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委)批準的《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規程》正式落地實施。這是關于儲能電站安全的首份國標性文件,儲能產業發展“安全門檻”正在明晰。
同一時間武漢江夏,在楚能新能源智能化生產車間,一排“黑箱”經由自動化AGV機器人運輸到操作間,“黑箱”即搭載“浸默”電池安全系統的儲能Pack箱,正等待操作員有序裝機。
樸實的外觀下暗藏安全防護黑科技,通過模塊化設計與網聯數據監控,搭載“浸默”電池安全系統的儲能Pack箱成功“C位出道”。這家成立不足兩年的鋰電企業通過超前布局,已在儲能安全領域走在行業發展最前列。
“押注”儲能安全發展趨勢
“儲能安全國標的出臺與實施符合我們對行業發展趨勢的判斷”,楚能新能源執行副總裁卜相楠介紹,在2021年楚能新能源調研立項階段,公司就明確提出儲能產品安全性將是影響細分產業發展規模的決定性因素,也將是公司儲能產品核心競爭力所在。由此,一支同步于儲能、動力電池設計制造,劍指儲能電池安全系統的研發團隊悄然成立。
從電池的生命周期來看,材料老化與性能衰減不可避免,出廠設計再完美的電池,也經不起時間的侵蝕。絕對安全的鋰電池是不存在的,只存在通過優化設計實現的相對安全,但“相對安全”遠不能滿足儲能電站的安全發展需求。
基于上述認知,楚能新能源電池安全體系主要圍繞“電站發生安全事故及應對”這一前提進行針對性設計。卜相楠介紹,從電池本征安全角度看,以風險防控角度探索電池安全解決方案實操性更強,也更有保障。這恰好與新國標的總體要求是一致的。
“浸默”讓危險禁默
“第一考慮的是意外發生時能有效實現滅火抑燃”,卜相楠介紹,儲能電站燃爆是最危險的一種情況,如果能在意外發生初期,對短路失控的電池進行有效控制,就能第一時間將事故危害縮小到可控范圍,降低產生其它次生災害的風險。2022年12月5日,“浸默”電池安全系統方案應時而生,這比新國標正式發布的時間還要早25天。
“浸默”電池安全統實驗現場
為讓安全系統擁有“智慧”,能主動發現系統異常,研發團隊根據儲能電站常用的儲能集裝箱、液冷柜的規格特性,“化整為零”,讓每一個Pack箱獨立搭載“浸默”電池安全系統,通過合理布置溫度、煙霧傳感器點位,實時監控Pack單元運行狀態。監測到高溫燃燒等危險信號時,可在3秒內完成消防報警、10秒內啟動滅火抑燃動作、70秒完成液態抑制劑電池包浸沒,有效降低Pack箱失控風險,提升儲能系統安全性。
“第二考慮的是安全系統長期運行的經濟耐用性”,卜相楠認為平衡安全性與經濟性是安全系統實踐時必須面對的問題。出于規模化應用及運營方降本考量, “浸默”電池安全系統以Pack箱為最小承載單元,各電池Pack包之間“并聯”運行,發生險情后可以Pack為單位按需替換,相比事后的整機維修,“模塊化”設計可使運營方的綜合運維成本大幅降低。
圍繞“浸默”電池安全系統,楚能新能源已完成超70項專利布局。以技術迭代為驅動,“浸默”電池安全系統還將進行差異化、定制化升級,持續探索安全高效、經濟耐用的儲能安全解決方案,以更好地適應不同應用場景的使用需求。
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作為湖北第一家能夠覆蓋完整鋰電生產鏈條的本土企業,也是湖北規模最大的鋰電制造企業,楚能新能源錨定“立足國內、面向全球”的發展目標,正發揮科研創新優勢與智能化、規模化生產優勢,加速打造湖北鋰電產業集群新高地。
楚能新能源項目總投資1375億元、總占地面積超9000畝、規劃總產能超350GWh,武漢、孝感和宜昌三大生產基地全部按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低碳化標準打造AI智能生產線。“智能化+規模化”賦予產線強大生產效能,1GWh產能所需廠房面積僅為行業平均面積的四分之一,智能制造規模化優勢強勢凸顯。
2023年6月28日楚能孝感基地投產
目前,楚能新能源武漢基地已于去年底投入量產,孝感基地一期項目已于6月投產,宜昌基地一期也將于8月投產,楚能新能源千億級鋰電產業正全速步入發展“快車道”。屆時,三大基地一期將形成超100GWh的產能規模,進一步夯實產業發展基礎,長足激活“鋰”動能優勢,幫助企業在新能源產業技術創新、產品應用持續升級中構筑長效競爭力,為全球新能源產業多元化、規模化、生態化發展注入綠色“芯”動能。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