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桐塢村,今年第一批西湖龍井茶正式開采。炒茶師樊生華又開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40天。一口光亮的電炒鍋前,抖、搭、拓、捺……所有動作一氣呵成。只見龍井鮮茶在電炒鍋里翻動起來,陣陣茶香沁人心脾。
60歲的樊生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湖龍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藝傳承人。自幼在茶園里長大的他,13歲就開始學習炒茶。
“地爐文火續續添,乾釜柔風旋旋炒”的詩句生動展現了古時炒茶的場景,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沒有這么輕松。1974年,樊生華開始學習炒茶,當時用的是柴火,一邊要顧著火候,一邊要不停翻動鍋里的茶葉,一天下來臉黑腰痛。由于工作效率低,他常常要通宵炒茶。而且炒茶師用柴燒火時,火候難掌握,茶葉的品質也時好時壞。
“電炒茶就沒有這個問題,不僅省力,控制溫度還更精準,越來越多的人用起了電炒鍋。”樊生華說,“但新的問題又來了,村里幾十口電炒鍋一起用,電就不夠用了,有時候還會跳閘停電。”
“從13歲開始炒茶到今天,我只炒壞過一鍋茶。”樊生華對1979年的這件事記憶猶新,“西湖龍井講究的是上午采茶、下午炒茶,當天的茶葉必須當天炒制出來。這樣才能把茶的香氣封存在一根根芽葉中。那一晚,我炒茶到了深夜,突然電路跳閘,整個房間瞬間黑了。等我們點亮蠟燭,鍋里已經飄出了焦味。”
龍井茶講究色、香、味、形,對溫度的要求也格外嚴苛,一整套工序下來,電炒鍋電流至少要精準變化50次。第一道工序叫“殺青”,電炒鍋的溫度迅速升高到200攝氏度,需要用恒定的9安培電流。而最后一道程序“輝鍋”,鍋子溫度要控制在130攝氏度到100攝氏度之間,需要將電流精準控制在4.5安培和6安培之間。
為了服務龍井茶炒制,杭州供電公司把龍塢茶鎮納入電網重點改造區域,將該區域的變壓器由原來的40臺增至83臺,變電容量由原來的400千伏安擴至630千伏安。龍塢茶鎮全鎮實現全電纜供電,電壓合格率達100%,供電可靠率達99.999%。龍塢茶鎮電網還實現了30秒內定位電網故障、1分鐘內隔離故障并恢復供電。
“電力有保障,我更能專心炒出好茶。除了手勢,溫度的掌握也很關鍵,什么時候用高溫,什么時候用低溫,靠的是手感的培養,也離不開電鍋的精準把控。”樊生華說。
“我們根據24節氣提供定制化服務。一到驚蟄,我們就會主動上門服務茶村,為炒茶做好供電保障,確保龍塢茶鎮在炒茶高峰期可靠用電。”杭州供電公司西湖供電分公司營商服務組組長周志仁說。
桐塢村村黨支部書記金櫻娜說:“從砍柴、燒煤到用電,炒茶更方便高效了。村容村貌也更好了。土質好,植被繁茂,這樣的環境能種出好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