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世界最大容量5MW超級電容儲能系統在華能羅源發電廠完成電網調度聯合調試,各項調節指標滿足電網要求,系統正式轉入商業運行。
電網系統連接著發電側與用電側,當供需不匹配時,電網頻率就會出現波動,最常見的表現是家中電燈忽明忽暗。近年來,為了提升供電質量,以鋰電池為主的各種儲能系統投入使用,參與電網調頻調峰,當發電大于用電需求,即把多余電量存進儲能系統,反之則把儲能系統電量釋放到電網。
但是,電網調頻指令多達每天幾千次,鋰電池受制于充放電次數限制,導致儲能系統壽命大大低于預期。近年來,隨著“看天吃飯”的新能源電力大量接入電網,調頻要求進一步提升,電網急需一種響應快、壽命長的儲能系統用于調頻。
超級電容相當于一種特殊電池,它與常規電池不同,非常適合短時間、大功率充放電,響應時間達到毫秒級。但因其技術要求高、開發周期長,過去很少用于電網儲能調頻。
該項目于2022年9月底開工,由中國華能集團指定華能羅源發電公司作為建設方出資建設,中國華能集團西安熱工院牽頭,聯合南通江海電容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協助研究開發。
該系統采用“5MW超級電容+15MW鋰電池”的混合儲能模式,既發揮了超級電容儲能快的優勢,又擁有了鋰電池儲能久的特點,實現性能互補。系統參與調頻時,以超級電容為主,鋰電池為輔,具體表現為以秒為計時單位的小指令全部由超級電容參與,分鐘級的大指令則由超級電容全功率響應,鋰電池作為補充響應,顯著提升了現有儲能調頻系統綜合性能。
據福建省電力現貨市場交易平臺公布數據顯示,系統投入運行后,華能羅源發電公司機組的調頻響應時間可提高14倍以上,調節速率可提升4倍以上,調節精度可提升3倍以上,機組整體調節性能實現躍升。
超級電容混合儲能工程的成功投運,充分驗證了大容量超級電容儲能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大幅提升了機組的響應速率和靈活性,填補了我國超級電容儲能領域的技術空白。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張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