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就 《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征求意見稿)》、《電力現貨市場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文件明確了電力現貨市場建設主要任務,也就市場成員、市場構成與價格、現貨市場運營等作出細則性規定。
具體來看,《基本規則》明確提出,電力現貨市場近期建設主要任務包括:
做好調頻、備用等輔助服務市場與現貨市場的銜接;穩妥有序推動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推動儲能、分布式發電、負荷聚合商、虛擬電廠和新能源微電網等新興市場主體參與交易;各地按照國家要求,結合電力市場發展情況和實際需要,探索建立市場化容量補償機制等。
電力現貨市場中遠期建設主要任務包括:
進一步完善現貨市場機制;健全中長期市場;健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推動省/區域市場逐步融合,向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過渡等。
分析師指出,《基本規則》進一步為電力市場建設提供了指導,并規范電力現貨市場的運營和管理。
另一方面,兩份文件也釋放出對新興市場主體的支持信號。
正如前文所述,《基本規則》明確要“推動儲能、分布式發電、負荷聚合商、虛擬電廠和新能源微電網等新興市場主體參與交易”;同時,《監管辦法》提出,儲能等納入電力調度機構調度管轄范圍的市場主體。
華西證券預計,后續儲能、虛擬電廠、分布式發電等細分領域的詳細規則文件有望加速出臺,進而加速新主體對新商業模式的探索,催化能源新業態發展。
回顧今年以來的政策文件,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進程正逐步加速。
2022年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建成;
6月7日,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
2022年7月,南方區域率先啟動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試運行,并達成南方區域首次跨省現貨交易。
電力現貨市場是價格形成的關鍵所在,機構認為,其可推動價格發現,增大浮動價差。以蒙西為例,現貨市場試運行后,發電側現貨出清均價最高達到1.71元/千瓦時,日最大峰谷價差達到1.505元/千瓦時。
進一步地,報告顯示,電價作為能源市場主體盈利能力的核心要素,可激勵促進市場主體發展,推動新業態探索。
此前,已有政策提出推進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并開展綠色電力交易等。當時分析師已指出,電力市場建設為發電側和用電側提供了明確價格信號,能源IT價值凸顯。華西證券11月26日報告也指出,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加速,能源新業態探索持續推進,電力市場參與主體將更加多樣化、復雜化,能源IT市場天花板有望進一步打開。
而對于虛擬電廠來說,價差浮動可激勵更多負荷側用戶加入虛擬電廠,還能打開虛擬電廠的盈利空間,刺激產業加速。開源證券認為,虛擬電廠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重要主體,有望受益政策催化加速商業化落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