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們開始對皖電東送七個電廠的華東關口電能表進行周期檢驗,現場試驗人員一定要高度重視現場安全……”4月19日,上海電力科學研究院設備技術中心主任工程師、華東關口計量團隊負責人袁志文在關口計量團隊現場試驗班前會上介紹一周的重點工作。
華東電網是我國最大的區域電網,服務區域面積達47萬平方千米。多年來,袁志文帶領的華東關口計量團隊開展華東電網關口計量裝置現場校驗、故障處理及聯調等工作,專業專注把好華東電網關口計量關。他說:“華東電網每年電量結算達1000多億千瓦時,準確度偏差一絲一毫,對于電網而言就是巨大的電量損失,這是我們計量人不能容忍的。”
勤學苦干成長為專業骨干
1994年的夏天,22歲的袁志文大學畢業,入職華東電力試驗研究院(現上海電科院)熱工室。
回想那時的情形,袁志文直言自己是幸運的:剛工作就加入了一支優秀的計量團隊,參與振動實驗室籌建工作。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袁志文白天跟著單位的老專家走訪廠家,調研設備情況;晚上翻閱學習大量的專業資料,將理論知識學精、吃透。待設備進場后,他一頭扎進設備安裝調試工作中,經常加班加點反復測試驗證。在大家的努力下,振動實驗室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安裝調試。實驗室的成立為華東電力試驗研究院開展振動檢測及相應計量試驗提供了技術支撐能力。
現在已經退休的計量專家林海至今還記得那個刻苦的“小年輕”:“小袁工作踏踏實實,勤學苦干,是個干計量的好苗子。”在實驗室建設期間,袁志文被老專家的專業專注精神深深影響,堅定了做好計量工作的決心。
為了保障電廠發電機組振動系統的準確可靠運行,1998年,振動實驗室組建了“發電機組振動系統調試方法”研究項目團隊。袁志文作為核心技術成員積極開展現場調研、技術參數驗證、調試方法研究,最終與團隊成員一起圓滿完成了項目研究工作,填補了對于發電機振動系統的現場檢測試驗工作空白。2003年,在華東第一座大型抽水蓄能電站天荒坪電站的機組首次大修現場,袁志文探索使用新試驗方法,終結了此前電站無法開展振動系統現場檢測試驗的狀況,高效高質量完成了項目工作。
從入職到崗位轉型這段扎扎實實、埋頭苦干的經歷,給了袁志文錘煉和成長的機會,而他肯鉆研、能吃苦的韌勁,讓他能夠快速成長為專業技術骨干。
跑遍檢修現場提供技術保障
2008年,袁志文受命擔任上海電科院計量校準實驗室負責人,帶領團隊建設具有先進實驗能力的計量校準實驗室。
2009年9月,袁志文帶領計量校準實驗室承擔了宜興抽水蓄能電站現場計量檢測工作。檢測工作需要在抽蓄電站機組停電后進行,每分每秒都分外寶貴。為了保障檢修進度與質量,機組停電后,袁志文第一時間冒著四五十攝氏度的余溫鉆到機組旁,對下導軸承、迷宮環等部位開展檢測。
團隊成員陳文中對當時的情況記憶猶新:“那時候時間緊任務重,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天跑好幾個工作面,連軸轉。袁工每次都帶頭沖在最前面。連續一周后,他在現場病倒了,被我們送到醫院。可一出醫院,他帶著藥又直接回到了檢修現場,和我們一起干。”
從上海出發,袁志文帶領著計量校準實驗室團隊跑遍了華東地區的各個檢修現場,為華東電網的穩健運行提供計量保障。
截至目前,上海電科院計量校準實驗室擁有40項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的校準能力,具備關口電能計量裝置全范圍的檢定能力,為華東電網提供著高精度、高標準、高質量的計量服務。
結合生產實際開展創新研究
“創新來源于生產實踐,創新不只是高大上的東西,我們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要勇于提出自己的新想法新創意。”袁志文不僅自己努力創新,還帶領團隊一起創新。
為了解決電力系統實際問題,袁志文帶領團隊深入研究分析,于2008年完成了變壓器非電量保護裝置的新技術研究,為上海電科院變壓器動態測試技術探索與應用奠定了基礎,相關成果也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袁志文擔任上海電科院設備中心黨支部的宣傳委員。2018年,袁志文組織黨支部的黨員組成創新團隊,參加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第四屆青年創新創意大賽。他帶領團隊成員刻苦訓練,經歷了無數次的修改排練。項目創新成果在決賽現場呈現效果極佳,獲得國網上海電力第四屆青創賽金獎。
多年來,袁志文牽頭完成的多項研究成果獲得華東電網有限公司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項。他本人先后取得3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和11項發明專利授權,還參與了十多項行業、團體標準的制訂修訂工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