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重慶市新能源汽車便捷超充行動計劃(2024—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發布?!缎袆佑媱潯访鞔_提出,重慶中心城區公共快充站新建站均應具備超充能力,現有充電站逐步改造成為超充站,形成“1公里超充圈”。到2025年底,重慶將建成超充站2000座以上、超充樁4000個以上。
《行動計劃》可謂是各地大力推進超充建設的一個縮影。隨著超充站上“風口”,廣東、海南等地均在推動超充產業發展。目前,車企、電池企業、充電樁企業等超充產業鏈上的企業已經行動起來。作為影響超充規模化建設的關鍵因素,電網如何做好準備?
超充站上“風口”
地方政府早已“吹響”超充建設的號角。深圳市去年10月份發布了《深圳市新能源汽車超充設施專項規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打造世界一流的“超充之城”,明確提出深圳超充基礎設施建設目標。此外,廣州市提出建設“超充之都”,海南省提出建設“超充之島”。
目前,整車企業、電池供應商紛紛加大對超充領域的投入,推動產業鏈持續升級。有統計顯示,2024年1月,800V車型滲透率達5.8%,比亞迪、小鵬、騰勢、極氪、方程豹等品牌都陸續推出了搭載800V高電壓平臺的車型。在華為主導或合作的車型中,阿維塔11和12、北汽阿爾法S·HI版、智界S7、問界M9等車型均支持800V高壓快充。
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副總裁李陽興此前公開表示,汽車電動產業化真正競爭的是超充。超充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今年是超充標準落地的元年,未來大功率的充電樁將成為公共充電樁的主要建設主體。
4月1日,深圳出臺的全國首個超充設備分級評價和超級充電站設計的地方標準已經正式實施,并明確超充設備為單槍額定功率不低于480kW。不過,市面上超充設備的單體功率還在不斷提高,華為最新“一秒一公里”全液冷超充單槍已經達到600kW。據悉,籌建中的小米超級充電站也將采用600kW液冷超充方案,首批規劃在北京、上海、杭州逐步建設。
對電網產生較大影響
李陽興表示,“超充對大功率、大電流的要求,會給電網帶來涌流和諧波的問題,影響電網的穩定性。如果持續超充,會占整個電網波動的5.3%。未來電動汽車的普及越高,這種影響越大。”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能源轉型項目主管黃輝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超充單體功率增大和數量快速增加,相當于在用戶側增加了大規模、高功率的用電設備。若同時充電,將對整體電網、配電網帶來較大影響。”
黃輝以《行動計劃》為例作了詳細的數據對比。參照單臺超充樁配單槍額定功率480kW標準計算,重慶在2025年的超充規模將超過190萬千瓦。而2023年重慶的最大負荷約2600萬千瓦,這意味著,最大超充負荷上限將占重慶最大用電負荷的5%—7%。不過,《重慶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到,爭取到2025年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到最大用電負荷的3%以上。
“可見,超充站帶來的負荷體量相當龐大。若不能實現有序管理,將導致電力供應緊張,甚至影響電網安全運行。”黃輝說。
此外,由于過去建設的大部分配電網未考慮如此瞬時大功率充電設備的接入,配網亟待升級改造和擴容。然而,擴容只是滿足尖峰時段使用,平、谷時段容量閑置,則會導致配網設備運行效率和經濟性下降。
黃輝還提到,超充模式主要是通過大電流或高電壓實現功率的提升,因此會帶來電壓越限、變壓器損耗、線損提高等問題。
已有積極探索
電動汽車和充電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已引起國家高度重視。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的實施意見》等文件中,諸多內容均涉及電網。
電網如何應對大功率充電帶來的沖擊?黃輝給出了四條建議。
第一,將充電設施作為重要增量負荷納入地方電網規劃,加強整體和局域配網供電充裕性的系統論證,完善大功率超充站接入容量核定方法和安全標準,指導投資企業在配網條件相對較好的地方建設超充站。若涉及配網的升級改造,應盡可能與超充站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
第二,將充電站負荷作為重要的需求側資源進行管理,加以監控,并納入虛擬電廠或者需求響應平臺,實現充電站與電網的高效互動,提升超充站的響應調節能力。
第三,電網聯合充電站投資者選取具備條件的項目開展超充站雙向充放電試點,推動電動汽車以移動儲能的形式提供反向靈活性調節。
第四,推動配網智能化、有源化,除了變壓器擴容升級外,聯合充電站投資者,通過光儲充一體化、增加配網替代型儲能或者用戶側儲能等多種方式,提高配網彈性,降低大電網調峰壓力。
記者注意到,《行動計劃》已經明確指出,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統籌推進,強化電網建設,超充站所在區域配電網承載力合理充裕、感知力精準靈敏,有力支撐大規模、大功率充電負荷接入。
此外,據公開報道,為落實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深圳市也將重點圍繞充電樁喚醒車輛、充放電功率調節、充換電數據接入、充換電站與電網互動能力評估等方面,率先制修訂一批車網互動地方標準。
文丨中國能源報 記者 趙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