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監測機構Global Energy Monitor近期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2022年中國新核準了106GW煤電裝機,達到了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報告引發了各界對煤電在中國的定位和發展趨勢的新一輪討論。
本文以煤電大省山西為例,通過分析2020-2022年山西省級重點工程項目名單上的煤電項目,來觀察國內煤電新增的動因,以及煤電轉型的現狀和挑戰。
2023年初新發布的《山西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山西將加快推動煤電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并重轉型。一方面,山西省將發揮好煤炭“壓艙石”和煤電基礎性調節性作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另一方面,積極推進煤電機組“上大壓小”,有序發展大容量、高參數、低消耗、少排放煤電機組,并實施煤電機組節能降耗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
2020-2022年,三年中山西共有22項、34.2 GW的煤電項目作為傳統產業升級或能源革命項目被列入山西省級重點工程項目名單中。山西省重點煤電項目以百萬千瓦大機組為主,66萬千瓦及以下規模機組占比較少。2020年與2022年兩年的重點煤電項目中分別有71%和74%的項目是百萬千瓦大機組,而2021年公布的兩項煤電重點項目全是百萬千瓦機組。
一般而言,煤電廠項目要經歷宣布、項目開發、核準、建設、投產運行五個階段。其中,項目開工建設前的宣布、項目開發、核準三個階段又可統一稱為項目前期。我們的統計顯示,山西省煤電項目在列入省級重點工程項目名單時,不管從項目總數占比還是裝機容量占比看,大約六成的項目處在項目前期階段。
為了確保重點煤電工程項目的順利推進和實施,山西省也建立了完善的政策保障機制。我們對重點項目狀態進行了逐一追蹤,發現絕大多數重點煤電項目建設都取得較大進展。具體來看,截至2022年底,列入重點項目時處于宣布階段的煤電項目全部進入項目開發階段,處于項目開發階段的項目已全部進入核準階段,處于核準階段的項目已有91%進入建設階段,處于建設階段的項目已有60%進入投產運行階段。
總體來看,新煤電項目建設的主要作用包括帶動地方經濟和社會收益、利用當地煤炭資源、保障當地電力供應、晉電外送、煤電聯營、低熱值煤發電、民生供熱、上大壓小(見下圖)。
通過上表梳理的重點煤電項目的建設用途,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對新建煤電項目的定位,也得以一窺山西省煤電項目建設取得較大進展的原因。
山西省希望通過重點煤電項目建設來拉動當地經濟和就業。山西省是中國主要煤炭富集區之一,煤炭產量全國排名第一。山西省力圖通過煤電項目建設投資,將煤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在刺激經濟發展同時促進當地就業。與此相關的煤電項目建設用途包括利用當地煤炭資源、帶動經濟和就業、低熱值煤發電、煤電一體化等。由2020-2022年山西重點煤電項目建設用途匯總表中可知,利用當地煤炭資源、帶動地方經濟和社會效益是一半以上的重點煤電項目建設的原因。
2013年,山西成為全國首個獲得國家能源局下放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審批權的省份。低熱值煤發電項目也成為山西省鼓勵利用當地大量煤矸石、煤泥和中煤創造經濟效益,推動煤炭和電力深度合作的舉措之一。山西省重點煤電項目中有6項、5.4GW是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在近年煤價高企、拉高煤電成本,煤電企業普遍虧損嚴重的背景下,煤電聯營再次被提及,政府希望通過煤電一體化、互補互利,推動煤電企業高質量發展,扭轉其虧損局面。山西省重點煤電項目中有8項、12.0GW是煤電一體化項目。
山西省通過重點煤電項目建設服務晉電外送以支持國家電力安全保供。2021年以來,由極端天氣引發的拉閘限電也是煤電項目推進的重要動因。加快煤電項目核準開工建設,保證電力穩定供應和能源安全被提上日程。2021年4月發布的山西十四五規劃也強調山西電力發展定位立足外送基地,計劃到2025年電力外送能力達到5000-6000萬千瓦。從山西省22項重點煤電項目的建設用途看,其中有14項、約2.4GW的煤電項目建設用途是支持晉電外送,借助西電東送通道,為華北、華東省份輸送電力,而保障當地電力供應提及的較少。
山西省計劃通過重點煤電項目建設引領煤電定位調整和煤電轉型,以響應雙碳目標下國家對煤電定位的調整。在國家嚴控新增煤電項目,有序淘汰煤電落后產能政策引領下,山西省重點煤電項目建設用途反映出其煤電政策力圖與國家對煤電的定位和轉型方向保持一致。
首先,山西新建的重點煤電項目承載諸多功能,包括不限于民生供熱、“上大壓小”、低熱值煤發電等,不是單純以發電為目的的煤電機組。這些煤電項目中民生供熱機組占重點煤電項目總數的70%以上。
其次,“上大壓小”,關停落后小煤電機組,代之以大容量、高參數、低能耗、少排放的先進機組,也是山西推動當地煤電結構優化、清潔高效發展的手段之一。山西重點煤電項目中一半左右的煤電項目是“先關后建、等容量替代”用途建設的上大壓小機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