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1日,我國自主研發首支±800千伏柔直穿墻套管投運,圖為工作人員在昆柳龍直流工程現場進行安裝。 李品 攝
順利建成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直流示范工程(以下簡稱昆柳龍直流工程),創下19項世界第一;形成了153件專利、51項標準以及10余部專著,打造了相對完整的知識產權體系;自主研制的±800千伏柔性直流穿墻套管成功帶電投運,有效解決了高端裝備“卡脖子”難題……作為南方電網公司直流輸電領域科技創新的主力軍,超高壓公司堅持創新驅動,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依托,深度融合國內產學研力量,解決了國內電工產業鏈高端裝備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構建科技創新組織新模式、打造“雙鏈”協同攻關新機制、建立科技創新人才新體系,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加快了我國直流輸電關鍵核心技術重要策源地的打造。
構建科技創新組織新模式
實施“揭榜掛帥”新模式,超高壓公司進一步科學合理細分技術攻關的子項,關鍵子項實施“項目選人”策略,實現子項與人才高度匹配。關鍵子項以“保攻關”為目標,通過點將方式遴選人才“掛帥”,授予掛帥人才團隊組建權及考核權,充分保護積極性。非關鍵子項實施“人選項目”策略,以“育人才”為目標,打破科研任務承接資格限制,不問出身、只論實力,通過競爭方式選拔內部骨干技術人才“揭榜”,給青年科研人員“搭臺”“壓擔”,讓他們在重大項目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本領。
同時,打造“開放融合”創新生態。超高壓公司以電網企業為主體建立企業、廠家、高校、科研機構研發人員專業技術優勢互補機制,達到技術攻關需求“零延遲”響應支持。建立內外部科研平臺共享機制,確保研發試驗需求與科研平臺高度匹配,實現“人才+平臺”等資源的有效整合,構建了內外部高效協同的創新生態。
搭建“三層聯動”組織架構方面,超高壓公司吸收運用工程管理組織模式優秀經驗,創新性構建了由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組成的新型組織架構,同步建立“日信息報送、周例會跟蹤、月專題督促、季綜合協調”的推進機制,確保三級人員圍繞目標聯動發力。
超高壓公司修試中心高級技術專家鄧軍在分接開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中承擔關鍵子項,牽頭制定了國產分接開關技術路線,在攻關過程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揭榜掛帥’制,讓有能力的團隊和員工承擔科技項目,選定高層級技術人員保障項目高質量實施。同時,在全公司范圍內遴選技術人員組建了聯合攻關團隊,勁往一處使,推進項目的同時也培養后備技術人員,組織模式上內部建立了縱向貫通、橫向協同的聯動機制,外部打通了產學研用協同機制,攻關過程非常高效。”鄧軍說道。
打造“雙鏈”協同攻關新機制
超高壓公司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構建設備協同研發機制。按照“以我為主”的原則,該公司將“廠家生產什么,我們就用什么”轉變為“我們需要什么,廠家就生產什么”,組織內部科研力量甄別提煉直流運維中積累的設備數據,將設備缺陷、技術難題等有關解決方案融入產品設計中,從源頭打造高質量產品。以保障科技攻關質量為導向,實施研發全程督導模式。區別于只重點關注關鍵環節、只開展常規監造的做法,超高壓公司研發團隊深度參與設備制造、工藝控制等環節,解決攻關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將科研力量融入產品生產全過程。同時,針對攻關產品編制20余項定制化監造表單,建立了涵蓋管理、工藝和檢驗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推動產品制造流程工藝升級。以發揮攻關成效為導向,促進研發成果工程應用。超高壓公司始終把工程示范應用作為攻關成效的檢驗標準,通過建立設備運輸安裝、驗收運維的工程應用全鏈條監控機制,保障設備運行可靠,確保設備“能用”;采用多方論證與數據驗證相結合的檢驗機制,保證設備性能更優,確保設備“好用”,打通了攻關成果到工程應用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用好我國裝備制造產業鏈資源,推動我國高端裝備取得突破是一個難題。長期以來,我國電工產業鏈科技力量分散,難以有效集中優勢創新資源,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協同是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的必由之路。”超高壓公司創新部副總經理陳歡說。據介紹,今年6月11日,超高壓公司牽頭國內高校、制造企業研制的首支國產±800千伏柔直穿墻套管在昆柳龍直流工程柳州換流站成功掛網運行,實現重大工程示范應用。該項目歷時14個月,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化解了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
建立科技創新人才新體系
打造內外部人才高地方面,超高壓公司實行“雙峰并立”模式。該公司科學論證科研攻關需求與專業技術人才的匹配度,通過兼職引進、柔性引智等方式構建高層次人才專家委員會;通過實施“超越2025”人才工程,為內部拔尖人才、領軍人才、戰略人才等量身定制科研攻關計劃,打造多專業、多通道、多層次的內部人才庫。與外部高層次人才團隊簽訂項目責任與成果“共擔共享”的雙向約束協議,將外部科研能力“為我所用”,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申報上實現“雙贏”。與內部創新人才簽訂攻關責任書,強激勵硬約束,按照四個等級實施“自主貢獻率”等多維度考核評價。評為第一等級的專家在年度考核中直接評為優秀,評為第二、四等級的作為專家選聘入庫、出庫的觸發條件,評為第三等級的將強制退出攻關團隊。建立“重獎+保障”、短期與中長期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對完成重大核心技術攻關并取得突出成果的團隊,按比例實行重點激勵。同時,配備科研助手,落實單列工資、出差標準等層級待遇,給予專家全方位、定制化的保障。對戰略、領軍專業技術專家通過“一任一簽、每年核定”的方式實行“崗位薪酬+合約薪酬”制,打破崗級壁壘、加大正向激勵力度,充分激發人才奮勇爭先、愿挑重擔。
超高壓公司修試中心科研管理部經理韋曉星是柔直穿墻套管的核心攻關成員,超高壓公司給予量身定制式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團隊支撐、工資等方面給予支持,通過參與重點項目攻關成長為公司領軍級專家,通過項目實施也增長了管理能力,作為技術型后備干部加以重點培養和使用。“公司制定的科技創新人才支撐體系打通了技術人才的發展通道,各項激勵措施落到了實處,更多的技術人員愿意投入到重要科研攻關工作中,敢于挑重擔,在推動了公司科技創新工作發展的同時,實現了自身的發展,達到了雙贏的效果。”韋曉星說道。 (李士杰 王劍坤 顧保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