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能源集團四川東谷河水電開發公司所處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東谷河流域7月21日晚至22日晨持續8個小時的強降雨,一場驚心動魄的抗洪搶險戰斗就此打響。在近30天的抗洪搶險戰役中,這場“7.22”超100年一遇標準的特大洪水不光檢驗了東谷河公司的應急處置能力,更是檢驗出了該公司干部職工團結一心、不畏艱險、拼搏奉獻的抗洪搶險精神,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在災難面前上演.......
來勢洶洶,險!
東谷河流域這場“揪心”的雨,從7月21日晚22時起就一直下個不停,河里的水位不斷漲高。據地方水文測量部門報告,7月22日凌晨3時流量達到230m3/s,9時流量達到420m3/s,15時35分流量達到529m3/s、已超過了100年一遇洪水的標準。洪水來勢兇猛,一路“摧枯拉朽”,所經之處造成大量道路、橋梁、電線桿、房屋被沖走或垮塌受損,莊稼地淹沒在了水中、蔬菜大棚扭曲變形,山體落石不斷,流域沿岸一副“慘烈”景象。據當地年逾八十的老奶奶講,這是她這輩子在這條河上見過的最兇猛“洪獸”。
“暴雨還在持續,國如大壩上游沖來大量漂木”“國如大壩光纖、廠用電及備用電源全部中斷”“東谷電站馬家河壩施工營地及拌合樓臨河側擋墻、1#、3#渣場擋墻被沖毀,洪水距廠房尾水橋面只有1.3米了”......一個個險情信息不斷從前方傳來,處在這條流域之上的東谷河公司兩個水電站也未幸免。國如電站庫區漂木、泥沙大量堆積,壩前施工排架受漂木沖擊嚴重變形,威脅電站行洪;國如大壩光纖、廠用電及備用電源全部中斷。東谷電站施工便道多處塌方,沿河渣場擋墻被毀,最高洪水位距廠房尾水橋面僅1.3m、存在灌入廠房危險。營地對岸山體出現較大規模塌方,危及營地安全;營地至丹巴、道孚縣八美鎮和至國如廠房、大壩道路多處出現泥石流及路基垮塌,現場網絡、通訊、供電、對外交通全部中斷。
兩站設施設備不同程度受災,企業安全生產和工程建設面臨巨大危險,特別是國如大壩險情十萬火急!
沉著應對,穩!
7月21日晚21時許,在營地值班的東谷河公司黨委書記接到地方政府部門“東谷鎮轄區后半夜將有更大的雨,各企業要通知到職工做好隨時撤離準備”的預警信息后,推開窗戶看了看外面已經下起的小雨,敏銳地察覺到今晚的雨與往日的不同“味道”。他立即電話、微信、QQ緊急通知公司各部門和各參建單位嚴陣以待,做好各項應急準備;防汛值班人員加強夜間巡查,發現有地質災害危險第一時間通知人員撤離......
接到緊急通知后,該公司各部門迅速啟動預案做出應對反應,立馬進入迎戰狀態。分管生產的副總經理第一時間趕到生產現場,坐鎮組織搶險。運維中心負責人劉建東當晚22時許冒雨趕到國如電站大壩,組織第一批搶險隊員通宵打撈越積越多的庫區漂木;根據上游來水含沙量的增大,果斷停機避峰。生產準備部負責人熊德軍“跛”著腳不停往返于國如大壩與廠房之間,對廠房設備和大壩設備避險給予技術指導。工程建設部負責人代運水立即通知東谷電站各參建單位,迅速布設水泵、沙袋等排水攔水設施以防水淹廠房,一大早又再次會同監理人員督查各作業面的備戰情況;當最高水位距離尾水橋面僅1.3米時,在東谷電站現場的人心里一點沒有慌張,因為他們知道這一夜“沒有白忙”。機電物資部負責人郭應忠在地方電力部門抽不出力量來搶修倒塌線纜桿塔的情況下,為了迅速給國如大壩恢復供電和通訊,立即自己“拉起隊伍”去搶修桿塔.......
中午時分,當巡查發現營地河對岸山體開始出現少量泥土滑落時,該公司經過觀察分析果斷作出人員全體緊急撤離的準備,敲鑼聲、喇叭喊話聲很快就把昨夜接到通知后保持高度警覺的職工召集到了集合點,考斯特、越野車、轎車全體出動,有序將營地人員一個不落地轉運到了東谷鎮的避險點。人員撤出后不到半個小時,河對岸山體出現較大面積垮塌,有驚無險之后大家真正感覺到今年汛前公司開展的“營地防汛防地災應急演練”太管用了......
雖然來勢洶洶,但憑著該公司干部職工按照以往演練“套路”進行的“神操作”,“洪獸”只得無奈溜走。本次洪水未造成人員傷害和兩站主要設備設施的損壞,企業穩健地應對了超100年一遇洪峰的到來。
逆險而行,勇!
當接到汛情報告后,在外出差的東谷河公司總經理立即從成都出發連續奔波近400公里趕回丹巴,當到達丹巴縣城后得知縣城到營地的道路已多處垮塌中斷。他沒有半點遲疑,毅然棄車沿著東谷河步行逆流而上,雖然沿途看到大批村民從上游奔跑著往外撤離,仍然冒著山體垮塌落石的危險并且趟著翻上路的河水繼續前進,到達公司后迅速投入了現場搶險指揮。
在外出差和休假的干部職工,聽到公司遭受百年一遇洪災襲擊后,立即起身往營地趕。這時該公司已無車輛在外面,干部職工就自己買票乘坐公共交通大巴中轉多次才輾轉到達縣城,到縣城后又馬不停蹄步行趕往搶險現場。
至國如大壩的路基被沖毀,車輛無法抵達大壩。此時,抗洪搶險的關鍵“動力”保障——柴油發電機因連續運行而油料告急!該公司緊急研究決定采用人工搬運方式給大壩運送油料,號令一出,周先柱、馬建功、萬俊英、胡偉民、王大東、孟成貴、阿洛克古、仁千等20余名黨員、青年、職工組成的“人工駝隊”迅速集結完畢,“人工駝隊”肩挑、背扛、手提,沿途還得一手拉著樹枝、一手提著物資經過山體垮塌后沒有路的“路”,“戰地記者”高武君也是一手拿相機照相、一手幫著提柴油,就這樣一趟又一趟地給大壩轉運著油料、鋼繩、油鋸、米面蔬菜等搶險物資。“駝隊”隊員們回到避險點后“腳都還在打閃閃”“心頭還發虛”,有的隊員感慨道:“那段路走的才叫一個緊張刺激,戰勝恐懼的最好方式就是來來回回多走上幾趟。”搶險以來,“人工駝隊”累計運送搶險物資近40噸,單人負重步行距離超過70公里。
東谷河的險情牽動著上級領導的心,集團公司領導和四川公司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都對抗洪搶險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四川公司7月22日召開緊急會議對搶險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并于7月24日派出專家組趕赴現場指導,專家組到來前,縣城至東谷鎮的路上又發生大規模山體垮塌,巨大方量的石頭把公路封得死死的,專家們硬是一手一手地爬、一步一步地挪才從那一大堆滾石上翻過,到達國如大壩后冒雨指導搶險工作。
明知前路有危險,但為了國如大壩和下游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大家仍勇敢逆險前行,最終讓國如大壩在洪水的一次次猛烈進攻中“穩如泰山”。
相互照應,暖!
緊急撤離營地時,職工都主動尋找自己的同事上車沒有,生怕漏掉一人而陷于洪水的包圍。到達東谷鎮避險點后,因為鎮上的生活物資有限,餐館熬了一鍋湯、煮了一鍋飯,沒有菜,“湯泡飯”就成了大家避險第一夜的晚餐,由于“湯泡飯”量少人多,很多職工主動吃起方便面把“飯”讓了出來。夜里,東谷鎮旅館的少量床位根本滿足不了全體職工住宿需求,“讓老職工先住、女職工先住、最一線的先住”大家共同的聲音讓旅館老板聽了后都不由得動情落淚。即便在旅館住下的,也都是每兩人擠在寬僅1.2米的木板床上將就一宿;旅館沒住下的,只有在車里坐著“瞇”一下。
7月22日夜里,雨仍然持續不停地下,四周籠罩著一股厚厚的寒氣,第二批、第三批搶險隊員時刻準備著,隨時準備根據需要趕赴現場搶險??赏ㄓ嵭盘柸繑嗔?,避險點與國如大壩、廠房之間僅能靠衛星電話聯絡,而且衛星信號還“飄忽不定”,好不容易在空壩子上找到一個最佳位置能用衛星電話跟大壩、廠房聯系上,為了隨時掌握現場險情,值班的小伙子李奎搬出凳子拿著衛星電話一直坐在有信號的地方“死守”。凌晨三點,在考斯特上剛梳理完當天受災情況和第二天搶險措施的公司領導看到李奎還在雨中坐著,怕他受涼,叫他趕緊到車上坐坐。“謝謝!不了,衛星電話只在這里才有四格信號,車里沒信號”李奎的話讓領導“唰”地流下了眼淚,領導心中默念:“這是我們多好的職工啊!”
洪災來后,營地車輛不夠用,生產準備部的徐宏偉、計劃營銷部的丹巴擁中便開著自己的私家車一趟一趟幫著運送搶險人員和物資。駕駛員白天一刻也沒歇息,夜里兩點,胡長江送完當天最后一趟物資從現場回來,避險點值班負責人吳君富讓他去旅館休息一下、明天好有精神跑車,胡長江連忙推遲說:“不要打擾其他人了,我就在車上睡一晚。”吳君富還沒來得及接話,就聽到了胡長江的呼嚕聲。
災情還檢驗了牢不可摧的企地友誼。丹巴縣木材管護站作為國如大壩“鄰居”,兩處值班的職工平時有事都是互相照應,友情濃厚。見到國如大壩搶險人員要步行半個多小時才能走到斷道點,木材管護站負責人楊剛主動騎著自己的摩托車一趟一趟地幫著從斷道點轉運人員和物資。眼看斷路后無法采購到生活物資就快“斷糧”了,這時東谷鎮黨委書記姜小軍親自駕車給避險點送來了400多斤土豆,終于解了燃眉之急。
災難面前,職工們緊緊“抱”在一起,友好單位和地方朋友的鼎力援助,匯集成了一股強大的暖流,驅走了連綿陰雨的寒意。
艱辛奮戰,勝!
“7.22”抗洪搶險戰役打響以來的所有搶險參戰人員經歷了無數艱辛。每天早上7:15準時召開抗洪搶險指揮部會議,梳理前一天的問題和安排布置當天搶險任務;作為搶險攻堅的重點——國如大壩只有兩個床位供日常值班人員住宿,參加夜戰輪班下來的干部職工只能在值班室的桌子“趴著”睡一下......再難也要打贏這場抗洪搶險戰役,這是干部職工堅定不移的信念。近30個晝夜里,每天近80人在國如大壩參戰,共投入搶險人力近2.5萬工時,投入裝載機、挖掘機、卷揚機、角磨機、橡皮艇、運輸機具等15臺、累計耗時約3800臺時,打撈庫區漂木4000余立方米。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持續晝夜奮戰,目前,國如大壩大型漂木已打撈完畢,全部轉移至國如電站庫尾渣場,險情已基本排除,國如電站機組已帶部分負荷運行;東谷電站已逐步恢復施工,進水岔管正在焊接,3#機轉子順利吊裝,“7.22”抗洪搶險工作終于迎來了階段性勝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