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供暖季到來,各能源企業多措并舉,扎實做好能源供應,確保社會經濟發展和民生用能需求。近日,國資委網站推出“能源保供 央企行動”系列報道,聚焦各央企能源保供行動及成效。敬請關注。
11月18日,隨著4臺17兆瓦壓縮機組正式投入運行,由國家管網集團建設的國家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重點工程——沈陽聯絡壓氣站日增輸能力提升至1億立方米左右,成為我國東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氣樞紐壓氣站。
沈陽聯絡壓氣站是聯通秦沈線、哈沈線、大沈線、中俄東線等天然氣長輸管道的重要樞紐站場。本次壓縮機組的投運,將進一步提升東北管網系統調峰調壓和靈活調配能力,為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為主、哈沈線和秦沈線為輔的“北氣南下”通道建設和今冬明春東北天然氣管網系統增輸上量奠定堅實基礎,對保障沿線居民生活和工業用氣,推動沿線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優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戰略意義。
本次投產的4臺壓縮機由沈陽鼓風機集團設計制造,相比進口設備綜合成本降低約30%。在機組控制方面,壓縮機采用國內自主創新技術,具備遠程一鍵啟停機和全面一鍵啟停站功能,將大量的人工現場操作轉變為多種工況、多種模式下既定程序的自動判斷和控制,實現了機組單次啟動工作效率從“10人1小時”到“1人1分鐘”的巨大轉變,進一步驗證了國產化核心設備和自主創新技術的穩定性、可靠性,為今后全面推廣相關應用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壓氣站建設過程中,國家管網集團在壓氣站控制系統的自主設計、自主建設、設備國產化、系統高度融合、遠程控制等方面開展了大量技術攻關,實現了重大突破,并就油氣管道無人值守站建設和安全運行進行創新探索,同步開展壓縮機組控制系統提升工作,以提高機組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為智能管道和智慧管網建設提供了技術保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