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巴基斯坦,仍然酷熱難當。當地時間9月1日,中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承建的巴基斯坦默蒂亞里—拉合爾±66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入商業運營,給當地居民增添了更多清涼,更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
巴基斯坦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處。“一帶一路”倡議的旗艦項目——全長3000千米的中巴經濟走廊,北接“一帶”,南連“一路”,是貫通南北絲路的關鍵樞紐。
作為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優先實施的項目,也是唯一的輸變電項目,默拉直流輸電工程是公司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舉措,是中國企業在國際疫情形勢下抗疫情、保建設,助力當地穩經濟、保民生的重大工程,對深化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推進中巴能源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這條巴基斯坦電壓等級最高、輸電距離最長、輸送容量最大的輸電大通道,可以將巴基斯坦南部的能源送至中部的負荷中心,年輸電能力最高可達350億千瓦時,為當地930萬戶家庭提供穩定、優質的電能。
發揮優勢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
29歲的歐默出生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家境還算優渥的他,關于童年用電的記憶十分模糊,更多的是用油燈、蠟燭照明的記憶。
缺電,是巴基斯坦的一大傷痛。數據顯示,巴基斯坦最大用電負荷為2000萬千瓦,而夏季用電高峰時期缺口可達600萬千瓦,城市每天停電12個小時,農村每天停電16個小時。“即便在伊斯蘭堡、卡拉奇這樣的大城市,停電也是常態。商城、醫院、政府機關,甚至家庭住宅都配備著各種型號的發電機。但發電機所需的柴油、汽油成本高昂。”中巴經濟走廊前特使扎法爾曾這樣表示。
“巴基斯坦輸電網最高電壓等級為500千伏,網架較為薄弱。南部電力相對富余的信德省通過500千伏輸電通道向中部的旁遮普省送電,網內缺電形勢嚴峻。”默蒂亞里換流站現場經理王磊說。
2015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巴基斯坦,推動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提出要發揮走廊建設對兩國務實合作的引領作用,以走廊建設為中心,以瓜達爾港、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合作為重點,形成“1+4”合作布局。
在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分別與巴基斯坦政府和國家輸電公司簽署默拉直流項目協議,確定由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以BOOT(建設-擁有-經營-轉讓)模式開發建設默拉直流輸電項目。
這是公司在國際上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660千伏直流項目。工程于2018年12月正式開工,南起默蒂亞里換流站,止于拉合爾換流站,途經信德省和旁遮普省,線路全長886千米,輸送容量為400萬千瓦。
這條輸送功率可以占到巴基斯坦全網最大用電負荷五分之一的輸電大通道,不僅可以把巴基斯坦南部多個中巴經濟走廊能源項目生產的電力輸送到中部拉合爾地區的負荷中心,更可以緩解巴基斯坦中部地區的電力緊張狀況,改善電網結構、提高供電質量。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中巴經濟走廊能源項目建設運營中的貢獻尤其突出,相關項目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外事務協調推進組組長應雄曾這樣對媒體表示。
一組數據可以看出工程的技術和運行水平:工程可用率達到98.5%;60%的線路途經沙漠區域,節約了輸電走廊耕地;采用截面積為1250平方毫米的大截面導線,輸電損耗只有4.3%。
百煉成鋼高質量完成工程建設
60余份設計報告、1043卷冊設計圖紙是默拉直流工程項目部完成的第一項“作業”。
“簡單的數字背后是無數次反復的技術交流、討論、澄清。默拉直流工程是巴基斯坦第一個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由于設計習慣和技術標準的差異,巴方員工對一些我國常見的設計經常有疑問。技術組的同事們對地線金具安裝時是否需要鋁包帶這種問題都需要仔細解釋澄清。”默拉直流項目總工常勇說。
默拉直流工程沿線自然環境復雜、施工難度大,穿越沙漠地區的線路長度超過500千米,線路途經區域氣候十分炎熱,有效工期短,還面臨流沙、高水位地區作業難及施工力量短缺等問題。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又給工程建設帶來新的挑戰。
公司按照“建設世界一流精品工程”的目標定位,全面統籌、高效協調,堅持“保防疫安全、保建設質量、保工程進度”,最大限度降低不利因素的影響。
按照公司黨組提出的海外疫情防控“雙穩四確保”要求,2020年1月26日,公司境外疫情防控專項工作組指導默拉直流工程項目部成立了防疫工作領導小組。項目部為所有員工配備口罩、消毒液、一次性手套。同時,項目部充分調動國內外資源,按90天需求儲備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
“疫情發生之后,中電裝備公司每天都在檢查防疫情況,并告訴我們如何預防新冠肺炎。他們還聯系了拉合爾醫院,讓醫生來為工人們做檢查。這些讓我感到很安心。”默拉輸電公司巴方安全官哈利德·胡賽因說。
有人堅守,也有人逆行。公司集中優勢資源和骨干力量,先后組織3架包機用于人員輪換,派出電網工程技術人員、施工人員、醫療服務人員共270人支援現場防疫與建設工作。
巴基斯坦位于南亞次大陸西北部,是世界上最熱的地區之一,從5月起,日最高溫度均超過40攝氏度。默拉直流項目線路安全質量管理人員楊萬峰還記得在巴基斯坦最高氣溫達57.3攝氏度的盛夏被烈日炙烤的感覺。
默拉直流線路7標段負責人周全會印象最深的是在水田中展放導線:“皮膚在水中泡發,更難以忍受的是蚊蟲叮咬。然而無論中方員工還是巴方員工,都是抹點藥膏又繼續下水放線。”
默拉直流線路5標段現場經理孫德新從事電力施工管理近20年,先后在埃塞俄比亞、緬甸等國家工作過。他認為“在巴基斯坦這兩年,辛苦更勝以往”。
除了施工架線,物資運輸也是一大難題。默拉直流項目重大件設備共計83件,其中包括28臺350噸重的換流變壓器和4臺170噸重的無載調壓變壓器。運輸路線始自南部城市卡拉奇的卡西姆港到位于北部城市拉合爾的換流站,全程約1300千米,幾乎縱貫巴基斯坦全境。
在巴基斯坦境內,運輸線路途經155座橋涵。為收集沿線橋梁的設計圖紙和維保記錄,運輸團隊提前花費數月時間拜訪了伊斯蘭堡交通部及沿線省份交通部下屬分支機構,并對大件運輸所涉及的橋梁進行了長達200余天的詳檢工作,精確掌握了每一座橋梁的參數和病害情況。
超前策劃、過程優化、整體推進……默拉直流工程項目部的全體成員邁過一道道艱難險阻,向業主遞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在保證疫情防控雙零目標的同時,工程實現單月209千米直流輸電線路貫通新紀錄,提前3個月完成機械竣工,創造了海外工程建設的“中國速度”;工程調試實現一次帶電成功、性能指標優良,彰顯了“中國質量”。
“幸不辱命。”常勇說,默拉直流項目從可研、初設、成套設計、施工、調試一路走來,不僅工作周期長,而且審批量大、技術談判極難、工作環境艱苦,“但無論多難,大家都豁得出去。畢竟我們是‘國家隊’,代表的不僅是公司形象,更是國家形象,要想盡一切辦法為國爭光。”
攜手同行傳承中巴世代友誼
得知要建默拉直流工程時,歐默正在土耳其讀大學。那時,他就下定決心畢業后要參加這個項目。讓家鄉的人用上穩定的電力是他的愿望。2018年12月到默蒂亞里換流站工作以來,他從沒有休過假。
歐默總是拿著一個本子,無論是自己專門請教的問題,還是工作中偶然聽到、觀察到的問題,他都會記下來。對他來說,與中國工程師的合作不僅是工作,更是學習提升的機會。
在默拉直流項目工地上,像歐默一樣的巴基斯坦員工還有很多。他們有的擔任土建技術員,有的擔任安全聯絡官,有的擔任采購員。在施工高峰期,巴方員工多達7000人。
默拉直流工程項目部的黨言峰回憶,初到巴基斯坦時與當地人閑聊時,他說“中國與巴基斯坦是朋友”,當地人馬上糾正,“不,我們是兄弟”。
正是這種兄弟般的情誼,讓中巴雙方的工作人員及時溝通、和諧相處,促進了工程建設順利、有序推進。“默拉直流工程項目部堅持屬地化管理理念,招聘大量當地施工作業人員,不僅有力拉動當地就業、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而且帶動了中國的技術、標準、規范‘走出去’,提升了中國國家電網品牌形象。”默拉直流工程項目經理于乃春說,中電裝備公司當前在巴員工已有50%以上為本地員工,后續將繼續加強本地化導向,爭取3年內把當地員工比例提升到80%。
默拉直流項目的設計、建設和運維完全采用中國標準。團隊通過反復測算、多次踏勘,形成了建造和運維成本最優化的設計方案,增強了我國電力技術和設備的國際競爭力,實現了我國電力技術、標準、裝備全面“走出去”。
不僅“走出去”,更要“走進去”。建設期間,工程直接為當地創造約7000個工作崗位,通過師帶徒、技術大講堂、定期測評等一系列舉措,培養了56名電力工程師及大批吃苦耐勞、技術嫻熟的當地施工管理人才。
“工程投運后,我們在做好運營工作的同時,更要培養好巴方的運維人員。未來,默拉直流項目將持續優先聘用當地技術人才。”默拉輸電公司董事長張蕾說。除了在當地接受培訓,11名巴基斯坦國家電網的員工正在等候簽證——他們將到我國實地學習線路運維。作為“種子”,他們學成回國后,將向更多人傳授運維經驗。
幾年間,從土建到電氣施工,再到溝通協調,歐默已經可以自己帶隊伍單獨開展工作了。不僅是施工建設,他對換流站運維也越來越得心應手。在他看來,建設運營過程中的成熟工藝、先進技術、運維經驗都將促進當地電網建設及運營水平提升,也將為中巴人民傳統友誼再添亮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