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9月15日,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審計中心內控處負責人邵天龍登錄重大項目后評審系統,一鍵完成了阜新、鐵嶺地區11項風電新能源送出工程的后評審工作。
這11項風電新能源送出工程中,有8項工程被重大項目后評審系統評為優秀,3項工程獲評良好。后評審結果顯示,彰武縣消納清潔能源電量比金山阜新彰武大林臺風電場220千伏送出工程投運前增加了23.82億千瓦時,帶來碳減排配額價值約9500萬元,消納電量占該地區非化石能源發電量的近8%。這些數據顯示,該項目發揮了消納清潔能源的積極作用。
該系統還針對本次評審中發現的問題列出了優化建議:建議項目牽頭單位和部門在項目可研階段主動對接政府規劃,加強與上游新能源業主地協調溝通,避免項目建成后出現閑置情況,提高資產投入使用效率。
國網遼寧電力重大項目后評審系統主要對大中型基建、農配網工程、科技項目、新能源工程等開展后評審工作,發揮后評審的“評價、咨詢、建議”作用,優化、完善今后及正在規劃的重大項目的投資結構,促進項目投資更精準、產出更高效、資產更優良,切實提高電網發展質量。
投資項目后評審工作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于2019年開展的一項重點工作任務。2020年,國網遼寧電力基于多維數據模型開展投資項目后評審工作,進一步拓展審計職能,推進審計工作轉型升級。今年4月,該公司按照“科技強審、數據先行”的審計工作要求,依托數字化手段,創新技術方式,在國家電網數字化審計平臺中創新研發重大項目后評審系統。經過一個月試運行,該系統于8月10日正式上線運行。
重大項目后評審系統能根據參數運行結果,針對電量、收益等指標,逐項明確分值評判標準和加扣分上限,自動生成單項指標評分、二級指標評分以及總體得分,避免人工統計帶來的結果不準確、工作效率低等問題。國網遼寧電力審計中心專責鞠頌舉例說:“以前,一項工程的數十項指標全靠人工評審和統計,大約需要2周時間。現在,通過重大項目后評審系統,全部指標只需要一鍵并聯評審和統計,半個小時可以完成。”
為便于各企業負責人、各部門迅速了解評審情況,國網遼寧電力使用重大項目后評審系統中的數據分析功能,深度分析投資項目前期可研、電網建設、調度運行、成本管控等環節中的問題,加強對評審成果的應用和反饋,有計劃、有步驟地對這些問題“見底清零”。
據介紹,在重大項目后評審系統研發過程中,國網遼寧電力組成20人的專家團隊,從系統開發、功能設計、參數運行等方面開展研討,針對擬評審的重大項目特征和維度,逐項建立計算模型,并設立33項評審指標,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方面全方位展示重大項目投資建設的實際運行效果。專家團隊逐項明確評審指標的計算公式和每項指標數據來源的獲取路徑、評審標準,建立45張相關中間表,充分運用知識圖譜、層次分析法等大數據技術,融合接入國網遼寧電力的工程生產管理、計劃規劃等24個業務系統,實現對后評審工作所需數據的自動抓取、自動提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