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5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數(shù)字碳中和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杜祥琬表示,要正確認識中國的能源資源稟賦,注意節(jié)約高效清潔利用煤炭,同時也要逐步發(fā)展非化石能源。
杜祥琬談到了能源強度。他表示,目前我國生產(chǎn)一個單位的GDP所花的能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這已經(jīng)是進步了,原來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杜祥琬說,如果能源強度從1.5降到1,就意味著每年能少用十幾億噸煤炭。
同時,杜祥琬表示,能源資源稟賦要先立后破。
何謂先立后破?杜祥琬解釋說,既要認識到我國化石能源的資源,又要認識到非化石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資源,“這樣才有可立,立足夠了,然后再逐步減少化石能源。”杜祥琬說,“現(xiàn)在化石能源占80%以上,光是煤炭還占56%,首先要用好煤炭。”
在用好煤炭的同時,也要注意儲采比。杜祥琬說,煤炭儲采比是40年,石油儲采比是18年,天然氣儲采比是30年,雖然煤炭相對油、氣較多,但我國的煤炭并不富足,人均擁有量是世界平均擁有水平一半。
“儲采比40年是什么意思?就是到2060年前后,即使沒有碳中和,煤炭的可開采儲量也差不多了。”杜祥琬說,“所以我們要注意節(jié)約高效清潔利用煤炭,同時也要逐步發(fā)展非化石能源。這樣先立,立得足夠了再逐步減少煤炭。”
在杜祥琬看來,數(shù)字化技術可以賦能能源事業(yè)發(fā)展。“所以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還要認識到數(shù)字技術在能源方面,特別是電網(wǎng)當中的應用,提高效率。”
來源:紅星新聞 記者 彭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