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服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廣大黨員投身基層一線奉獻力量。本報今日起推出“新春走基層”欄目,多角度、全方位展示電助脫貧攻堅、服務民生改善的行動與成效。
1月20日,沿著積滿冰雪的曲折山路,記者跟隨山東沂水縣供電公司院東頭鄉供電所臺區經理劉永剛來到四角泉村的荒山上。村民李連永正在土石混雜的山崖上開挖儲存生姜的窖子。挖窖子用電動風鎬,需要臨時用電,劉永剛每天都來看看,叮囑下安全用電事項。
四角泉村由四角泉、何家后崖、紅峪坪、后坪、前坡、后坡6個自然村組成。5年前,350戶人中有37戶貧困戶。山荒路陡、缺水少糧、無樹無礦,曾是四角泉村的真實寫照。
“村里有口泉眼叫四角泉,有300年歷史。一口泉眼供6個村,吃水種地全得看老天爺臉色,缺水缺了300年,窮也窮了300年。”四角泉村黨支部書記劉年偉說。
生姜種植是當地的傳統產業,但因為缺水,利潤微薄。“這生姜,夏天十天就得澆一次水。澆不上水,產量就上不去。可連人喝的水都是下雨天攢下的,哪舍得澆地。”村民李成松說,“就算雨水最好的年景,生姜畝產能過4000斤我們就燒高香了。都是一樣的出力氣種姜,眼睜睜看著山下的村畝產年年近萬斤,都發家致富了,俺們卻是能掙回本就不錯,真是干眼饞啊。”
“人喝上水,地澆上水”,成了四角泉村全體村民的渴望。
渴望在2016年成真了——國家電網公司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沂水縣供電公司為原來僅有兩臺變壓器、容量共150千伏安的四角泉村新增一臺100千伏安變壓器,專門用于解決“用水難”問題。
“從那年起,村里開始打深水井,抽上來的水都是甜水,比泉水還甜的甜水。”劉年偉回味起喝到深水潛水電泵抽上來的井水時的感受。一年之中,村里驟增42口深水井。村民徹底告別了喝滿是青苔“水窖水”的日子,還用上了電灌。
劉年偉說,四角泉村有1824畝耕地,“靠天吃飯”的時候,能種姜的地不到1000畝,用上電灌后立即增加了300多畝。
“澆上了水,生姜年畝產至少8000斤,過萬斤的也不少。這幾年行情也好,一斤賣五塊多錢,俺們村真是靠種姜富起來了。”李成松說。
村民李連營早年因車禍肢體機能受損,成了縣里掛號的貧困戶。“那時候真是難啊,家里有老人孩子,我這身體也干不了重活。地里收成比別人少不是一點半點。”說起昔日的艱難,李連營話里還有些苦澀。
“自從澆水用上電,我這生活簡直是天翻地覆。水井打在屋后,開關安在地頭。用電手續都是供電所經理開車拉著我去營業廳辦完的。用水的時候扳下開關,地就澆完了。第一年賣姜掙了錢,我又買了輛電動三輪,收姜更簡便了。以前怎么也不敢想,這輩子還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說起現在,李連營滿臉幸福。
改變,還在繼續。2017年,沂水縣供電公司為四角泉村新增200千伏安變壓器一臺;2018年又新增100千伏安變壓器一臺。2020年,37戶貧困戶57人的人均純收入全部超過4500元,徹底摘掉了貧困帽子。
生姜產量上去了,如何大量儲存又成了問題。“溫度濕度低了,生姜會受凍會萎縮;溫度濕度高了,會腐爛會發芽。祖輩都在山上挖個窖子存姜。就是山土太硬,人力一點點挖上個把月才能挖出個小窖子,最多也就存3000斤姜。”李連永說。
有了電支撐,“姜窖子”的挖法也變了。
“現在都用大功率的電動風鎬,而且供電所的師傅每天都來指導安全用電。窖子挖得越深,存姜的條件就越好。窖子裝上抽風機換氣,裝上除濕機控制濕度,條件不比大城市里的冷庫差。”李連永介紹。
四角泉村的“姜窖子”越來越多。生姜直接入窖存儲,等價格高的時候再賣。多年前曾讓村民羨慕無比的平原生姜種植戶,如今也上門來商量借用“姜窖子”存姜。
心思活絡的村民干脆做起了收購平原種植戶生姜的生意。目前,四角泉村儲量超過20萬斤的“姜窖子”已有10個,全村“姜窖子”總儲量達到310萬斤,僅2020年就收購外村的生姜超過50萬斤。
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四角泉村通了自來水,分散在6個自然村的350戶村民擰開水龍頭就能喝甜水;有了電灌,原來草都不長的1000多畝荒山種上了黃桃;青壯年不再外出打工,安心在家“發姜財”。
“四角泉村窮了300多年,是黨的好政策和電力的幫助讓我們富了起來。今年,我們準備開發山里的溶洞資源,過更好的日子。”劉年偉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