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通知》,推動2023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工作落地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發布《關于做好2023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指導各地方、各發電相關企業規范有序做好2023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工作,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中長期合同壓艙石、穩定器作用,保障電力平穩運行。
保障“量足”
確保市場主體高比例簽約
確保市場主體高比例簽約,是2023年電力供應的保障“基礎”。《通知》明確:一方面,堅持電力中長期合同高比例簽約。市場化電力用戶2023年年度中長期合同簽約電量應高于上一年度用電量的80%,并通過后續季度、月度、月內合同簽訂,保障全年中長期合同簽約電量高于上一年度用電量的90%。燃煤發電企業2023年年度中長期合同簽約電量不低于上一年實際發電量的80%,月度(含月內)及以上合同簽約電量不低于上一年實際發電量的90%。水電和新能源占比較高省份簽約比例可適當放寬。對于足額簽訂電力中長期合同的煤電企業,各地應優先協調給予煤炭和運力保障,支撐電力中長期合同足額履約。
另一方面,鼓勵簽訂多年中長期合同。各地政府主管部門要積極引導市場主體簽訂一年期以上的電力中長期合同,對多年期合同予以優先安排、優先組織、優先執行。探索建立多年合約價格調整機制,合同簽約價格較實際市場價格偏離較大時,引導市場主體平等協商調整合同執行價格。
同時,《通知》提出推動優先發電計劃通過電力中長期合同方式落實。各地要將本地優先發電計劃轉化為電力中長期合同或差價合約,鼓勵高比例簽訂年度中長期合同或差價合約,確保優先發電計劃剛性執行。
“各地政府主管部門要會同電網企業、電力交易機構,根據電源結構變化、近三年電力供需形勢及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計劃,考慮2023年本地區電力供需形勢,進一步優化時段劃分方式,結合各地實際用電負荷與新能源出力特性,按需明確劃分尖峰、深谷時段。”《通知》要求優化時段劃分方式,進一步擴大分時段交易范圍,2023年分時段簽約規模、比例均不得低于上一年度。
《通知》提出,健全、優化跨省區中長期交易機制,要求送受端政府主管部門加強對接,推動跨省區優先發電計劃全部通過中長期交易合同方式落實,鼓勵簽訂多年、年度送受電協議。同時,進一步完善跨省區中長期交易機制,縮短交易周期,拉大峰谷價差。
保障“價穩”
完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
保障“量足”,更保障“價穩”。《通知》充分考慮燃料生產成本和發電企業承受能力,提出完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
一是引導市場交易電價充分反映成本變化。鼓勵購售雙方在中長期合同中設立交易電價與煤炭、天然氣價格掛鉤聯動條款,引導形成交易電價隨煤炭、天然氣市場價格變化合理浮動機制。
二是合理拉大峰谷價差。各地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同本地電力供需和市場建設情況相適應的中長期合同分時段價格形成機制,合理拉大峰谷價差,加強中長期與現貨價格機制銜接。同時,在符合國家允許的價格浮動范圍的前提下,鼓勵探索自行約定日內各時段價格。
三是健全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形成機制。基于國家出臺的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各地電力主管部門應推動相關職能部門及時出臺并動態完善本地區高耗能企業目錄清單。高耗能企業交易價格不受燃煤基準價上浮20%限制。
四是完善綠電價格形成機制。綠色電力交易價格根據綠電供需形成,在成交價格中分別明確綠色電力的電能量價格和綠色環境價值,進一步體現綠色電力的環境價值。落實綠色電力在交易組織、電網調度、交易結算等環節的優先定位,加強綠電交易與綠證交易銜接。
中長期合同具備彈性,絕非“一刀切”。《通知》明確建立健全中長期合同靈活調整機制。包括推動中長期交易連續運營,2023年各地應做到按周或旬常態化開市;完善新能源合同市場化調整機制,滿足新能源對合同電量、曲線的靈活調節需求;完善偏差電量結算機制,偏差結算價格機制及偏差資金的分配方式應在市場規則中予以明確并提前向市場主體發布,按照“照付不議、偏差結算”原則,引導市場主體按照合同電量安排發用電計劃等。
保障“落實”
強化中長期合同履約和監管
為保障2023年電力中長期合同順利履約,《通知》明確四項監管任務:一是做好中長期合同調度執行。電力調度機構應根據負荷預測、可再生能源發電等情況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方式,做好中長期交易合同執行。不斷完善應急調度機制,在市場化手段用盡的情況下,通過應急調度保障電網安全、電力平衡和清潔能源消納,由于實施應急調度影響原有中長期合同執行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責任劃分。
二是強化電力中長期合同履約。各地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修訂完善分時段結算規則和流程,保障分時段合同正常履約。若一定時間內購售雙方無法自主協商達成一致,將優先按照有關市場平均價格結算,待協商一致后進行統一清算。對于跨省跨區中長期交易,送受端市場主體簽訂合同后,需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的送電規模、曲線、價格執行,政府相關部門不得干預。
三是推進各級信用中心見證簽約。電力交易機構負責歸集市場主體簽約、履約等市場主體非私有信息并傳遞至各級信用中心,確保信息傳遞安全性。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歸集北京、廣州電力交易中心中長期合同信息,省級信用中心歸集省級電力交易中心中長期合同信息,并共享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同時納入誠信履約保障平臺開展監管。各級信用中心要建立信用記錄,做好風險提示。
四是健全市場主體信用評價體系。各地政府主管部門要健全完善市場主體信用評價制度,豐富評價維度和指標,探索信用評價方法,拓展評價結果應用,建立全面、規范的市場主體信用檔案。加大對違約行為的追責力度,提高違約成本,促進市場主體誠信履約,持續改善市場信用環境。提升市場監督能力,落實市場主體信用情況定期披露。根據市場主體信用狀況開展分級履約監管,對于未完成履約責任,或違法失信行為影響電力安全和市場秩序的市場主體,要依法依規開展失信懲戒。(記者 劉 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