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奮激時代浪潮中,“變”是改革發展的永恒主題;在保護屬地綠水青山時,“不變”展現了責任與擔當。當“一帶一路”的宏偉畫卷徐徐展開,中國電建在“變”與“不變”之間,書寫著壯麗的篇章。
濕熱的季風,環繞著古老千年王都、金城佛國——老撾瑯勃拉邦。南歐江自北向南穿流而下,在這里匯入湄公河。這條發源于中國云南江城與老撾北部豐沙里接壤地區的友誼之河,正在煥發出新的魅力。
南歐江項目的老撾籍員工王俊龍早早的駕車來到南歐江運維中心,作為項目公司的老員工,十年來,他深刻感受了南歐江投資開發帶來的“變”與“不變”。
2014年7月,剛剛參建完瑯勃拉邦機場的王俊龍來到正在建設中的南歐江梯級水電站,成為了項目一名司機。從那時起,王俊龍所開的車子總是保養的最干凈、維護的最到位、出發最準時的那輛。
不會電腦的司機不是個好“管家”。業余時間,王俊龍開始自學電腦,同事們電腦故障都喜歡找他來解決。2017年,技術好、中文好、電腦好,又熟稔老撾當地民情的王俊龍轉崗成為項目公司綜合部的文員白領,收入也大幅上漲,他在老撾南歐江流域公司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從初到項目的毛頭小子,到成家立業、娶妻生子,南歐江項目見證了他一步一的變化。王俊龍表示:“瑯勃拉邦從每天都會停電,變成燈火通明的旅游之都,無論是個人還是當地民眾,我們切切實實地享受到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
王俊龍的轉變是無數南歐江項目老撾員工的縮影,十年時間,一大批和他一樣的當地員工在項目中走上了行政、商務、運維、管理等崗位。
9月1日,老撾一年一度的龍舟節如期舉行。南歐江兩岸青山疊翠,身著華服的游人如織,置身在這大自然描繪千年的畫廊之中,每一位觀賽人都不由感嘆這里秀美的山川……
為了保護好這里的青山綠水,中國電建創造性地規劃設計了“一庫七級、兩期開發”的方案,以最優的水能資源利用、最小的社會環境影響,最少的居民搬遷、最少的土地淹沒,實現最大的經濟社會綜合效益。
在十多年前,這里的村民還過著農耕火燒的日子,種地和捕魚是這里主要的收入來源。每到旱季,很多村民都會選擇一塊山坡放火燒山,以便開墾土地。濃煙滾滾不僅污染環境,更是讓游客望而卻步。
產業幫扶,誠意十足。為了能讓村民能夠在新家長久地過上幸福生活,中國電建根據移民新村自然條件,以及村民生產生活習慣和特點,為每個移民新村針對性地制定了具體的生計恢復和發展方案。
中國電建和當地政府聯合開展普惠式的生機改善工程,與瀾湄水資源合作中心、長江科學院、水科院、中水北方等單位合作,在南歐江沿岸實施“瀾湄國家典型小流域綜合治理示范”“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技術示范”“瀾湄甘泉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改善民生項目。
中國電建以“基礎產業扶持+產業合作”的模式,為當地村民提供了菠蘿蜜、香蕉、橡膠、砂仁等多種經濟作物,根據當地環境和地理優勢,為村民傳授養牛技術。十多年的發展,當地已經由過去的“靠水吃水”轉化為現在的“靠水發展”。
如今,南歐江風光依舊秀美,而電站和庫區成了新的觀光景點。
“中國電建來到這里之后,很多都改變了,比如我的收入更高了,村民的生活更好了,這里的道路更寬了……但也有很多沒有改變,比如這里風景還是一樣的美。”王俊龍深情的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