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許多代表委員圍繞加快科技創新、促進成果轉化、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記者就此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王立平。
記者:新能源材料與系統技術是中科院寧波材料所五個特色方向之一,請問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還存在哪些挑戰?
王立平: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在十幾年前就開始布局新能源材料與系統技術,目前部分成果已經與企業合作落地,其中固態鋰電池技術能夠將量產型電池效率從23.8%提高到24.8%,獲中科院創投基金投資,實現了技術的轉移轉化,推動了產業創新。新能源材料與系統技術研究應用方面仍存在眾多挑戰,比如氫能推廣應用方面,綠氫制備成本是限制其應用的關鍵因素;鋰電新材料方面,高能量密度鋰電池的安全性是制約其大規模商業化的重要瓶頸之一。
新能源產業將成為世界各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新能源技術和產品的發展會催生一個巨大的市場。
發展新能源經濟不僅可以開辟新的能源供應途徑,增加新能源供應量,還可以減少環境污染,推動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新能源經濟將在調整產業結構,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高經濟運行的抗風險能力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記者:面對當前新能源產業發展需求,您認為應當如何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讓原創成果更好更快地走出實驗室?
王立平:原創成果能不能順利、高效地走出實驗室、實現產業化,與科研整體布局和成果設計開發密不可分。寧波材料所的定位是: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是推進產業化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研究所要保持與企業的深入交流和密切聯系。因為只有深入了解企業需求和工作實際,才能切實做好成果轉移轉化。
成果轉化應當注重原始創新,切實瞄準產業行業實際需要;在研究過程中,要重視搭建創新鏈,著力開發成套技術和全產業鏈技術;在成果落地時,要加強與企業及其他社會資源的緊密聯系,形成源頭創新、成果轉化、市場應用鏈條,著力提高成果轉化的成功率。
記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圍繞制造業重點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您認為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在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成立新型電力系統技術創新聯盟,與社會各方聯合開展科技攻關。您如何看待“開門搞創新”?
王立平: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堅持創新發展是我們科研工作者的首要任務。我們聚焦真需求,解決真問題,鍛造真本領,以科技促進發展為己任,持續提升重大科技任務攻關能力,專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專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專注滿足國家戰略性需求,努力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科技強國建設中作出更大貢獻。
國家電網公司成立新型電力系統技術創新聯盟,與社會各界聚焦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面臨的前瞻性技術難題開展聯合攻關,必將取得更多創新突破,對于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起到帶動引領作用。在進一步打通產學研用鏈條方面,應當在人才聯合培養中加強合作,推動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相互促進,形成優勢資源共建共享、重點領域聯合發聲的良好合作環境,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記者:在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您認為寧波材料所與能源電力企業在哪些技術領域能進一步聯合攻關、取得更大突破?
王立平:2016年,我們與寧波供電公司聯合建立了電網新材料應用聯合實驗室,圍繞電網新材料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在電力重防腐涂料、儲能材料、電力設備輕質材料等方面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相關成果在沿海輸電線路、舟岱大橋電力管廊等項目中實現了規模化應用,是產學研成果轉化的一個成功典范。
今年,浙江省政府提出了“315”科技創新體系,聚焦“互聯網+”、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以及新能源開發與利用等15大戰略領域,為中科院寧波材料所與能源電力企業的合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和寧波供電公司在能源高效利用、電化學儲能、儲氫材料等方面共同申報了寧波市重點研發專項等項目,希望能持續開展聯合攻關,推動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記者 王頌 通訊員 唐瑾瑾 葉夏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