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北京生態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布達佩斯長期可持續發展中心研究員 賈衛列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中國將氫能定位為國家能源系統的重要部分。為此,中國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使用氫能的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達到約5萬輛、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萬—20萬噸/年的目標,并將在公交車和物流等領域普及氫燃料電池車。中國還提出,在氫能領域推動國際合作,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報道稱,綠色氫能正得到世界各大經濟體越來越多關注,中國也加入這個浪潮,尋求轉變能源模式,將發展氫能作為重點。
氫能是21世紀極具發展前景的二次能源,因具有重量輕、導熱性強、發熱值高、清潔低碳、可回收利用等多重特性而備受青睞,在交通、工業、建筑等領域應用潛力巨大。
中國在氫能領域已取得多方面進展:首先,氫氣產能穩步提高。當前,中國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其中,達到工業氫氣質量標準的約1200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在氫能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其二,氫能技術持續發展。中國已初步掌握氫能制備、儲運、加氫、燃料電池和系統集成等主要技術和生產工藝,在長距離輸送氫氣技術方面獲得突破。其三,氫能應用領域逐步擴大。中國已在部分區域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小規模示范應用,成為國際公認的最有可能率先實現氫燃料電池和氫能汽車產業化的國家之一。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14979輛,居全球第三。其四,加氫站網點建設正在鋪開。到2022年年底,中國已建成加氫站310座,居世界第一。其五,氫能產業呈現集群化發展態勢。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匯集全產業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300家。
近年來,中國著力布局氫能產業,為氫能技術與產業鏈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要求,統籌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氫能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探索在工業、交通運輸、建筑等領域規模化應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開展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和推進化工、煤礦、交通等重點領域綠氫替代。《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氫能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方向,是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增長點。除一系列頂層設計,各地方政府已累計發布70余項相關配套政策,共同構建起涵蓋科技創新、應用示范、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等各環節的氫能綜合發展體系。
全球綠色氫能合作空間廣闊,中國始終積極融入全球氫能產業鏈供應鏈,加強與各國在技術創新、綠色氫能貿易、標準規則等方面的開放合作。近年來,中國氫能聯盟積極開展中歐聯合產業研究,促進共建中歐“一帶一路”綠氫貿易走廊,共同推動中歐氫能產業綠色發展。不久前,國家能源集團還與法國電力集團簽署擴展合作協議,規劃在江蘇東臺共同建設“風光氫儲”綠色能源協同融合的海上綜合智慧能源島示范項目,總規劃裝機150萬千瓦,并將積極達成第三方市場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具體合作投資機會。2022年12月,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聯合蘇州市人民政府及多家企業,發起設立中歐氫能技術創新中心,專注于中歐氫能產業研究、人才培養、裝備技術展示和孵化等工作。
中國氫能聯盟預測,2026-2035年,中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5萬億元。未來,引導氫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還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系統構建支撐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體系,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水平,著力打造產業創新支撐平臺,推動建設氫能專業人才隊伍,積極開展氫能技術創新國際合作;二是統籌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布局制氫設施,穩步構建儲運體系,統籌規劃加氫網絡;三是穩步推進氫能多元化示范應用,有序推進交通領域示范應用,積極開展儲能領域示范應用,合理布局發電領域多元應用,逐步探索工業領域替代應用;四是加快完善氫能發展政策和制度保障體系,建立健全氫能政策體系,建立完善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加強全鏈條安全監管。(史欣怡采訪整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