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一線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科研人員披荊斬棘,攻堅奪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
10年來,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落實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科技創新工作部署,深層次推動企業改革,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培植專家人才成長沃土,為公司和能源電力行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
深化制度創新 破除藩籬激發活力
公司強化科技創新授權賦能機制、激勵保障機制,推行“揭榜掛帥制”,在央企中率先開展股權、期權、項目收益分紅等中長期激勵,激發科技人員、科研團隊和業務骨干干事創業、創新創造的熱情。
中國電科院積極落實公司部署,深化科研管理工作“放管服”改革,破立并舉,堅定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制度藩籬,實行“揭榜掛帥制”,探索實施項目負責人制、跨單位項目負責人制,建立項目收益分紅激勵機制,釋放創新潛能。
以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技術路線、資源調配和績效考核等由行政負責人主導。2016年,中國電科院實施“項目負責人制”管理模式,鼓勵科研骨干擔任項目負責人,掌握技術決策、項目管理、經費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權,放開手腳干科研。
機制變革向縱深推進。2020年,中國電科院結合“科改示范行動”,打破只在研究所內推行“項目負責人制”的局限,試行跨單位“項目負責人制”,強化跨專業、跨研究所聯合攻關機制建設,推進產學研用全方位合作和協同創新。
“基于自主芯片的變電站高可靠性保護與監控技術”項目是中國電科院2021年確立的聯合攻關專項試點之一。項目執行負責人之一、中國電科院首席技術專家周澤昕介紹,立項時考慮到項目跨專業要求高、技術探索性強等情況,團隊吸收了來自繼電保護、電力自動化、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多個專業研究所的120余名科研人員。經過近10個月的聯合攻關,團隊高質量完成階段性攻關任務,實現了協同創新效益和成果實用性的目標。
截至目前,中國電科院已在200多個項目中實行“項目負責人制”,在40多個項目中實行跨單位“項目負責人制”。
2016年,中國電科院成為公司首批分紅激勵試點單位之一。在成功實施崗位分紅激勵的基礎上,中國電科院于2019年推進建立項目收益分紅激勵機制,目前已完成2020年和2021年項目收益分紅兌現,涉及收益分紅項目26個、激勵對象300余人。“第一批分紅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以市場手段體現科研價值,以分紅回報拉開收入差距,對科研人員起到了很強的激勵作用。”中國電科院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朱寬軍介紹。
10年間,中國電科院科研管理模式有破有立,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存量科研資源進一步盤活。
加強基礎研究 突破核心關鍵技術
公司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動員激勵公司上下傳承創新基因,實現更大跨越,全面實施好“新跨越行動計劃”,堅定不移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搶占技術、產業、人才制高點,爭做央企創新尖兵,助力能源科技強國建設。2012年以來,中國電科院科研工作者始終立足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強基礎研究,在大電網仿真、特高壓輸電、新能源功率預測等領域實現重大技術突破。
9月8日,在國家電網仿真中心,中國電科院新型電力系統輸電網功能形態及其技術演進研究項目團隊運用大規模電網電磁暫態仿真技術,研究大規模新能源孤島經柔性直流送出的組網形態。目前,大規模電網電磁暫態仿真技術已成為發展策劃、調度運行專業開展精準論證和科學分析的有力工具。
“仿真是掌握電力系統特性的重要手段。在虛擬仿真模型上可以大規模開展仿真試驗,準確模擬可能發生的情況,仿得越準,認知就越清晰,掌控得就越好。”國家電網仿真中心副總工程師、數模混合仿真研究室主任朱藝穎說。
隨著大電網跨越發展,一批特高壓直流工程快速建設,大規模新能源機組接入,大量的電力電子設備接入電網,大電網精準仿真難度史無前例。
“用以往的機電暫態仿真技術研究大電網安全穩定問題已不能滿足需要。為了準確模擬電力電子器件設備的快速響應和控制特性,我們開始探索將電磁暫態仿真方法應用到大電網安全穩定研究中。”國家電網仿真中心副主任李亞樓說。2012年,公司依托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啟動針對電磁暫態仿真技術的基礎研發。2015年,國家電網仿真中心成立,上百名技術骨干組成技術團隊,攻關大規模電網電磁暫態仿真技術。
2017年8月,團隊成員掌握了大規模電網電磁暫態仿真技術,成功構建出新一代特高壓交直流電網仿真平臺,攻克了“仿不了、仿不準、仿不快”的難題。
在特高壓輸電技術領域,中國電科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2012年以來,中國電科院牽頭推動特高壓開關設備及其關鍵組部件的研制和國產化,突破多項技術難點。
中國電科院在±800千伏換流變壓器、±1100千伏換流變壓器、特高壓交流1000千伏變壓器出線裝置、1000千伏特高壓現場組裝式大容量交流變壓器等領域取得突破,形成了全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高壓交流、直流變壓器生產工藝體系和質量控制規范,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助力中國輸變電裝備走出國門。
近年來,我國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成效顯著,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中國電科院在新能源發展支撐和引領技術上潛心研究,攻克關鍵技術,先后取得新能源功率預測、并網安全控制、優化調度等方面創新性成果,形成較完備的新能源并網支撐技術體系。中國電科院院士王偉勝帶領新能源并網技術研究團隊先后獲得2013年、2016年、2019年、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我國新能源并網運行控制技術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
暢通發展通道 建強專家人才隊伍
創新離不開人才。2012年以來,中國電科院憑借強大的院士、專家資源和雄厚的科技成果儲備,搭建平臺、創新載體、暢通渠道,建強電力專家人才隊伍。截至2021年年底,中國電科院40人次擁有國家級人才專家稱號。
2015年,科技部公布2014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中國電科院入選“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長期以來,中國電科院瞄準世界電力科技前沿,強化技術引領,培養創新人才。
中國電科院發揮電力行業綜合性科研機構的優勢,以“進項目、壓擔子、多崗位鍛煉”等方式,鼓勵青年科研人員“扛大旗、挑大梁”,引導他們在實戰中增長才干、在創新中成長成才。
中國電科院系統研究所前瞻室副主任、工程師王鐵柱的工作經歷,反映出一名專家人才的成長歷程。2015年,王鐵柱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進入中國電科院工作。7年間,他的業務能力不斷精進,逐步成長為項目骨干、項目負責人。他已經參與11項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項目,參與制定2項國家標準和1項公司標準,研究成果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0余項。
2020年9月21日,王鐵柱被推薦到郭劍波院士研究中心擔任學術助理。在中國電科院的大力扶持下,眾多像王鐵柱一樣的青年員工潛心鉆研,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嶄露頭角。
為了把院士專家資源轉化為共享資源,發揮頂級專家的“傳幫帶”作用,2020年9月,中國電科院相繼成立了周孝信院士研究中心、郭劍波院士研究中心、陳維江院士研究中心和黃其勵院士研究中心,并挑選出一批在科技創新上有潛力的人才加入其中。
科研環境寬松自由,科技創新氛圍愈加活躍。在中國電科院,青年科技論壇成為青年科研人員競技的舞臺。自2017年創辦以來,青年科技論壇聚焦科技前沿課題,分享創新觀點,每年產生一批項目成果,拓寬了青年人才學術視野,促進了人才梯隊建設。
自2020年以來,中國電科院落實“新跨越行動計劃”,實施人才托舉工程,實行“揭榜掛帥制”,以項目為依托,激勵科研人員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干部員工自由選擇職業發展賽道,進一步激發了專家人才的創造力。中國電科院建立“四通道六序列”的員工職業發展通道,形成行政通道、職員通道、專業通道、專家通道互通并進的員工多元化、立體式職業發展模式,讓干部員工在不同通道靈活切換,找到適合自己的賽道。
9月13日,中國電科院首席技術專家趙健康牽頭的熱塑性聚丙烯絕緣電力電纜技術攻關取得重大進展,團隊研發的國內首條110千伏熱塑性聚丙烯絕緣電力電纜成果通過電氣性能型式試驗。近3年,趙健康組織多個部門15名技術人員聯合攻關,解決了不同改性聚丙烯絕緣電纜在材料選型、大厚度絕緣擠出、性能測試等方面的技術難題。
趙健康在擔任中國電科院武漢管理中心主任期間,每天需處理很多行政管理事務。2019年11月,他主動辭去干部職務,申請參評成為中國電科院首席技術專家,完成了職業轉型,將更多精力投入電力電纜環保替代的技術創新上。
截至目前,中國電科院共有71名干部自愿從干部崗位轉為專家人才。
把握大勢,迎難而上,開拓創新。中國電科院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公司“一體四翼”高質量發展,全力支撐公司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加快打造能源電力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