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層面多個政策文件對“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做出明確安排。如2021年10月國家發改委《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下稱“1439號文”)要求,各地有序推動工商業用戶全部進入電力市場,對暫未直接從電力市場購電的用戶由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同期,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組織開展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809號文”)也要求,各地結合當地電力市場發展情況,不斷縮小代理購電范圍。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廣東、甘肅、山東、江蘇、湖北、貴州、新疆等多地積極推動上述政策落地,陸續發文啟動電網代理購電服務。
然而從實際情況看,多地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價格均低于各地電力交易中心公布的月度出清價格。多位受訪人士直言,這一方面給參與市場化交易的主體如售電公司帶來了阻力;另一方面,電網企業暫時擁有的價格優勢也不利于實現“不斷縮小電網企業代理購電范圍”的政策初衷。“下一步應建立相關規則,切實推動電網企業以市場化方式代理購電,并明確時間表推動電網企業逐步退出,實現‘工商業用戶全部進入電力市場’的政策初衷。”
過渡性政策舉措
代理購電機制緣何誕生?1439號文提出,各地要有序推動工商業用戶全部進入電力市場,按照市場價格購電,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推出代理購電制度正是為了實現‘短時間內快速推動所有工商業用戶都進入市場,并通過市場進行價格傳導’這一目標。”有電改研究人士向記者分析指出。
1439號文明確,目前尚未進入市場的用戶,10千伏及以上的要全部進入,其他用戶也要盡快進入。暫未直接從電力市場購電的用戶由電網企業代理購電,代理購電價格主要通過場內集中競價或競爭性招標方式形成。
“由于相關政策規定、技術條件尚不成熟,如現在全國范圍內還有一些220V、380V的低壓用戶,尚未進行有序改造采用分時計量,對于這部分用戶暫時需要電網代理購電。10KV以上的用戶則不存在分時計量問題,所以要推動全部進入市場。”九州能源董事長張傳名指出,“代購電”只是一個過渡性的政策安排,持續的時間應該不會太長。
低代購電價打壓市場積極性
對于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價格的構成,不同地區不盡相同。中嘉能集團首席交易官張驥介紹,代理購電價格一般包括購電費、偏差電費、輔助服務費用分攤和保障居民農業用電價格穩定的新增損益折合度電電價。“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購電費和偏差電費,前者和市場批發價格有關,后者和電網電量預測準確度有關。”
以廣東省為例,電網企業代理購電時,根據售電公司批發側的購電成本來確定其和電廠的結算價格。“在市場化交易中,往往用電量越大購電價格越低。由于代理購電的用戶往往是中小用戶,當電網企業從電廠購電的價格等于市場中售電公司的批發價時,代理購電就更具價格優勢。”張傳名分析指出,這樣一來,這些用戶可能就會失去參與市場化交易的熱情,不利于下一步代購電的逐步退出。
此外,優先發電也會影響代理購電價格水平。809號文明確,各地執行保量保價政策的優先發電(不含燃煤發電)電量繼續按現行價格機制由電網企業收購,用于保障居民、農業用戶用電,有剩余電量且暫時無法放開的地方,可將剩余電量暫作為電網企業代理購電電量來源。
“如果優先發電與優先用電的量不匹配,就會形成差額。這個差額在分攤過程中,極有可能會因分攤方式不同而使得當地的代理購電價格水平低于市場化電價水平。”張傳名指出。
“加之一些地區的電網企業仍控制著電源、調度權、交易權,以及傳輸線路等,在代理購電的低電價加持下,勢必擠壓其他市場主體的生存空間。”有受訪專家進一步指出。
代購電也應參與市場
“只有當代購電的價格高于市場平均水平時,才能夠引導市場主體參與市場化交易,實現讓所有工商業用戶進入市場的目標。”張傳名指出。
“目前,市場化用戶仍延續之前‘對標目錄電價’的思維習慣,在和售電公司議價時常常對標電網代購價格,這意味著售電公司只有在電價低于代購電價格時才能和用戶達成一致。”張驥指出。
“根據相關政策精神,電網代理用戶的電量應屬于市場化電量,因此電網企業應和其他市場主體一樣,公平參與競價、掛牌等市場交易。如果通過不平等的競爭手段搞特殊化,則與電改宗旨相悖。”張驥進一步說。
業內人士均認為,809號文明確指出要逐步縮小電網企業代理購電范圍,如何讓代理購電逐步退出是下一步應重點考慮的問題。“電網企業代理購電應嚴格控制,畢竟電網的主要責任是輸配。”先見能源聯合創始人沈賢義認為。
“逐步讓電網公司退出代理購電,首先就要明確電網代購電的類型有哪些,代理的時間限制是多久,怎樣逐步退出,以及低電壓用戶分時計量改造如何推進,誰來監管等。”電力行業專家展曙光指出,當前相關時間表與監管措施亟待建立。(記者 楊曉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