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四川省計量技術規范JJF(川)178-2020《智能電能表運行狀態校準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正式實施,智能電能表由定期更換變為失準更換。規范的實施將推動四川省智能電能表監管模式轉變,實現智能電能表在線監測、全程監控、精準研判,在保障智能電能表運行穩定準確的前提下促進社會資源的高效利用。
目前,四川全省在運智能電能表3462萬只,智能電能表采集成功率99.91%。規范實施前,智能電能表首次檢定后,每8年開展周期輪換檢定。要核查每只在運智能電能表計量準確與否,需人工現場逐只校驗。即使采用抽樣校驗方式,全省每年也需核查近20萬只智能電能表,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規范實施后,四川全省預計每年可節約換表成本約7億元,減少電子垃圾約1600噸。減少換表停電也將改善客戶用電體驗。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及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關于開展智能電能表失準更換試點研究的相關文件,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組織計量中心專業技術人員組建智能電能表狀態評價及更換工作團隊,于2019年10月正式啟動智能電能表失準更換試點工作,在成都、瀘州兩地的自貿區等供電區域開展電能表失準更換數據治理和技術驗證。該公司于2020年年初全面啟動規范編制工作,通過反復試驗論證,當年11月向四川計量技術委員會提出審定申請,并獲得批準。
為更好地開展智能電能表失準更換技術驗證,國網四川電力研發了智能電能表運行誤差監測平臺。平臺于2020年7月上線試運行,依托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根據實時監測的運行數據對智能電能表開展狀態評價,準確定位計算結果異常的智能電能表,并向相關人員發送現場核查工單。規范實施后,國網四川電力可利用該平臺對每一只在運的智能電能表開展遠程在線監測,實時了解智能電能表運行誤差情況,精準核查計量異常的智能電能表。
國網四川電力通過“在線評價初判+運行誤差驗證”的校準模式,將大數據分析與傳統校驗相結合,實時監控全省智能電能表,避免發生計量差錯。智能電能表運行誤差監測平臺上線以來,國網四川電力累計核實計量異常智能電能表405只,其中包括查實的竊電行為49起,追補電費28.83萬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