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裝置、測控裝置、錄波裝置、采集執行單元……教學白板上,一連串畫好的圖形符號組合起來,就是一幅變電站網絡拓撲圖。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多了一個“隔離交換機”圖形符號。
“增加了隔離交換機,動模試驗時要注意什么?”“如何測試它的安全作用?”……8月6日,在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500千伏鐵嶺全自主可控新一代變電站動模試驗前的針對性論證會上,技術攻關團隊負責人、遼寧電力科學研究院繼電保護及自動化技術中心專責于同偉拋出了一連串問題。團隊成員開展頭腦風暴,舉案例,想辦法,尋措施。
圍繞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科技社團管理制度,國網遼寧電力大力倡導開放、共享的討論氛圍,激發攻關團隊人員的創新思維,為解決問題尋找最優解。
變電站二次系統對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至關重要。由國網遼寧電力投資建設的500千伏鐵嶺變電站是目前全國在建電壓等級最高的全自主可控變電站,對一二次設備及系統的安全可靠、靈活高效等提出了很高要求,并按照國家電網公司原創技術策源地科技示范工程標準實施建設。
“這個示范工程極具特殊性。”國網遼寧電力科技創新部主任歐陽強介紹,全自主可控是指全產業鏈國產化,新一代則是集成應用原創技術。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體系化、建制化、協同化”。
國網遼寧電力不斷推動科技改革創新探索,從深化科研改革、完善創新體系、打造人才高地等方面,推出了15項科技創新措施。在500千伏鐵嶺變電站示范工程上,這些措施的效果得到了集中體現。
改革,大刀闊斧。“我們創新推出了科技示范工程技術負責人制。”歐陽強說,今年年初,該公司委派遼寧電科院負責該工程技術管理,明確提出“誰有本事誰負責,誰最能干誰挑梁”。
于同偉常年從事電網保護控制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研究與應用工作。電網設備全國產化極具挑戰,吸引了他的關注,他主動申請做500千伏鐵嶺變電站示范工程技術負責人。經過幾輪篩選,于同偉憑借豐富的科研和試驗經驗成為技術負責人,并“招賢納士”組建起近30人的技術攻關團隊。
規模大、風險大、技術難,挑戰疊加,遠遠超出認知。
于同偉說:“設備全國產化就是要解決曾經的電網設備‘卡脖子’問題,所用芯片國產化率要達到100%,必須實現核心電網技術裝備設計、制造、封測等全鏈條自主可控。”
攻關團隊全面評估新技術應用風險,在制造、設計、施工、調試和運維全環節提出應對措施。3月份,國網遼寧電力最終確定了一次設備關鍵材料自主、二次設備的標準、芯片、軟件平臺自主等方面將集成應用的16類原創技術和裝備。
5月份,500千伏鐵嶺變電站示范工程建設碰頭會召開,國網遼寧電力生產、調度、建設、繼保等專業人員展開集中討論,提出如何確保新能源電源安全接網的問題。
“前年我們在220千伏八棱觀開關站內投運了創新研制的220千伏分布式智能多端電流差動保護裝置,解決了多新能源場站T接送出條件下的故障精準隔離問題。”在碰頭會上,于同偉介紹了這一裝置在新能源電源全接入電網情況下發揮的作用。
“這次是應用在500千伏變電站中,具備可行性嗎?”“現有保護裝置的核心芯片大多是進口的,變電站技術裝備自主可控風險不容忽視。”與會人員認真討論起來。
辦法總比問題多。于同偉闡述:“我們可以聯合廠家進行全國產芯片改進,通過仿真試驗測試自主裝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番討論后,于同偉提出的技術標準、改造和應用建議獲得大家的認同。
“《決定》提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我們就該工程與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單位加強融合。”歐陽強說,國網遼寧電力向產業單位提出國產化設備改造需求。于同偉團隊與產研單位聯合,開展自主芯片研制、國產裝置研發、新材料新原理攻關、局部示范應用和相關標準編制工作。接下來,于同偉和團隊成員即將“閉關”至少2個月開展動模試驗,完全模擬變電站應用新裝置后的運行狀態。他介紹,一套動模試驗要完成500~600種故障與異常模擬,測試超過4000次。
國網遼寧電力正以500千伏鐵嶺變電站示范工程等重大電網工程為牽引,帶動自主操作系統、數據庫、芯片、材料、一二次裝備、新型電力系統原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發展。服務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遼寧方案”持續涌現,自主創新鏈和產業鏈加速完善。(張愛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