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控制系統的發展經過三次歷程:機械控制,電子控制,計算機控制。
隨著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們的生產數據可以進行規模化集中存儲,實現以前不可能實現的大數據,并利用云計算平臺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對這些大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和優化生產效率。工業4.0使得現場設備、機器和工廠已經變得“更智能”,所以我們可以談論智能設備、智能機器和智能工廠。
但是,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工業互聯網還是工業4.0,均未對工業控制系統的“大腦”PLC/DCS做出任何更進一步的技術變革。這種兩頭重中間輕的現象,就好比是高速路上的收費站,光高速路擴寬遠遠不能夠實現更大的汽車吞吐,矗立在高速路上的各個收費站才是這條路上的瓶頸點,因此針對收費站現在都需要設置更多收費窗口,實現電子收費等舉措改革而適應高速、快速增長的車流。適用于工業控制系統領域也是一樣,控制的核心PLC設備不能夠靈活擴展,這一限制無疑將會大大減弱工業控制系統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隨著工業智能化需求的日益增長,以傳統PLC/DCS為代表的第三代控制系統已經不能滿足工業智能化的需求,目前業界針對工業互聯網、工業4.0等的技術體系探索,重點將圍繞PLC/DCS展開,從而實現第四代的控制技術。
第四代的控制技術一定是軟件定義和虛擬化技術的結合,從而滿足工業互聯網及智能工業的控制需求。軟件定義PLC/DCS通過允許用戶更換或添加組件而不影響系統的其他部分,實現輕松的可擴展性和系統模塊化。軟件定義PLC設計為開放平臺,允許用戶選擇首選組件和解決方案,這意味著用戶可以靈活地選擇不同的供應商(無供應商鎖定)。
在工業3.0系統中,在同一個體系結構中使用多個供應商的組件并不那么容易,或者根本不可能。軟件定義PLC中通常沒有硬件依賴性,所以很容易遷移和重用軟件。軟件定義PLC使用虛擬化或軟件定義技術,使用更多的軟件而不是硬件,因為所需的硬件數量較少,所以降低了成本,縮小了占用空間。目標是提供現成的和可供銷售的COTS(COTS =商業現成的)軟件/硬件產品以實現整體解決方案的靈活選擇和可擴展性。
虛擬化技術和軟件定義的體系結構是以軟件為中心的模式,在系統集中管理、網絡處理和安全性方面具有優勢。遠程監控降低了運營成本,而維護工程師或操作員并不總是需要現場檢查機器的狀態;集中管理簡化了遠程監控,因為只需訪問一個軟件平臺即可管理您的資產;通過云計算和使用智能傳感器(包括通信能力和加載診斷的傳感器),機器數據被推送到云端,數據可以通過用戶界面(HMI)訪問,機器數據可以用于預測性維護,這意味著機器數據可以用來預估機器即將發生故障的時間。
軟件定義架構的PLC更強調的是一種體系,一種實現思想。和軟件定義網絡、軟件定義世界一樣,PLC設備的智能化和標準化的體現就是典型的軟件定義的PLC,包括PLC輕松連接至互聯網:將APP和分析結果嵌入機器和云,實現智能化和自我意識;無需更換PLC硬件即可改變和升級PLC設備功能,為用戶提供智能,實現持續改進;通過API和生態系統擴大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
基于這樣的歷史和現實條件下,東土科技及時推出基于“軟件定義控制”的新一代控制系統——NEWPRE3000,利用虛擬化和軟件定義的技術將傳統專用的硬件功能解耦,通過實現ERP/MES 和控制系統高度融合的三層結構和邊云結合,從而實現自我調節、自我優化的大數據驅動精確控制功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