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速發展,動力電池需求增長迅猛,動力電池認證、回收, 打造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安全閉環等廣受關注。
動力電池回收成為代表和委員們關注的重點領域之一。全國人大代表,中創新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靜瑜表示,當前,動力電池回收領域仍存在消費端去向不明導致退役動力電池流入非正規渠道,拆解回收方法和回收規模化不足導致環境隱患及經濟價值不足等問題。
鑒于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發展現狀,多位代表和委員從不同角度積極建言獻策,為行業發聲。
全國人大代表、駱駝股份董事長劉長來建議完善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政策。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霍金花建議,加快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大政策引導和支持,積極助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建議以領軍企業為核心成立產業聯盟,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樹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發展業內新標桿,推動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
劉靜瑜則建議對電池回收體系進行頂層策劃,由動力電池企業牽頭,從產品設計源頭制定電池回收路線,建立高效電池回收體系;制定回收過程的標準規范,確保回收低碳、環保、高效,并具備經濟價值;優先支持具備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大數據管理能力、掌握低能耗零污染材料再生技術的動力電池企業進行產業化布局。
經國盛證券測算,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實際市場規模2022年預計約為146億元,至2030年理論上可達1406億元,鋰電回收整體市場規模2022年預計約為314億元,至2030年理論上可達2351億元。
“現在大概七成的退役電池被小作坊以更高的價格收走,動力電池退役潮雖然到來,但這種問題不會因為量的增加而得以緩解。更重要的是盡快完善回收監管體系,嚴格控制報廢動力電池流向,取締不合規的小作坊,規范產業鏈。”洛克資本副總裁史松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首都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研究員肖旭也表示:“近年來,動力電池回收問題越來越突出,這也成為我國實現綠色發展的現實難題。總體而言,電池回收技術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產業鏈監管法規和配套實施細則都有待強化,這也導致行業發展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回收企業大多都是小作坊式管理,合規性和安全性都存在疑點。一些資質健全的企業反倒因為提高經營合規性,造成回收成本較高,而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
“動力電池回收被稱為鋰資源和稀有金屬的‘城市礦山’。同時,隨著大量電池的退役,在未來幾年,回收萃取的材料可以覆蓋很大一部分新電池的生產需求。”史松坡表示。
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多家上市公司也開始爭先布局動力電池回收領域。
其中,今年1月份寧德時代公告擬投資不超過238億元,由控股子公司廣東邦普在廣東省佛山市佛北戰新產業園大塘新材料產業園投資建設一體化新材料產業項目,以推動公司鋰電池材料及回收業務發展,并保障鋰電池原材料的供應。緊接著,芳源股份在2月份公告稱擬投資不超過20億元,建設年報廢30萬噸磷酸鐵鋰電池回收、年產8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
在多家上市公司布局電池回收的同時,電池產業鏈上,更有一些企業展開“廢棄-回收-再生產-再利用”的循環經濟合作模式。
2月27日,格林美已與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寧德時代、湖南邦普共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梅賽德斯-奔馳中國退役廢舊動力電池將交由格林美與湖南邦普處理,格林美與湖南邦普運用回收技術再生鎳、鈷、錳、鋰等關鍵原材料,此后,該材料將被重新供應至寧德時代用于梅賽德斯-奔馳中國的新電池。
證券日報兩會報道組 許林艷 李萬晨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