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宣布小米將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市場,小米的加入,給全球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匯入強勁的創新和產業動力。在不久前吉利汽車也推出高檔電動汽車品牌“極氪”,與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展開競爭。有德國媒體在關注著中國高端制造尤其是新能源車的這一系列進攻型態勢,認為中國的“十四五”規劃將基于雙重戰略:自主創新和由此產生的競爭力。這個戰略對汽車行業至關重要。
國際產業觀察分析認為,新能源汽車的進攻型嬗變,反映出中國在追求高端制造、高端產品,而不僅僅是“車間”。“十四五”規劃提出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使國內市場更加強大,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這既是市場的選擇,也與政策的選擇和傾斜密切關聯。中國新能源汽車將加速跨入有基礎、有創新、有基因、有技術優勢、有市場、有人才的主動作為階段,推動中國制造獲得新機遇和新優勢。
上海市最近出臺一系列新能源汽車產業支持政策,面向全球吸納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優秀人才,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直接落戶、人才獎勵等強有力支持。新的政策是要超越“以中國應對全球”招商引資的思維模式,建立“以全球應對全球”的高端制造業人才發展戰略與相配套的體制機制。
“以全球應對全球”實現天下英才為中國制造所用,實現在更加開放環境下的技術跨越和利益共享,是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一個重要基石。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越是面臨封鎖打壓,越不能搞自我封閉、自我隔絕,而是要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
最近,因芯片短缺受到沖擊的全球汽車生產,疫情流行以來受沖擊的供應鏈和產業鏈,都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敲響了警鐘。要加強和加快全產業的主動應變能力,在推進產能建設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持續不斷的研發、創新,以此帶動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聚集,這是招商引資所無法解決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進攻型嬗變,需要更多像小米這樣創新型企業的主動加入,需要“以全球應對全球”的大膽舉措。(央視財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