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那個時候真的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你們現在根本想象不到條件有多么艱苦。500多米長的電纜,需要50多個人,每個人間隔1米抬著電纜移動,花很長時間才能把電纜敷設到位。現在,我們施放電纜有了技術支撐,省時又省力,說明我們國家工業技術水平在不斷發展。”湖南湘潭供電公司變電檢修一班副班長張華山說。
張華山個子不高,皮膚黝黑,一身鮮艷的工作服干干凈凈。他對著大巴車上展出的一張老照片侃侃而談,顯得有些激動,也吸引了我們的目光。
聊天中得知,張華山是一位有著41年工齡的老電網人。他17歲到電力系統當學徒,學習變電檢修專業技術。張華山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不斷學習,多年來獲得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湘潭供電公司還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
4月3日,在澎湃新聞《建黨百年 初心之路》大型全媒體報道和綜合傳播項目的全國巡展大巴車上,張華山分享了他的初心故事。
張華山是土生土長的湘潭人,1980年工作以來,一直從事變電檢修專業方面的工作。他所在的湘潭供電公司變電檢修一班負責檢修湘潭地區32座110千伏變電站、18座35千伏變電站的所有一次設備。這些設備的型號、銘牌信息和參數,他都如數家珍。工作中,他時刻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解決實際難題,因而發明了許多成果。
2011年8月份的一天,110千伏繁城變電站10千伏母線開關柜出現故障,需要停電檢修。幾個供電員工合力把重達200多公斤的斷路器抬到地面上,再把70多公斤的驗電小車抬上抬下,最后把接地小車推入開關柜……兩個多小時后,他們才完成安全防護工作,而此時現場的每一個人都已汗流浹背。
這引起了張華山的思考:能不能改進工作方法,減少停電檢修的時間?能不能整合設備,減輕重量?此后很長一段時間,他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并開始不斷改進驗電小車和接地小車。
經過1年的反復試驗,張華山研發的中置柜驗電接地輕型小車終于成型。這個新型接地小車整合了驗電小車和接地小車的功能,重量只有30公斤,在操作上更方便、安全,還大大縮短了停電檢修時間。應用這個發明后,原來需要多人花兩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只需一人用10分鐘就能完成,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還有一次,張華山發現在檢修線路時,接地線存在跌落的風險。接地線跌落可能會產生感應電。因此,張華山決定發明一種設備,防范這類風險。
張華山做了半年試驗,都未成功。一次出差時,他看到賓館的房間里有一種杠桿式旋轉水龍頭,這讓他頓時有了靈感。他根據水龍頭杠桿旋轉90度控制出水的原理,研究出了一種接地線防跌落裝置。目前,該裝置已生產出第三代,符合接地線作業的所有安全標準。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為此下撥專項資金,制作1700套,在全省各供電公司推廣應用。
是什么驅動張華山不斷發明?張華山幽默地說:“要想偷懶,就得創新搞發明,否則只能蠻干,費力還不一定討好。”
一組數據佐證了張華山和同事們“偷懶”帶來的成績:20世紀80年代初,湘潭地區有9座變電站,需要17人負責檢修。現在,湘潭供電公司檢修38座變電站只需安排15人。
張華山的勤奮堅韌,也激勵著身邊的年輕人。
“雖然我只有初中學歷,但這并不影響我搞發明,更不影響我帶徒弟。”張華山說。
張華山變電檢修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由16名技術骨干組成,其中不乏研究生、本科生。相比他們的高學歷,張華山的初中文憑顯得有些“寒酸”。但擁有一身硬本事和人格魅力的他,是班組成員學習的榜樣。
創新工作室成員肖鈞文回憶:“2018年,我們工作室的成員準備參加國網湖南電力安全技能競賽。在兩個月的準備中,讓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好多時候我們都去吃飯了,華師父還一個人在訓練室忙碌著,查看競賽的準備材料,思考我們的作業動作是否標準、流程能否繼續簡化。他擔心我們壓力太大,經常鼓勵我們,讓我們調整心態。他恨不得把全身的本領都拿出來教我們。”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國家電網人,就應該勇于擔當,扎扎實實做業務,努力培養年輕人,這樣才不辜負黨對我的培養。”張華山說。
張華山還說,他覺得現在無論是帶徒弟搞創新,還是自己搞發明,都越來越便利了。“現在的創新氛圍越來越好,各級領導都很重視。單位舉辦了很多關于創新發明的活動,創新工作讓人的獲得感更強了。”張華山說。
在這次巡展大巴車上,“改革之路”展區中的建黨百年專屬定制明信片,由澎湃新聞的設計人員手繪而成,觀眾可以領到一張明信片,給黨寫一句祝福。張華山認真思考了幾分鐘,寫下了一句話——為建黨百年建好堅強電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