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州市一家陶瓷生產企業,自動化機械流水線開足馬力,快速壓制瓷坯。
潮州牌坊街年味漸濃。
春節臨近,潮州湘橋供電局配電運維人員對牌坊街線路加強巡視。
2月1日,廣東電網公司潮州楓溪供電局配網運維人員前往四通陶瓷有限公司,為客戶自動燒窯生產線開展用電檢查。
潮州陶瓷行業發展迅猛,2019年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瓷都”稱號。在潮州一家陶瓷廠,潮州楓溪供電局配網運維人員上門提供用電服務。
2月3日,立春,潮州陽光和煦,天空湛藍。
登上廣濟樓,韓山、韓文公祠靜矗于前,古老的廣濟橋橫臥韓江江面,23座古牌坊連接起51條古街巷的老城就在身后,強烈的歷史感穿透身體。
早上7時,古城街巷大都空空蕩蕩,唯有上東平路最是熱鬧,早市紅火,人群熙攘。很多商戶和住戶門前的茶具已支起,單樅飄香。推車貨郎的紅桃粿很是搶手,一對年輕夫妻在為買幾個爭執不下時,其中一筐已經被人買走。那粉嫩的紅桃粿造型如壽桃,飽含著祈福祈壽的心愿,潮州人已為新年做準備。
晚上7時后,牌坊街又是另一番景象。大街小巷都熱鬧起來,大紅的燈籠沿著騎樓鋪開,潮州菜館小吃店商鋪林立,根雕、潮繡等非遺傳承人工作室十分亮眼,陶瓷展示館、工夫茶體驗館古樸又新潮。年輕的游客情侶品嘗小吃、甜蜜自拍。古香古色的載陽茶館正在上演著本土潮劇,一樓大廳幾桌客人品茶聽劇聊天,悠閑,自在。
牌坊街里,潮州文化和熱鬧的商業氣息交融匯聚,綿延著潮州的歷史文脈和城市記憶,連接著潮州的過去與未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呵護她、建設她。
李厝巷11號,從兩座有80多年歷史的建筑改造而來的東門客棧小有名氣。“90后”林立燦在深圳從事酒店行業多年,2016年底回落到家鄉潮州創業,現在是這家客棧的店長。他介紹,2018年前潮州只有不到40家客棧民宿,隨著潮州旅游熱,現在登記注冊的客棧民宿有130多家。“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期間的客房只訂出去一半,但是很看好家鄉旅游業的未來。”林立燦很有信心。
韓江商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內陸運輸通道,海內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東門客棧原來的屋主當年就是沿著韓江做木材運輸生意。林立燦說,改造舊屋時,發現原來用的都是進口水泥和鋼材,可見當年這里商貿發達,屋主生活殷實。今天,韓江的運輸功能已經褪去,以另一種方式造福著潮州人,見證著古城新的繁榮。
另一位“90后”盧貴永的家就在牌坊街所在的湘橋區,他說:“小時候這里還很破舊原始,玩耍時都是匆匆而過,現在常常會慢慢走、細細品。”2013年,盧貴永成為了一名電力人,如今是潮州供電局湘橋供電局生產計劃部規劃小組組長,他和他的團隊在為古城用上安全電、可靠電、智能電而努力,一項電網的改造升級計劃加快實施。
“首期項目投資約1374萬元,改造老舊臺區4臺,改造低壓線路22公里;新建臺區5臺,牌坊街區域增容3000千伏安,滿足沿街商鋪、客棧民宿等新增用電需求。”盧貴永介紹,下一步將在古城區試點“5G+智能電網”,已初步確定了6種示范應用場景,全面提高古城區電力設備的可觀、可測、可控水平。
潮州的另外一張名片是陶瓷,有“中國瓷都”的美譽。根據規劃,潮州市力爭到2025年底陶瓷工業總產值達到千億元級、規上陶瓷企業達到1000家以上。
新業態層出不窮,傳統產業也迸發著新活力。距離牌坊街20分鐘車程,記者來到潮州市陶瓷工業龍頭企業——廣東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我們產品定位為中高端,出口量占到總產量的80%以上,出口量排名全國前五。”該公司行政部經理伍武介紹,去年受疫情影響,出口訂單下降明顯。于是,該企業迅速調整產品線,成立電商團隊,大力開拓國內日用陶瓷市場,國內市場份額已明顯提升。
在四通股份公司3樓車間,泥坯進入流水線,機器人5秒便可打磨成型。然后經烘干、修洗、上釉等工序,最后進入窯爐,用900℃左右的溫度燒制12小時。5樓車間,1條45米長的電熱網帶式道窯正在工作,可年產120萬件日用陶瓷產品。之前,這座窯用氣加熱,在當地供電局的幫助下,該公司去年對窯爐進行了氣改電。
“電熱窯爐控制精度高、溫度均勻可靠,燒成雜質少、產品質量高,安全環保,而且可以錯峰用電,大幅節省了燒成成本,經濟效益突出。”伍武說,目前已經對5座窯爐進行了氣改電。據介紹,潮州供電局大力推進電能替代,深挖陶瓷、制茶等地方傳統支柱產業電能替代潛力及充電樁等新能源產業電能替代潛力,2020年完成電能替代1420.52萬千瓦時,有力推動當地產業綠色發展。
伍武說自己是新潮州人,來潮州30年,在四通股份公司工作了14年。14年,也是牌坊街373小吃店的年齡。店主王妙玲則是土生土長的潮州人,一大家子人一直經營著這家小吃店。記者問為什么店名叫373,她說因為地址就是牌坊街373號,索性就這么叫了,好記。
“剛開始小吃店沒幾家,現在有上百家了,生意一直都挺好,不過從去年開始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王妙玲說,啥時候都可以休息,就是假期特別是春節不行,這是生意最好的時候。無論今年客源多少,她和家人都做好了迎接春節的準備。這不僅是營生,更是踏實可觸的生活。
“來,食茶!”373小吃店里一位長輩擺好茶具,燙杯,下茶,高沖低灑、刮沫淋蓋、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之后,一碗澄黃透亮的茶湯已經擺在面前。
端起茶杯,感覺自己與潮州似故交,久別重逢。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孫維鋒 周志旺 通訊員 陳煒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