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已立秋,多地氣溫仍居高不下。7月份,全國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高,245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7月歷史極值;同時,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穩增長政策落地發力,企業復工達產節奏加快,電力負荷屢創新高。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何洋介紹,7月15日,全國最高電力負荷達12.6億千瓦,當日發電量達285億千瓦時。在“七下八上”負荷高峰期,用電負荷預計還將繼續攀升。當前煤炭電力保供各項工作進展如何?記者進行了采訪。
煤炭——
加大產運需各環節順暢銜接,抓住“保量”和“穩價”
內蒙古鄂爾多斯,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補連塔煤礦的綜采工作面一派繁忙。輕點啟動按鈕,采煤機緩緩向前移動,一刀割下來,就有2300噸煤落入刮板運輸機,經過洗選加工等環節運往全國各地。
“用電高峰期,差不多每隔10分鐘,就有一列運煤火車從這里出發。7月份,我們自產煤完成1453萬噸,同比增加41萬噸。”神東煤炭總調度室主管王成才介紹。今年上半年,國家能源集團完成18個煤礦5800萬噸產能核增;煤炭產量3億噸,鐵路運輸量2.3億噸。
煤炭是我國能源安全的“壓艙石”。今年以來,國際煤炭供需偏緊、煤價高位波動。我國進口煤成本增加,上半年進口煤炭1.15億噸、同比下降17.5%,這對立足國內做好煤炭保供穩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看產量,原煤生產較快增長。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煤炭產量21.94億噸,同比增長11%。今年以來,核準煤礦項目先進產能3770萬噸/年,調整建設規模增加產能900萬噸/年,并推動試生產產能6000萬噸/年。
看運力,電煤運輸平穩有序。用好西煤東運、北煤南運主要通道能力,7月份國家鐵路發送電煤超1.3億噸,同比增長40%。
看價格,動力煤長協價格基本平穩、市場價格高位波動。7月份,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中長期合同價格719元/噸,與5、6月份持平,同比上漲71元/噸。
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劉濤介紹,近日,國家能源局已部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工作,督促煤炭企業提高履約兌現率,嚴格執行國家政策,提高電煤穩定供應水平。
加快推進儲煤設施建設、加強煤炭儲備能力建設,是平衡電煤供需波動性、保障高峰期用煤需求的一項重要舉措。6月份,山東電網用電負荷5次刷新紀錄,最高9757.6萬千瓦,并持續保持高位。
“我們從內蒙古、陜西調運60萬噸資源進行儲備,在曹妃甸港、秦皇島港等地市場化采購110萬噸動力煤,有效彌補了省內自產資源儲備缺口。”山東能源集團營銷貿易公司總經理夏競介紹,截至7月28日,集團的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量超過584萬噸,同時,今年新規劃建設的8個煤炭儲備項目也在加快開展。
發電——
煤電非計劃停運規模降至多年來最低水平,清潔能源發電較快增長
在中國華電集團萊州電廠,4臺百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穩定運轉。“今年前7月,累計完成年發電量超105億千瓦時。8月2日的發電量達9101萬千瓦時,負荷率92.5%,創歷史新高。”萊州電廠副總經理曹善勇說。不僅如此,電廠正推進機組的供熱改造、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進一步降低供電煤耗。
當前,煤電仍是我國最主要的電源,以不足50%的裝機占比,生產了全國約60%的電量,滿足了超70%的高峰負荷需求。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統計,截至6月底,納入電力行業燃料統計的發電集團燃煤電廠煤炭庫存9601萬噸,同比提高42.6%,電煤庫存可用天數22.4天。當前,煤電非計劃停運和出力受阻規模降至多年來最低水平。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有關負責人也談道,今年以來電煤市場價格整體前漲后穩,持續在高位震蕩,大型發電集團到場標煤單價同比上漲34.5%,仍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煤電企業處于虧損狀態,部分企業現金流緊張。“建議切實有效增加電煤有效供應、強化中長期合同機制的同時,完善相關政策支持煤電企業紓困。”
煤電支撐用電高峰的同時,水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同樣“大顯身手”。白鶴灘水電站投產機組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我國首個單體百萬千瓦級陸上風電基地正式投產、首座潮光互補型光伏電站全容量并網發電……今年以來,多個清潔能源發電項目建成投產。
截至6月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4.4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1.8億千瓦,占總裝機比重為48.2%,同比提高2.8個百分點,綠色低碳轉型效果繼續顯現。從發電量看,上半年,水電、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量超1.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8%。
“從目前電力投資增速以及各地規劃情況看,電力供應總體是有保障的。隨著重點電源、輸電通道的陸續投產,局部地區電力供需緊張的局面會逐步得到改善。”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有關負責人說。
電網——
智能巡檢保障安全運行,優化調度助力削峰填谷
電力要從發電廠順利抵達用戶側,中間還得經過一道重要的輸配電網環節。為了確保用電安全,既要保障輸配電設備和線路的安全運行,又要通過大電網優化電網調度,做到電力余缺互濟、削峰填谷。
智慧巡檢提升運維效率。室外高溫炙烤,在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500千伏獅洋巡維中心,運維人員“一鍵下達”高溫高負荷特巡工單:空中的巡檢無人機、地面的巡檢機器人齊出動,通過激光測距、紅外測溫等檢查,讓設備異常難逃“火眼金睛”。“智能聯合自主巡檢系統‘上崗’后,故障測尋平均時間由原來的40小時縮短為3小時,實現了效率和安全的雙提升。”廣州供電局生產技術部經理吳小科介紹。
跨省輸電助力余缺互濟。8月3日22時30分,隨著來自浙江的50萬千瓦電力通過華東電網送到安徽,浙江安徽兩省完成了今年迎峰度夏的第三十七次電力置換互濟。“浙江工業用電負荷比重大,最大用電負荷常發生在白天,而安徽的最大電力負荷常發生在晚間,最大負荷的時段差異讓電力余缺互濟有了基礎。”國網浙江電力發展部副主任葉炯介紹。根據約定,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在7:00—8:30和15:30—17:30由安徽送電浙江,19:00—22:30由浙江送電安徽。
需求響應實現削峰填谷。供給側發力之外,通過需求側響應,利用市場化方式引導電力用戶主動錯峰、避峰,同樣可以促進電力電量的供需平衡,提高電網實時調節能力與安全水平。
“我們簽訂的響應負荷量是1800千瓦,響應時間從早上10時到晚上10時,即使只響應八成的負荷量,一天的補貼也有7000元左右。”今年,戴卡凱斯曼成都汽車零部件公司與當地供電公司簽訂了主動錯避峰負荷響應協議,企業設備科副科長陳志算了一筆賬。截至8月2日,國網四川電力主動錯避峰負荷資源庫已簽約用戶4493戶,簽約響應能力超500萬千瓦,占全省用電最高負荷的10%左右。
接下來,如何更好保障用電高峰期間的電力供需平衡?“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華東、華中、南方區域部分省份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華北、東北、西北區域電力供需基本平衡。”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有關負責人建議,繼續統籌產、輸、配、用等各重點環節:
一是增效挖潛保障電力可靠供應。加強在役機組運行管理,減少非計劃停機、受阻情況,保障機組穩發滿發。最大限度挖掘各品類電源頂峰發電潛力。優化跨區域電網間的開機備用、錯峰支援、余缺調劑,全力保障高峰期間電力供需平衡。二是充分發揮跨省跨區通道作用。加大對地方政府協調力度,增加跨省跨區電力交易。三是扎實做好需求側管理及有序用電工作。完善需求響應價格補償機制,加快出臺全國性需求響應政策和價格機制,推動有序用電向市場化的需求響應轉變。(記者 丁怡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