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南區小站鎮,以出產米粒潔白圓潤、香甜可口的“小站稻”而聞名。這座原本人煙稀少、滿目荒灘的小鎮,數年間,發展成阡陌縱橫、流水潺潺的北方魚米之鄉。近年來,水稻種植產業的發展帶動當地用電需求穩步上升。可小站供電服務中心的效益、效能偏低,質效提升工作迫在眉睫。
2020年以來,國網天津電力以小站供電服務中心為試點,探索開展內部模擬市場建設工作,以價值導向為引領,以營配融合為基礎,以客戶服務為中心,打造“數據驅動、網格服務、績效賦能”為特點的“小站模式”。該模式實施以來,該中心在從服務質量、管理質效、員工績效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數據驅動 精準施策強化管理質效
“我們的數據管控班融合了用電信息采集、SG186、生產管理等系統的動態數據,結合設備、人員、檔案臺賬等靜態數據形成13項日監控表單。以前,員工要等月度各項指標排名出來后才知道自己的指標合不合格。現在大家每天能看到自己的各項工作指標完成情況,哪里做得不夠會主動改進。一線人員都能看懂這套表單,用起來很方便。”小站供電服務中心主任胡慶虎說。
內部模擬市場機制的建立離不開數據價值的應用,小站供電服務中心在探索過程中選擇牽住數據驅動這個牛鼻子,秉持依靠數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跟蹤問題的“數據思維”,創新成立數據管控班,對電量、電費、計量、運行4大類17項容易出現異常的數據開展日監控,同時對國網天津電力發布的異常數據,分析后進行派工處理,形成“監控-派工-反饋-再監控”的業務閉環管控。
同時,通過數據管控支撐業務的開展,該中心資產基礎和指標管理得到質的提升,營配基礎數據更加詳實精準。“去年年底,我們通過日監控發現一條線路的線損率異常,并結合損失電量和用電數據進行分析,鎖定了嫌疑戶。現場突擊檢查中,我們發現嫌疑戶在接線盒后安裝電子元件進行竊電,并通過遙控的方式躲避現場檢查,當即鎖定了證據,追回電費67.5萬元。”胡慶虎說。
網格服務 實現營配業務末端融合
“以往的供電所都是按照專業劃分班組。現在我們打破了專業壁壘,構建了‘營配貫通、靈活協作’的工作模式,實現了多維業務的末端融合。”小站供電服務中心副主任趙欣說。
小站供電服務中心打破按照專業劃分班組的傳統模式,整合營配工作職責,根據區域內變電站、10千伏線路、低壓客戶的分布實施網格化劃分,形成5個網格組,創新采用網格承包責任制的管理模式,實現指標、責任、獎勵“包產到組”。所有網格組依據其內部模擬市場利潤、服務區域面積、管理水平指標提升情況等設置不同的工資總額。
對于這種工作模式,感受最深的是網格班組的侯海江師傅,他說:“以往對同一條線路,抄表、線損、設備運維人員需要跑很多次,我們也累,客戶體驗也差。現在出一趟外勤能同時完成多項工作。我常常完成帶電作業現場工作后,就順路把回收電費的工作也做了。”
在一次性解決客戶訴求,實現降本增效的同時,小站供電服務中心深入挖潛開展能效服務,變“坐商”為“行商”。“以前我們營業廳是坐著等客戶來辦業務。提質增效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大家開始走出去開拓市場。今年我們就成功協助國網天津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對接潛在客戶——小站稻加工企業,并合作擬定了改造‘綠色工廠’的計劃,服務企業的同時,也為單位帶來了效益。”小站供電服務中心客戶經理陳強說。
績效賦能 員工績效與班組業績雙提升
“今年以來,我們將員工的績效與內部模擬市場的質效評價深入掛鉤,讓績效發揮引導激勵作用,員工工作積極性提升了。”胡慶虎介紹說。
據了解,小站供電服務中心實行網格承包責任制考核,以內部模擬市場的質效評價為依據將績效獎勵打包分配到網格班組,同時賦予班長自主進行二次分配的權利。組內收入差距拉開了,員工積極性提升了,班組活力提高了,網格化班組員工累計參與雙向選擇60人次,績優員工薪酬水平顯著提升。
不僅如此,小站供電服務中心累計培養技師11名,晉升班長4名、中心主任3名,70%以上的員工成長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上升通道打開了,該中心員工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更多了。
目前,“小站模式”已展現出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并在國網天津電力推廣。國網天津電力將持續深化“供電+能效服務”,計劃到2022年,實現所有供電服務中心內部模擬市場機制的廣泛實施,推進提質增效理念和精益文化融入基層班組和生產一線日常工作中,轉化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自發行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