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網訊 2020年8月8日上午10時28分,洪湖市220千伏赤衛(江泗口)變電站1號主變一次充電成功,標志著該變電站工程順利投產送電。
這是繼洪湖市220千伏盛家嶺變電站投運28年后,該市新增的又一座220千伏變電站,可謂是220千伏主網家族再添“新丁”,洪湖岸邊升起一顆璀璨明珠。
洪湖岸邊的一座“紅色基因”變電站
“洪湖水呀浪打浪,洪湖岸邊是家鄉……”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
經典影視作品《洪湖赤衛隊》中的主題曲《洪湖水,浪打浪》,可謂是傳承了半個多世紀的紅色經典,那優美旋律已然成為鐫刻在中國人心中的集體記憶。悠揚的旋律,瞬間可以把人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烽火的崢嶸歲月。
洪湖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大革命時期,這里爆發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并創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是誕生紅色赤衛隊的地方。如今,響亮的“赤衛隊”名頭又有了新傳承和演繹。“江泗口變電站”這個工程建設名字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變電站擁有了一個動聽而經典的全新名字——赤衛變電站!一座帶有“紅色”基因特色的變電站橫空出世。
以紅色“赤衛隊”冠名的220千伏赤衛變電站,就位于洪湖市新灘開發區窯灣村。
新建江泗口220千伏變電站工程,本期建設180兆伏安主變1臺、220千伏出線2回、110千伏出線4回。
隨著這一座巍峨的現代化變電站拔地而起,為當地洪湖經濟開發區工業園的建設注入新的動力心臟。
這一輝煌成就,離不開“荊電鐵軍”——荊州荊力總包輸變電分公司“工程蜂”的默默奉獻。在江泗口變電站,每個人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他們用自己的奉獻精神,譜寫了一曲優美、動聽的贊歌。
民生是最大政治,堅決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在赤衛變電站建成投運之前,洪湖地區僅有一座220千伏變電站。隨著洪湖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電能的需求也是與日俱增。近兩年,每到夏季,洪湖市用電量劇增,電網負荷屢創新高。在別的地區還可以采取拉閘限電措施,對高耗能企業用電進行限制,采取緊急措施全力保民生用電,但洪湖這里工業企業不多,供電部門只能采取限制群眾的用電來緩解壓力。2019年用電高峰時,供電部門采取限時限電等多種措施,穩定電網負荷,高峰時甚至需要依靠周邊的監利、仙桃地區提供電力來源。
提升群眾用電的幸福指數,一直是湖北荊州供電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標。公司總經理王樂炎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十九大上習總書記提出,現階段的根本矛盾已經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現代社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如果夏天連空調都沒吹的,談何美好?我們如果連群眾用電這個最起碼的民生問題都解決不好,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失職!”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2019年4月,洪湖220千伏江泗口變電站新建工程破土動工,工程被列為國網荊州供電公司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主要用于改善荊州東部也就是洪湖地區的電網結構,這是關乎洪湖市的長遠發展,造福洪湖人民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
今年,荊州電網工程建設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面臨時間緊、任務重的諸多難題。但荊州荊力總包輸變電分公司作為荊州電網建設的主力軍,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早在3月下旬,為確保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復工復產后,該公司統籌謀劃,從強化科學防控,促進穩步生產入手,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組織各項目部進一步梳理各項重點工程安排,逐項工程細化疫情防控方案、應急方案和建設計劃,確保各項重點工程全面科學有序開展建設。
“當時,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想方設法把因疫情耽誤的時間給搶回來。”4月2日,洪湖市220千伏江泗口變電站新建工程正式復工復產,由于該項目是“6.30”迎峰度夏的重點民生工程,復工復產后,項目部施工人員科學有序、開足馬力滿負荷推進工程建設。
與此同時,加大技術革新力度,大膽突破傳統工藝,土建與設備安裝交叉作業,房建管道預埋與主體施工同步進行,大大縮短了工期。
計劃、任務、目標一切不變,堅決打贏“兩場戰役”!
今年春節,一場新冠肺炎突襲而至,原定于2月9日復工的該項目,受疫情影響,直到4月2日才復工復產,工期被整整延遲了54天。
組織管理能否執行到位,是項目能否高效推進的一切前提。對此,他們加強督導考核,實行業主項目部、施工項目部、監理項目部每周召開例會制度,進行協調溝通,全面管控施工安全、質量及進度。項目復工以來,連續兩次召開重點工程建設協調推進會,明確建設任務及時間節點要求。
堅持一把手親自抓,細化工作方案,建立責任清單,將任務落實到責、到崗、到人,全方位抓實工程建設項目。
“按照計劃,該變電站6月30日全面竣工。6月2日,我們再次組織參建單位召開了工程建設協調推進會,在最后沖刺階段,我們把任務分解到每天,把責任落實到每個人,一日一督辦,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設進度,確保了工程按期投運。”項目經理張威介紹說。
6月份,工程進入最后攻堅階段,交叉施工十分頻繁。在巴掌這么大的一塊地盤里,一次、二次設備安裝,電纜敷設,主控樓裝飾裝修,主變區基礎施工、戶外電纜溝施工、構架吊裝施工,都幾乎同時在進行,就好像是在螺螄殼里做道場。施工困難可想而知。
“這就要求各個作業班組有序施工,土建班組、綜合班、一次班、二次班組、高壓班組,分區作業,相互配合,合理安排。作業前一天晚上,必須把第二天的工作任務溝通協調到位,作業完畢后總結問題。”
為抓緊工作時間,保證工作銜接嚴密,張威周密安排,雨天進行室內施工,晴天進行室外工作。克服施工任務重、工期要求緊、設備到貨遲、現場安全環境復雜、交叉作業多、安全壓力大等諸多困難,團結協作,夜以繼日,嚴格按照節點推進設備安裝和調試驗收。
質量創優是江泗口變項目部孜孜追求的目標,堅持質量控制關口前移,注重事前控制和過程控制,推行標準化作業。圍繞創建國網優質工程銀獎的質量目標,在建設之初和建設過程中,湖北荊州荊力總包輸變電分公司就抓實施工方案、工藝管控、設備材料進場“三個關鍵環節”,全面執行安全質量量化考核、壓實各級質量管理責任,將創優方案的每一個細節落實到每一個單位(分部)工程。
安全是命令,更是責任。施工中,他們強化安全履責,防范安全風險。在各重點項目所有風險點安排經驗豐富、技術熟練、責任心強的現場管理人員,管控每個獨立作業面的安全風險,確保施工現場安全實現可控、能控、在控。公司分管領導則牽頭成立專項檢查小組,不定期開展“四不兩直”安全稽查,強化對各分包隊伍的管理,確保施工人員清楚施工規程,嚴禁超范圍作業。
精細化的管理,讓工程建設有條不紊。該公司總經理劉新斌曾多次表示: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確保江泗口變電站項目工程如期竣工,按期投運,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工程竣工“兩場戰役”,奪取“兩個勝利”,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電網建設的力量!
決戰決勝,披荊斬棘推進工期
工程開工建設以來,項目部精心謀劃,有序推進,始終堅持高質量、高標準、高站位,投入強有力的建設隊伍,項目部全體成員更是以決戰決勝的精神,全力奮戰在工地一線,書寫了一曲曲舍小家為大家、眾志成城建設工程的感人故事。
工程建設中,江泗口變項目部最大的體會就是困難重重,設計修改多、設備到貨晚、雨季及高溫施工等等,成了推進工期的攔路虎,項目部為打破施工瓶頸,采取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披荊斬棘推進工期。
“工程蜂”是人們對荊力總包輸變電分公司電網建設者的形象比喻。一個個日日夜夜,他們從冒著寒冬到烈日炎炎,始終堅守在一線。為讓工程順利投產和千家萬戶的用電需求,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發揮了“荊電鐵軍”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的“三特”作風,涌現出一個個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典型人物和事跡。
今年“五一”有5天假期,但對工程建設者而言,那只是一種奢望。“五一”一大早,當張威準時出現在工地,站到大家的面前時,大伙無不驚詫不已。要知道,就在幾天前,這個剛過而立的年輕項目經理,剛剛升級當上了爸爸,而他只回家與妻子、孩子匆匆見了一個面,便立即趕回了項目部。他是工地上名副其實的一個“不愛回家”的男人。
“工期緊,任務重,工地上離不開人啊。家人也都能理解。”簡單樸素的一句話語,心里裝的永遠是一名電網建設者的職責。
彭南平是一名“老工程”人了,在項目部擔任安全員職責。說他是一名久經電網建設沙場的“老安全”,一點也不為過。
為了確保項目工地的施工安全,他時常在現場“神出鬼沒”糾違章,令一些平時喜歡習慣性違章的施工人員見了都怕他,都自覺地按照施工作業規程,不敢有絲毫的大意和懈怠。
這里有一組數據,可以真實地反映出他在現場抓安全工作的一絲不茍:他的微信運動上,每天的步行數始終都在3萬步以上,足見他在工地現場每天要來來回回走多少的路。
4月初,項目復工以來,老彭一直奮斗在工地一線,由于過于勞累,左半邊臉出現了發炎腫脹,但他從不叫苦叫累,要么吃消炎藥,要么去輸液消腫,從未提出過休息。
“在工地遙祝我爸50歲生日快樂!只能看著我爸趁我不在家做的一桌酒席流口水。來年希望我爸少抽點煙少喝點酒,健康快樂,跟我媽繼續這么相親相愛,這就夠了。”
“五一”假期的第一天,“90后”的項目部資料員王亭亭,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曬出了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和自己的祝福。
她是工地上唯一的一名女孩子,4月初,工程項目復工復產以來,她就一直被安排在工地上,擔任防控疫情的“守門員”,每天一大早來到工地的出入口,給進出場地的10個班組近50多名施工人員測量體溫,以及登記、消毒工作。一絲不茍,嚴防嚴控。
由于崗位的特殊性,她每天都要跟隨施工班組的開工、收工時間上下班,在崗時間長達10個多小時,期間一直沒有回過家。她不無幽默說:“擔任防控疫情的守門員,這可是為辛苦的施工人員身體健康上了一道保險。疫情防控,可不容小覷喲。”
“剛參加工作就能夠參與到這樣的大型工程建設中來,我感到非常榮幸。工地的生活是枯燥的,也是充實的,工作雖然苦,但我們是苦并快樂著。”入職不久的王亭亭興奮地說。
400多個日日夜夜,建設者們從寒冬到酷暑,堅守在一線。進入6月份以來,烈日炎炎。空氣中沒有一絲微風,室外溫度超過40℃。為確保6月30日前具備送電條件的計劃工期,施工人員揮汗如雨,在施工現場克服高溫天氣、交叉作業點多等困難,搶時間、趕進度,嚴密組織施工。項目部食堂離工地僅百米之遙,那段時間,施工人員、設備調試人員都在現場吃飯,中午也不休息,安全、高效、有序地贏得更多的寶貴時間。
“在土建施工階段,烈日的炙烤讓工地上的鋼管構架表層溫度高達四五十攝氏度,建設者們每天需要組裝。”
“負責擰鋼管構架柱腳底板螺栓的綜合班,每天都要換一副新手套,因為操作頻繁,不僅手套很容易磨壞,手上也長滿了厚繭,他們無愧為我們最可敬最可愛的工程蜂。”
“我們項目部的全體成員,一年365天至少有330天是待在工地的。”張威介紹,為了趕工期,項目部的唐世俊、張華、彭南平、劉金鑫等,都一直堅守在工地上。
“看到在這片不毛之地上矗立起來的變電站,一天天日新月異,雖然工作辛苦,但大家感覺很值得,心底還會油然產生一種成就感。”
隨著赤衛變電站的投運,這個地標性建筑也成為了建設者和當地群眾引為驕傲和自豪的、具有新時代意義的新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