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江縣風景秀麗,旅游資源豐富。2020年12月25日,位于南江縣的光霧山景區被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南江縣供電公司圍繞旅游業發展,持續開展農網改造升級,為南江縣旅游業和特色產業發展提供電力保障。
電網強 景區變了樣
4月5日,清明節假期最后一天,四川南江縣攝影協會會員肖洪波帶領幾名外地“攝友”去光霧山大壩景區拍攝初綻的杜鵑花。“這幾年光霧山鎮變化挺大的,鎮上看不到電桿、電線,我們拍的照片更美了。”肖洪波說。
光霧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位于川陜交界處的南江縣光霧山鎮,這里林海浩蕩、奇巖層疊、山泉密布。
“以前,景區用電靠小水電站,基礎用電無法保障,留不住客。后來,景區接入大網電,電力充足穩定,游客越來越多。去年,即使受疫情影響,紅葉節當天景區接待的游客也有3萬多人。”四川光霧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光霧山景區副總經理喬正談起幾年來景區發生的變化深有感觸。
2015年,光霧山正式申報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南江縣供電公司主動對接,了解用電需求,實施農網改造升級,新建35千伏沙灘變電站,增容改造35千伏大壩變電站、110千伏寨坡變電站。2017年,南江縣供電公司完成光霧山鎮電纜入地改造、索道用電建設,對穿越景區的10千伏線路實施絕緣化改造。
2019年8月,光霧山景區打造了大型行浸式山水夜游項目——“夢境光霧山”,吸引大批游客前來游玩。夜游線路全長4千米,項目運用3D全息成像、霧氣成像等諸多技術,用電量大。項目實施前,南江縣供電公司派專人協助景區完成燈光用電設計,施工中同步提供技術指導,巡演時全程值守。夜游項目開展以來,未發生過用電故障。
2016年至2020年,光霧山景區接待游客數從66萬人次增長到90萬人次。旅游業的發展輻射帶動了特色產業、餐飲住宿服務業提檔升級,光霧山鎮經濟收入持續增長。
服務優 村民成老板
“現在隨時用空調和電熱水器都沒問題,你就放心住吧。”3月20日,光霧山景區彭家壩石磨坊農家樂老板盧舉瓊一邊打開空調一邊向游客介紹目前的住宿條件。
村莊變景區,農房變民宿,特色農產品變旅游商品。在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帶動下,2019年年底,光霧山鎮民宿、農家樂已有300多家。石磨坊農家樂就是其中之一。電力越來越充足,農家樂生意也一年比一年好。
2017年,隨著景區游客越來越多,光霧山鎮對民宿、農家樂集中開展風貌改造,青瓦黃土墻搖身變為川北民居。居住環境改善了,電器多了,安全用電也要有保障。
“2019年紅葉節期間,有一天凌晨,農家樂突然停電了。我趕緊給供電所打電話,很快就有人過來幫我處理好了。”對當時的情景,盧舉瓊記憶猶新。
為保障景區特色產業發展,南江縣供電公司根據當地發展實際,開通辦電綠色通道;實施“管家式”服務,建立民宿、農家樂用電檔案,發放便民服務卡,提供24小時故障搶修服務。同時,光霧山供電所員工挨家挨戶講解安全用電知識,定期上門巡檢周邊線路、配電設施,排查用電安全隱患。
“這幾年,我每年收入將近三十萬元,多虧供電公司讓我用上了放心電。只要電有問題,我就給‘專屬管家’打電話,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幫我解決問題,我這生意也是越做越安心了。”盧舉瓊說。
2017年年底至2020年年底,南江縣供電公司在光霧山鎮處理故障報修800多次,完成重要保電任務50多次,發放安全智能用電宣傳資料1.7萬份。
通道暢 茶山變“金山”
在南江縣云頂鎮云頂茶鄉旅游景區,層層茶園彎彎曲曲沿階而上,條條銀線蜿蜒到山巔。電網建設好了,不僅提升了旅游品質,還帶動了茶葉銷售。
“茶葉炒制的關鍵是對溫、濕度的控制。制茶過程中不能斷電,否則會影響茶葉色澤、味道。”云頂茶鄉內的元頂子茶場負責人張伯海說。電力足了,2018年,張伯海引進了4套電炒鍋和流水線。茶葉品質有保障,名優茶產量較以前增長60%。
云頂茶鄉地處海拔1400米高的云頂山上,有2500畝茶園,是高檔名優有機茶生產基地。近年來,云頂茶鄉在發展茶產業的同時開發觀光旅游項目,推出茶園“領養”、茶事體驗、游園等項目。
為服務茶鄉發展,南江縣供電公司主動對接,掌握茶鄉的用電規模和需求,對茶鄉產業園區實施兩批次電網改造,安裝變壓器9臺,架設10千伏線路11.8千米、0.4千伏線路18.8千米,滿足了茶鄉產業發展的用電需求。
產茶量提高了,元頂子茶場員工郭貴泉瞄準商機,購買設備辦起了自己的茶葉加工作坊。南江縣供電公司開通綠色通道,為郭貴泉的茶葉加工作坊等10多個茶葉加工作坊量身定制用電方案;每年4~9月采茶季,提前對茶場線路開展巡檢消缺,及時了解當年炒茶制茶的用電需求和問題,保障客戶用好電。
“今年,我家高檔茶產了300多斤,中低檔茶產了1000多斤,光茶葉我就賣了將近20萬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郭貴泉說。
如今,云頂茶鄉成立了元頂子茶旅合作社,年產茶葉17萬公斤,帶動了南江縣全縣茶葉產業發展。同時,依托茶葉生產加工、觀光體驗、茶旅服務,云頂茶鄉一躍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