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1+N”政策體系日漸完善,碳配額合理收緊CCER重啟在即
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已定
氣候變化成為全球性難題,碳中和是追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碳中和不僅是生態要務,更是突 破發展瓶頸的關鍵。溫室氣體減排規劃部署已久,多次宣示“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彰顯決心。
中國碳排放居全球首位,電力行業占比最高
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提升,2021年達98.94 億噸占比30.93%。2005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 碳排放國。近年來,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放緩,至2021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達105億噸,占世界二氧 化碳總排放總量的31.06%。 電力行業碳排放占比超40%,清潔能源替代需求迫切。2019年,我國電力、冶金、采礦及交通運輸行業的 碳排放占據主力,占比分別為47.39%、18.92%、11.35%、7.48%,合計占比達85.14%。
碳交易迎三大變化,全國碳市場平穩運行配額合理收緊
碳交易作為碳減排的市場化途徑將有效促進碳排放的資源配置以實現減排目標。
碳條例被列入2022年立法工作計劃:2022年7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國務院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 劃的通知》,擬制定、修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從立法層級來看,全國碳交易管理辦法屬于 部門規章,暫行條例的立法層級屬于行政法規,立法層級&約束力提升。 2021年3月30日,生態環境部在其官網上公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修改稿)》,相較于 2019年的“征求意見稿”, “草案修改稿”新增了八大亮點,并從六個方面給市場帶來了新期待。
區域范圍變化:試點到全國——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全國碳市場交易,2019-2020年首批納入全國碳市場 配額管理的電廠共2225家,排放量占比近40%。
2011年10月以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 北、廣東、深圳兩省五市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 方試點。地方試點從2013年6月先后啟動了交易。 試點市場覆蓋了電力、鋼鐵、水泥20多個行業近 3000家重點排放單位,到2021年6月,試點省市碳 市場累計配額成交量4.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 額約114億元。 2013-2019年廣東省碳交易所累計配額交易量達1.26 億噸居首位,其次為湖北、深圳。北京碳交易所 配額均價55元/噸以上最高,年中成交最為活躍。
全國碳市場運行平穩有序,累計成交額突破100億元,2022年以來交易價格在55-62元/噸之間波動。2021年7 月16日正式啟動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2019-2020年)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 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45億噸二氧化碳。 1)從成交量來看,交易集中在履約期期末,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國碳市場累計成交量2.30億噸,累計 成交額104.75億元。 2)從價格來看,全國碳市場2022年首個交易日以59.64元/噸開盤,全年收盤價在55元/噸至62元/噸之間小 幅波動,年度成交均價為55.30元/噸。
CCER重啟在即,需求提升利好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
碳交易市場有兩類基礎產品,一類為政府分配給企業的碳排放配額,另一類為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一 些自愿碳減排的新能源企業可在政府備案,經認定后取得CCER,按照1:1的比例替代碳排放配額,且價格 較碳配額便宜。
涉及可再生能源及再生資源板塊的包括生活垃圾焚燒、填埋氣利用、污水處理、廢電回收、生物質能利用 等項目。 生活垃圾焚燒CCER審定項目114個,已備案24個,減排量備案5個約55萬噸,頭部上市公司產能占比30%。
2013-2019年上海CCER交易量達0.89億噸居首位,占全國 CCER 累計成交量的 43%。北京CCER歷史交易均 價約16元/tCO2,顯著低于配額交易均價。 預計全國碳市場初期CCER需求量約1.65億噸/年,長期需求有望擴容至4億噸/年。按照5%抵消比例及首批 電廠33億噸排放量計算,全國碳市場初期每年CCER需求量約為1.65億噸/年,納入8大行業后碳排放總額規 模將達到70-80億噸/年,屆時CCER需求將達到3.5-4億噸/年。
根據可跟蹤到的北京碳試點CCER掛牌交易價格來看:2020年7月-2021年6月期間,CCER交易均價為23元/噸; 2021年7月-2022年6月期間,CCER交易均價為35元/噸;2022年7月-2022年12月期間,CCER交易均價為80元/噸。
自2022年8月以來北京試點碳市場CCER價格持續上漲創新高,主要系市場供求緊張。①需求端:臨近履約時 間(2022/10/31),對CCER和碳配額需求旺盛,CCER隨著北京試點碳配額價格上漲而上漲;②供給端:CCER 審批備案尚未重啟,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啟后,在第一個履約周期約有3300萬噸CCER被履約抵消,目前市 場上可用的CCER有限。市場供求緊張推動價格上行。
生態環境部表明爭取2023年年內重啟CCER。2022年10月27日,生態環境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明積極推動 全國統一的自愿減排交易市場頂層的制度設計,組織修訂《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將加快推 動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的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力爭盡早啟動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2023年5月 30日,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李高表示,爭取今年內重啟CCER。
海外:歐盟減排目標加碼,碳關稅2026年開征&覆蓋范圍折中
海外:歐盟減排目標加碼,配額遞減加速碳價高漲
2005-2007年第一階段:以免費發放的形式分配,配額供給過剩,碳價一度跌至0歐元; 2008-2012年第二階段:免費配額發放比例削減至90%,碳價仍處于較為低迷的階段; 2013-2020年第三階段:采取總量控制的形式,排放上限從2013 年的20.84億噸,每年以1.74%線性方式遞減。同 時2019年正式啟動市場穩定儲備(MSR) 平衡市場供需。 2021-2030年為第四階段:仍采取總量控制的分配方式,配額總量發放上限將從逐年減少1.74%變為2.2%,碳價 快速上行至2021年5月突破50歐元,歐盟碳市場逐步進入穩定運行期。 2021.7歐盟公布“減碳55”新政,遞減系數上升至4.2%,一次性減少總量配額1.17億噸,到2030年排放量與 2005年相比預計將減少43%目標更為激進,EUA期貨結算價躍升2022年8月19日達97.67歐元/噸創新高。 2022.12歐委會與歐洲議會和理事會達成臨時協議,以加強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TS)。與2005年相比,協議 將在2030年將歐盟排放交易系統部門的排放量減少62%,與現行立法規定的43%相比大幅增加19pct。年減排速 度也將加快,從現行制度下的每年2.2%提高到2024-2027年的4.3%和2028-2030年的4.4%。
“Fit for 55”承諾2030年底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55%。涉及能源、工業、交通、建筑等在內的12 項更為積極的系列舉措。航空:2022年6月歐盟議會通過歐盟航空碳配額交易體系的修訂意見,航空碳配額覆蓋范圍擴大至從歐洲經 濟區內起飛的所有航班,加快免費配額退出,鼓勵生物航煤使用。 航運:在2022年12月17日晚的 “Fit for 55” 會議中確定從2024年起將歐盟內部及出入歐盟港口的航運業納入 歐盟碳市場管控,對所有出入歐盟港口的任何船旗船舶征收配額。
海外:碳關稅2026年開征,覆蓋范圍&免費配額退出時間折中
2022年12月歐盟理事會與歐洲議會達成臨時協議,CBAM方案落地,較此前試運行時間延后、范圍折中。 2023年4月,歐洲議會、歐盟理事會正式投票通過,CBAM完成整個立法程序。 起征時間:從2023年10月1日進入過渡期,于2026年正式開始征收。 覆蓋范圍:較此前歐委會和歐洲議會的方案進行了折中,①適用行業為水泥、電力、化肥、鋼鐵、鋁和氫。 ②征收邊界為直接排放以及特定條件下的間接排放,其中鋼鐵、鋁和氫僅考慮直接排放,水泥、電力和化肥 既對生產過程中的直接排放收費,也對間接排放收費。免費配額:保持EU-ETS與CBAM的一致性,為避免雙重保護,過渡期免費配額100%,從2026年開始退坡, 到2034年減至0%,比歐委會立法草案中免費配額完全退出時間提前1年,相較于歐洲議會修正方案推遲2年。
鋼鐵、鋁、化肥、水泥四大行業出口至歐盟地區,2020年出口總額為358億元,占對歐盟總出口比例為 1.32%;四大行業隱含碳排放量為1087萬噸,占對歐盟總出口行業隱含碳排放量的3.35%,其中鋼鐵、鋁 的隱含碳排較高;在歐洲碳價在20-120歐元/噸的情況下,四大行業隱含碳排成本占出口總額比例區間在 4.49%~23.78%之間波動。
對標歐盟看我國碳市場發展:碳價、市場規模及調控機制展望
調控機制展望:有償配額分配及市場調控機制為長期控制碳價平衡的有效手段。 1)配額分配機制:明確總量控制,我國有償碳配額分配比例有望逐步增加。全國碳交易市場的配額分配方式 采用對2019—2020 年配額實行全部免費分配,并采用基準法核算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所擁有機組的配額量。 2)市場調控機制:有望有效平衡供需,促進市場良性發展以實現合理減排。生態環境部可以根據維護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需要,建立市場調節保護機制。當交易價格出現異常波動觸發調節保護機制時,生 態環境部可以采取公開市場操作、調節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使用方式等措施,進行必要的市場調節。
碳價展望:配額長期加速收緊&碳關稅驅動碳價上行,CCER短期稀缺價格有望提升 。 1)長期視角:當前配額價格與海外穩態差距大,配額加速收緊&碳關稅落實推動碳價上行。CBAM憑證價 格與歐盟碳價掛鉤,為避免雙重征稅,碳關稅可扣減進口產品在其生產國已實際支付的碳價,碳關稅的實 施有望加速我國與國際碳市場接軌。截至2023/3/2,我國全國碳市場碳配額價格為55.00元/噸,對比同期歐 盟碳配額期貨價格90.23歐元/噸仍然有較大差距。考慮到我國從達峰邁向中和階段減排壓力加大,預計配額 將加速收緊。減排目標趨嚴&歐盟碳邊境調節稅落實,我們預計國內碳價將逐步上行與海外接軌。 2)短期視角:碳市場啟動帶來CCER需求釋放,審批有待重啟短期稀缺價格上行。碳市場初期納入電力行 業CCER需求量約為1.65億噸/年,長期有望擴容至4億噸/年。目前全國CCER審定項目的減排量備案總計約 5000多萬噸,備案總量遠不及碳市場初期對CCER的年均需求量,且歷時四年預計前期備案的減排量基本旅 履約,實際供應稀缺。
減排成本增加可控?能源轉型&循環再生為根本之道
行業減碳成本可控,電力最高
核心假設:選取5種階段市場的碳配額價格,分別為全國碳市場均價(2021/7/16至2023/2/1) 、以及歐盟碳市場2005-2007年、2008-2012年、2013-2020年和2021-2030年四種階段碳排放配 額的期貨結算均價。
初始配額無償分配情景下,假設總排放量中有5%的碳排放量為超額排放,則八大行業中行業減碳成本可 控,電力行業最高。參考全國碳市場均價54元/ tCO2情境下,八大行業中僅電力行業減碳成本占收入比達 0.4%,其余行業成本影響可控,不足0.1%。參考歐盟第四階段300元/ tCO2以上的碳價水平,電力行業減 碳成本占收入比達2.46%,其次為鋼鐵、航空行業減碳成本占收入比接近0.5%,其余行業基本在控制于 0.3%以下。
初始配額有償分配且分配比例為100%時,各行業減碳成本將顯著提升,其中仍為電力行業減碳成本占比最 高,在全國碳交所均價54元/ tCO2情境下,電力行業減碳成本占收入比近9%,參考歐盟第四階段300元/ tCO2以上的碳價水平,電力行業減碳成本占收入比達49%以上,接近半數。其次為鋼鐵、航空行業減碳成本 占收入比近10%,其余行業基本在控制于5%以下。
產業鏈自主可控,關注半導體產業國產化中配套環保設備機遇
半導體產業安全地位突出,國產替代舉國體制發展半導體
半導體對外依存度高,半導體產業東移動迎發展良機。我國半導體對外依存度高,尤其體現在高端 芯片方面;2015-2021年,我國IC自給率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到2021年達到16.7%,但與國務院2015 年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中的:“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 障”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使得偏向勞動密集型的代工和封測環節逐步轉向我國 臺灣與大陸,產業向東遷移。
制裁持續,國產替代進程加速。美國《2022芯片和科技法案》將產業鏈召回,通過補貼加速芯片產 業回流美國,意圖切斷向中國供應半導體芯片先進制程的技術和設備及材料,隔斷中國芯片產業與 全球聯系,重塑全球芯片產業鏈供應鏈格局。《2022芯片和科技法案》的簽訂無疑加速了中國半導 體產業國產替代的進程。在半導體設備國產化提速的背景下,鼓勵半導體設備發展的政策頻發,國 內半導體產業發展提速。
半導體配套高景氣度。1)半導體設備零部件:國林科技作為臭氧發生器龍頭,持續研發突破臭氧 技術,將臭氧應用于上游半導體設備中的清洗設備、薄膜沉積設備中,半導體設備零部件國產替代 加速。2)半導體潔凈室設備:美埃科技深耕半導體中游芯片、面板制造潔凈室過濾設備,護航晶 圓、面板制造良率,大客戶持續驗證公司實力。3)半導體廢氣治理:盛劍環境國內泛半導體工藝 廢氣治理領軍企業,縱伸濕電子化學品。
報告節選:
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報告出品方:東吳證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