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間,光伏儲能正在成為合肥的一張新名片。
今年7月,首批共10個安徽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正式公布,合肥有兩個集群入選,一個是新能源汽車集群,另一個就是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集群。
數據顯示,目前合肥集聚全球光伏10強企業5家、中國儲能10強企業4家,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00余家,從業人員超6萬人。
去年,合肥光伏制造業實現營收1583億元、增長57.2%,占全省53%;新型儲能產業實現營收382.6億元、增長22.9%,占全省47.8%。合肥光伏逆變器出貨量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儲能系統出貨量位居中國企業第一。
合肥為什么?
成長迅速
新一輪能源革命正深刻重塑全球產業版圖,光伏與儲能正是其中焦點。
近年來,中國光儲企業積極融入全球化,用中國技術、中國智造、中國方案,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綠色動力。據公開報道,去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占全球一半以上,光伏產品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全球80%以上的光伏組件。
安徽是光儲產業新高地。據工信部賽迪顧問《2024年中國光伏與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報告,“2024十大光儲省(市)”榜單中,安徽高居第三位。其中,省會合肥是安徽光伏儲能產業的引領區,現已形成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合肥發展光伏儲能產業有良好的基礎。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
現已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正是起步于合肥。該公司扎根合肥近三十年來,持續深耕新能源賽道,從自主研發生產光伏逆變器起步,到如今光能、風能、儲能、電能、氫能“五路并進”,已成長為全球清潔能源行業發展的引領者。
數據顯示,陽光電源今年上半年營收310.2億元,同比增長8.38%,2023年光伏逆變器出貨量蟬聯全球第一,遍及170多國。
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合肥目前集聚了全球光伏10強企業5家,中國儲能10強企業4家,培育營收超百億元企業7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家,產業規模迅速壯大。
在先進光伏領域,合肥在異質結、鈣鈦礦等技術路線全面布局,去年電池片、組件、逆變器出貨量分別為24.2GW、52.5GW、50.5GW,同比分別增長102%、94.3%、100.6%,其中組件產量占全國約十分之一。
肥西花崗鎮150MW漁光互補發電項目
在新型儲能領域,合肥以鋰離子電池為重點發展方向,集聚國軒高科、陽光儲能、中創新航等一批產業鏈鏈主企業,加快推進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氫儲能產業化布局。
合肥還建成了全省首個飛輪儲能電站,以及全省首個生態公園和商業綜合體儲能電站。新型儲能電站簡單而言就是“超級充電寶”,既能充電,也能放電,具備低充高放、削峰填谷等特點。企業和工廠用上這樣的“超級充電寶”,電量更足,更省成本,也更加環保。
據《合肥市新型儲能發展規劃(2023-2027年)》,合肥目標到2027年,全市兆瓦級電化學儲能電站達100個,總裝機規模達150萬千瓦;集聚新型儲能產業鏈企業150家,營業收入達到1500億元以上,力爭新增儲能營收超五百億元企業1家、超百億元企業3家,爭創國家級新型儲能產業集群。
協同發展
合肥在產業空間布局上的協同性,令人印象深刻。
隨著“逆變器-電池組件-新型儲能-智慧能源”全產業鏈的蓬勃發展,合肥當下正建設以高新區、肥東縣、肥西縣為引領,廬江縣、長豐縣、巢湖市、安巢經開區等協同發展的光伏儲能產業格局。
合肥高新區致力于探索綠色低碳發展,主打科技感和現代化。合肥科技館蜀西湖新館,屋頂建有一座600千瓦屋頂光伏變電站,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年發電量超60萬度。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讓蜀西湖新館成了綠色、環保、智能的“零碳場館”典范。
合肥高新區還在國內率先實施了針對工業企業的碳積分制度,通過設立“綠色發展獎”,激勵企業采用先進節能低碳技術實施升級改造,實現了碳排放管理的市場化運作。
近年來,合肥高新區建成了省、市級智能工廠及數字化車間200余家,去年新增了4家國家級“綠色工廠”,為區域綠色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肥東則搶抓國家“雙碳”風口期,圍繞“新光大道”戰略性新興產業定位,以晶科能源、協鑫集成等光伏龍頭項目為引領,貫通高效光伏組件智能制造及上下游產業,培育壯大太陽能光伏、薄膜電池、集成系統與設備等產業,聚力打造“光伏第一縣”。
廬江縣則是安徽最大的動力電池材料生產基地,擁有賽緯電子、國軒新能源、合肥星源等上中下游企業,去年新能源電池材料產值實現約137億元。
長豐縣致力于光伏儲能的應用,不斷創新,吸引越來越多先進能源技術及新模式、新業態先行先試。
長豐縣陶樓鎮“光伏+智慧農業”模式
比如長豐縣陶樓鎮的“光伏+智慧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內,有不少科技大棚,采用了棚頂光伏發電、中間種植草莓生菜、下面水產養殖的光伏漁菜養殖模式。光伏板設于大棚頂部,源源不斷提供電能,底部安裝了集中箱進行養魚,上方則種植著一排排盆栽草莓和辣椒,一幅現代智慧農業風景圖生機勃勃。
創新布局
產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創新是關鍵。
推動“科創+產業”協同發展,近年來 合肥建設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等國家級科研平臺4個、太陽能光熱綜合利用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等省級科研平臺4個。
發揮龍頭骨干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在關鍵領域構建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多層次、專業化的創新載體,培育省級以上企業創新平臺43個。
目前,合肥光伏和新型儲能部分技術位居全球前列,科鄰新能源首片20*30cm²鈣鈦礦組件成功下線;中國科大徐集賢教授團隊,實現單結鈣鈦礦電池穩態認證效率26.7%,創世界紀錄;陽光電源成功研制出全球首臺35kV中壓直掛光伏逆變器,發布了全球首個10MWh全液冷儲能系統……
深謀遠慮的合肥從來不滿足于現狀,而是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未來。
當下的合肥,正進一步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創新能力,加大力度支持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創新場景應用,推動產業集群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
聚力優化產業鏈方面,合肥將增強“鏈長制”服務效能,圍繞生產及檢測設備、漿料、粘接劑、導電劑等薄弱環節,靶向招商延鏈補鏈。開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交流、供需對接等活動,提升產業鏈安全水平。
聚力強化創新鏈,合肥鏈接中國科大、合工大、“科大硅谷”等創新資源,充分發揮以企業為主體的高能級創新平臺作用,加力攻關鈣鈦礦電池、半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氫儲能等關鍵技術,加快技術迭代升級和產品創新。
聚力提升價值鏈方面,合肥修訂出臺了光伏專項政策,助力企業加快實施技術改造,提升競爭力。加快建設大物流體系,降低企業出口運輸成本和倉儲成本。支持龍頭企業加快開拓海外市場,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化協同發展。
聚力拓展應用鏈方面,合肥持續加大政策支持,拓展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在園區、交通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等方面的應用場景。高質量推進“光伏+儲能”“光伏+制氫”、光儲充一體化等綜合開發模式,拓展多種形式的光儲融合應用場景。
沐光而行,合肥雄心不止。
澎湃新聞記者 袁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