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在國家發改委召開例行在線新聞發布會上,首次提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覆蓋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方面。信息基礎設施中,“區塊鏈”首次被納入新技術基礎設施。
什么是“新基建”?
“新基建”就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礎設施屬于傳統基建,新基建是指包括5G基站建設、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
根據《央視財經評論》報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趙昌文表示:新基建不同于傳統理解上的鐵路、公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它主要是為了服務于新產業、新業態,以及新商業模式,也就是新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基礎設施。
新基建主要覆蓋以下三個方面:
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
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
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持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
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表示,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據人民網科技報道,新基建將拉動有效投資、釋放經濟活力、提高發展質量以及實現創新引領。
區塊鏈賦能“新基建”
人民網公眾號刊文《“新基建”,將這一改變你的生活!》,文中預計2025年新基建中區塊鏈產業規模將達389億元。
區塊鏈作為可信價值互聯網,將成為未來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將從互聯網時代革新為價值互聯網時代。區塊鏈技術被納入新基建范圍中,更加表明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以數字化建設為主,通過區塊鏈多方共信數據技術,促進數字經濟發展。
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應用側重于政務、金融、溯源等領域,目前,深圳、杭州、雄安、廣州、北京等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區塊鏈技術的參與度和滲透度較大。
智慧城市建設以數據為橋梁連接城市運行,打造可信數據共享平臺。區塊鏈將成為數字化城市大腦建設的核心思維,對城市各領域數據進行確權,保證數據智能化使用,促進數據高效流通,實現智慧服務、管理和應用。
君產城發展事業部副主任黨曉剛在對話數字新時代暨《區塊鏈技術進階指南》新書發布會上預測,未來在城市治理領域區塊鏈將發揮關鍵作用。
就普惠政務服務而言,通過區塊鏈技術的數據加密、身份溯源以及分布式節點記賬等特性,保證政務管理的安全可信,簡化政務服務流程,提高政務辦理效率,實現APP掌上辦理。例如,北京市著重打造政務區塊鏈應用,朝陽區創新“十全”制度,“一窗辦理”不動產登記,北京市順義區“區塊鏈+電子證照”應用。
就智慧交通建設,未來將通過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構建分布式信任體系,將人類交通活動產生的海量數據寫入時間,報送“鏈上”的各個節點,完成數據信息的認證,可以進一步探索交通運行新模式,加快數據開放與共享的進程,提升數據使用價值。例如,依賴于螞蟻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區塊鏈+軌道交通二維碼一體化,跨區域公共交通“一卡通”,保障各個城市二維碼票務體系不受破壞的同時,實現城市之間地鐵票務實時結算,大幅降低各城市軌交公司建立信任的成本。
最近,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曲強公開表示,新基建分為三層結構,最底層是5G、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等核心信息化數字技術,中層是城際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充電樁等配套設施,最頂端是智能化城市與智能經濟的建設目標。
就金融領域應用,通過區塊鏈技術的點對點傳輸、分布式數據存儲等顯著特點,可以驗證產業鏈、資金流的數據真實,增加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信任,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推進快速執行,智能服務,在跟蹤資金運作的過程中,對融資全流程、全生命周期進行穿透式管理。早在2019年8月,雄安開通 “融資租賃+雄安區塊鏈+供應鏈”業務,實現鏈上全流程無紙化放款。2020年1月2日,中國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接入26個政府部門的213類政府數據,對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等省內129家金融機構,上線319款金融產品,實現線上無抵押區塊鏈融資貸款。
騰訊安全領域總經理申子熹認為,未來區塊鏈應用的場景是:區塊鏈+信息共享(政務、醫療、征信等)、區塊鏈+鑒證證明(司法、知識產權等)、區塊鏈+物流鏈、區塊鏈+金融(供應鏈金融)、區塊鏈+支付(跨境結算、電子發票)、區塊鏈+數字資產(數字貨幣、數字黃金)等。
統一而言,區塊鏈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以重構數據價值為關鍵作用,不管是彈性大數據的計算資源網絡,還是促成信任資源網絡,區塊鏈技術數據庫的構建備受期待。
新基建,區塊鏈的新機遇
第一、建立行業統一標準,重塑行業規范
大談區塊鏈應用已多年,區塊鏈在城市建設的落地也成為重點,《證券日報》報道,全國已有22個省市將發展區塊鏈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但眾所周知,在世界范圍內區塊鏈行業仍處于較混亂發展階段,沒有形成行業發展統一標準,在區塊鏈賦能“新基建”中,建標準后才能大談落地應用。在市場需求、政策驅動下,區塊鏈公司也將成為新基建的參與方,在建設獲益的過程中,重塑和規范區塊鏈行業。
第二、區塊鏈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目前而言,區塊鏈技術仍處于創新性技術,無法在社會范圍內做增量改革,無法實現大規模應用。眾多區塊鏈公司都屬于創業型公司,絕大多數采用通證激勵來刺激消費端,加速生態內商品流通,這種互聯網營銷深化的方式存在許多隱患和問題。
在區塊鏈與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中,將為人工智能提供數據存儲方式,為大數據提供數據安全閥門,為5G提供數據傳輸機制。圍繞政務服務、智慧交通、普惠金融、現代農業以及重要民生等領域,推動建設一批基于區塊鏈的信息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平臺。
馬化騰在《產業區塊鏈》新書序言中還談到:“區塊鏈與云計算、5G通信、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正在有機地融合起來,共同構成數字經濟和智慧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這些新型基礎設施,勢必深刻地影響和重塑我們的經濟金融組織和社會治理模式。”
第三、加速區塊鏈成為新基建中的數據安全基石
互聯網安全問題是互聯網時代的必然,中心化服務系統的中心化結構必然存在數據安全、信息安全、網絡安全問題。但新基建作為信息化、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區塊鏈分布式存儲系統可以推動安全可信網絡領域的應用,解決傳統中心化存儲存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問題。
理論上,以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和存儲數據,以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生成和更新數據,是區塊鏈存儲數據的最大特征,但有效記賬節點的參與規則、記錄規則成為大規模落地應用的阻礙。
現階段,區塊鏈技術在安全領域的應用正在加速推動過程中,鏈上數據運行擁堵、鏈上數據孤島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
一方面,區塊鏈被納入新基建后將推動區塊鏈構建可信互聯網的速度;另一方面,新基建中5G、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領域帶來了多種新型消費應用場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基建將帶來新消費模式,帶動信息消費等新型消費快速增長。
火幣大學校長于佳寧在對話數字新時代暨《區塊鏈技術進階指南》新書發布會上表示,以數字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具有強大的乘數效應,將開啟新一輪中國數字經濟全面騰飛。新基建對于云計算和區塊鏈行業加速發展,是難得的歷史性機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