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8時,在江蘇南京南站附近,南京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電纜運檢室員工翟超超、韋國亮、饒環宇檢查紅外檢測儀、鉗形電流表、有毒氣體檢測儀等設備。高壓電纜線路絕大部分敷設于地下,他們要發現和處理各類隱患,離不開先進的檢測儀器。
這天,他們要在10小時內穿越14千米的隧道,完成220千伏地下電纜的巡檢工作。
過去的一個冬季,南京電網用電負荷屢創新高,南京市534條高壓電纜線路經受考驗。為了保障線路安全,電纜運檢室員工要在春季全面檢修電纜線路,保證在夏季高溫、高負荷到來時線路穩定運行。
10個小時必須完成巡檢任務
“根據鐵路局要求,這次巡檢工作只有10個小時。”3月15日8時15分,此次檢修工作負責人翟超超在開工會上說。
在南京南站地下有一條深二三十米、長14千米的220千伏善南線電纜隧道。那里敷設的3條220千伏高壓電纜線路,承擔著南京南站的京滬、滬寧、滬杭等高鐵線路供電,被稱為高鐵南京段的“生命線”。
春檢工作開始前,經過南京供電公司與鐵路有關單位協調,鐵路局決定允許運維人員于3月15日進入隧道檢查相關電纜線路。但考慮到高鐵運行安全,巡檢時間被嚴格限定在10小時。
“我再強調一遍:今天我們只有10個小時,所以務必加快速度,同步檢修兩側電纜。”開工會最后,翟超超叮囑道。
這次,3名員工穿越隧道,要攜帶各類裝備,檢查120只接頭、100余個接地箱、30余處水泵等數百個附屬設備的運行情況。這么繁重的任務,要是巡檢普通線路,他們需要3個工作日才能完成。
“打開有毒氣體檢測儀。”翟超超說。
“儀器打開,氧氣含量正常、無有毒氣體。”韋國亮報告。
“好,允許進入隧道。”翟超超說。
每次進入隧道前,電纜運維員工都要提前檢測隧道內部氣體,嚴防有毒氣體危害身體。進入隧道后,饒環宇和韋國亮分別巡檢兩側電纜。翟超超檢查通道狀況。
“用手電筒仔細照一下電纜外護套,看看有沒有龜裂痕跡。”“注意頭頂鋼筋,別傷到了。”“哪一段螺栓生銹了要記下來。”工作經驗豐富的韋國亮邊走邊提醒大家。
要想按時完成任務,手腳必須麻利。他們在觀察時,腳下快速移動,腦子高速運轉,只要發現異常情況,就放慢行走速度認真檢查。
“一號接頭溫度、接地電流數值正常,檢查無異常。”“二號接頭正
常。”……他們將一條條巡檢信息記錄在冊,逐漸向隧道深處走去。幽暗的隧道內不斷響起他們報告的聲音。
佩戴防毒面具除隱患
220千伏善南線電纜隧道在地下呈“U”形,兩頭淺、中間深,最深處位于地下36米。
當天13時,已經連續工作5個小時的翟超超等三人已經巡檢到隧道最深處。當時,周圍的空氣濕度超過90%,溫度也降了下來。體力消耗嚴重的他們決定暫停行進、原地休息。
突然,韋國亮胸前佩戴的有毒氣體檢測儀發出警報。尖銳的報警聲瞬間打破了隧道里的寧靜。隧道內長期陰暗潮濕,一些微生物發酵后產生甲烷等有毒氣體從而引發報警。
“快!佩戴防毒面具!”“檢查有毒氣體數值!”“甲烷數值異常,暫時處在安全值。”“查看氣體來源。”他們相互提醒著。短短一分鐘內,三人完成防毒面具佩戴、氣體檢查等工作,全副武裝起來。“往前15米是8號風機,快去啟動風機,把氣體排出。”韋國亮對距離風機較近的饒環宇說。
開展電纜運維工作就是要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這樣的突發情況,對他們是家常便飯。韋國亮說:“地下隧道環境差,又沒有手機信號,發生意外更多要靠我們自救。”
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巡檢工作就是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漏掉一個缺陷,將來就可能發生事故。”隧道里,韋國亮又開始重復他說了30多年的口頭禪。
韋國亮是三人中年齡最大的,已在隧道巡檢一線工作超過30年。他說:“我剛參加工作時,經常聽師傅們說‘眼觀四處、耳聽八方’。后來我才明白這八個字的真正含義。”像這條14千米的隧道,里面三條電纜線路總長度超過125千米,10個小時的時間內,他們需要同時觀察三個以上儀器,還要不斷地記錄數據和行走。
“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可能連體能這一關都過不去。”入職不到2年的饒環宇說道。
春季、秋季是檢修高峰期。他們每天都要穿梭在各條地下隧道里。電纜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離不開他們靈活的眼睛、勤勞的雙手和矯健的步伐。
18時,他們完成了隧道電纜線路的巡檢工作,從出口出來。此時,南京城華燈初上。沒過多久,與他們相距不足10米的鐵軌上,一輛高鐵列車飛馳而過。
這一晚,他們將巡檢數據存檔后就抓緊時間休息。因為第二天祿口國際機場電纜線路的巡檢任務還在等著他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