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頭部可再生能源公司總部位于阿布扎比的馬斯達爾公司(Masdar)的一名高管表示,該公司希望擴大東南亞的清潔能源項目組合,并對這片市場充滿了“雄心壯志”。
近年來,以越南、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加大制造業的發展,對電力需求爆發式增長,但這些國家主要電源還是以火電為主,包括新增電廠也是煤電廠居多。在加速全球清潔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東南亞國家紛紛承諾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但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相比煤電要高昂得多,對于東南亞國家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這也給不少外資進入東南亞提供了機會。
歐美紛紛要終止化石燃料投資
分析認為,許多東南亞國家仍在考慮煤炭的一個關鍵原因是,東南亞擁有豐富的化石能源。印尼目前仍是全球最大動力煤出口國,而泰國也正在新建天然氣管道,計劃大力開采其本土天然氣資源。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干事卡梅拉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因為資源豐富,東盟國家多位部長都相信煤炭是他們更為廉價的選擇。”隨著越南等地顯著的成功案例,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但缺乏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限制了東南亞大部分地區廉價清潔能源的發展。這就形成了一個規則:清潔能源越建越便宜,但如果我們不建新項目,就永遠無法降低這些成本。
多年來,美國和許多國際捐助國向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導致東南亞國家對清潔能源的發展缺乏轉型升級動力。據國際石油變革組織稱,僅出口信貸機構每年就為化石燃料融資310億美元,其中相當一部分用于支持亞洲的化石燃料。
但這種情況正在改變,這兩年,歐洲主要的公共財政機構宣布了終止對所有化石燃料的支持的政策,英國政府也承諾停止資助海外化石燃料項目。美國總統拜登新任命的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宣布,計劃終止美國進出口銀行和發展金融公司等實體為“碳密集型”化石燃料項目提供公共財政,同時確保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的參與,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也緊隨其后。
路透社在報道中認為,減少化石燃料項目投資是避免問題惡化的重要步驟,但是,決定將這筆錢從化石燃料中轉移出去僅僅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們要達到減少碳排放目標,將其轉向東南亞等地的快速啟動清潔能源同樣重要。
可再生能源“錢”景可期
IEA指出,盡管過去十年里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顯著增長,但東南亞地區僅貢獻了很小的一部分。東盟十國曾作出能源轉型承諾,即到2025年一次能源消費的23%來自于可再生能源,但目前這一比例僅略高于10%。
過去幾年,在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尋求清潔能源交易的投資者數量不斷增加,而投資項目的渠道卻不健全。
隨著在印尼145兆瓦漂浮光伏項目開發取得進展,馬斯達爾公司目前致力于在附近國家的市場拓展。馬斯達爾公司業務開發和投資負責人表示,“我們正在探索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的機會。我們將整個東盟地區視為關鍵市場。”
事實上,東南亞地區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相對多元化,光伏、風電、潮汐能、地熱能等資源條件良好。近年來,東南亞各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也作出了相應努力,泰國、印尼等國的光伏規模出現一定增長,越南則在計劃建設風電項目。不過,目前的投資力度仍不足以趕上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步伐。
衡量企業經濟實力的一項指標是該企業的盈利能力。金融分析師對東南亞國家市值最大的電力公司當前財政年度和下一財政年度股本回報率的預測分別是11.7%和12.8%,可謂喜人。而衡量企業經濟狀況的另一關鍵指標是看其凈負債比率和長期債務與總資產的比率。上一財政年度行業的平均負債比率是94%,長期債務與總資產平均比率是45%。
通過數據分析不難看出,亞洲特別是東南亞電力市場對于全球可再生能源設備投資者擁有極大的吸引力。那么,對他們而言挑戰又在哪里呢?筆者認為,亞洲可再生能源市場面臨著兩大可解決的挑戰:一是可再生能源相較于其他能源的競爭力不足;二是在電力市場的開放或改革的背景下,清潔能源的發展出路。
在東南亞地區,主要傳統燃料如天然氣和電煤的價格較低,意味著可再生能源資源如太陽能和風能在這些市場上可能不具備競爭優勢。考慮到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工業用電價格較低,這對全球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政府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支持在中短期都非常關鍵,這種支持需要至少持續至可再生能源發電已經或接近實現“平價上網”。
不可否認,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和傳統燃料發電成本間的差價在短期內將一直存在。此外,可再生能源在電力市場放開或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將是另一大挑戰。電力市場放開或改革至少有兩個主要目的:提高電力企業的效率;降低終端用戶的用電成本。
總而言之,盡管東南亞地區可再生能源項目的發展存在一些挑戰,但結合經濟增長、人口規模、可再生能源目標以及當地業內企業強大的經濟實力等綜合有利條件,從中長期來看,對可再生能源投資者而言,這些地方將是最具吸引力的可增長的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