟華龍區產業稟賦不謀而合,“依托石油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我們已形成特種車輛制造產業鏈,擁有了中原總機、中原特車等本土龍頭企業。未來,我們將推動氫能整車生產。”
自創“招式”練“氫功”
一則政策,推動濮陽成為我國氫能行業“焦點”。2021年11月8日,《濮陽市支持氫能與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正式發布;其中,對新建日加氫能力不低于500公斤的固定式加氫站,按建設實際投資(不含土地費用)的4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這在全國創下了加氫站補貼力度的新高。
新興產業發展初期,政策扶持尤為重要。這也證明,對于氫能產業的建設布局,濮陽的決心“肉眼可見”,非同一般。
頂層設計錨定核心競爭力。濮陽市第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以氫能利用為突破,加快布局未來產業;要堅持“有中育新”,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加快建設氫能產業園,推動產業鏈由綠氫制造向制氫、儲運氫、加氫設備制造,向氫燃料電池、發動機、車輛制造全產業鏈延伸,搶占氫能產業發展制高點。
發展路徑劍指痛點難點。《濮陽市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明確了產業發展指導思想,即以技術突破和產業培育為主攻方向,以資源和市場吸引優勢企業集聚,堅持核心技術研發和裝備制造同步發力。同時,在提升供應保障能力、提高裝備制造水平、拓展裝備應用領域、搭建產業發展支撐平臺等方面,明確了建設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園區、設立氫能產業招才引智平臺等17項任務清單。
2022年剛開年,濮陽氫能產業已定下全年“小目標”:力爭培育和引進5家以上氫氣制備和儲運、氫燃料電池生產制造、科技研發和配套服務等企業,建成加氫站2座,建成2個氫燃料電池分布式示范項目;全市氫氣年產能力爭達到15萬噸,其中綠氫年產能500噸,氫能產業年產值達20億元。
致廣大而盡精微,濮陽氫能之路光景常新,跬步不輟。(趙振杰 張曉靜)
來源:河南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