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期,四川遭遇歷史罕見的暴雨侵襲,降雨量創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之最,31條川內江河陸續出現超保證超警戒水位洪水,四川公司下屬水電站接連遭受暴雨、洪水、泥石流災害侵襲,一場與風雨的搏擊戰旋即在四川公司打響。
爭分奪秒 誓與天災斗爭到底
從8月10日起,大范圍強降雨天氣影響四川,寶興河流域部分區域6小時降雨量達400毫米,涪江流域7天降雨量達1000毫米。肆意的暴雨洪水造成銅頭水電站、水牛家水電站廠區進水,明臺水電站新德防護堤損毀約600米,火溪河各電站沿途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嚴重受損,磽磧和水牛家兩座龍頭水庫緊急開閘泄洪。2019年“8·20”和“8·22”洪災的創傷尚未完全愈合,無情的天災又一次襲來。
災情就是命令,搶險就是責任。四川公司立即啟動Ⅰ級防汛應急響應,主要負責人帶隊前往受災地點蹲點指揮,成立搶險救災應急指揮部,與地方政府緊密協調,連夜研究部署搶險工作,緊急聯系和調配搶險力量馳援現場。涪江公司、寶興河公司連續奮戰,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制訂應急避險、河堤加固、恢復發電、大壩排險、后勤保障具體措施,災后3天恢復銅頭水電站發電,6天恢復水牛家水電站發電,新德防護堤成功抵御洪水的輪番沖擊,確保了堤后5000余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公司員工、多經和外委單位人員全部平安,各電站大壩安全無虞。
未雨綢繆 全力確保萬無一失
四川公司共有20座生產水電站,分布在6個市州11個縣區,點多面廣戰線長,大多地處高山峽谷,自“5·12”地震以來,多次遭遇自然災害襲擊,未雨綢繆早已成為習慣。早在5月8日,公司便召開了防汛動員部署會,黨委書記、董事長劉興國強調:“要牢固樹立防范勝于救災的理念,主動備汛,做好應對超標洪水和自然災害的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汛前,公司已完善了各電站防洪度汛預案,開展全覆蓋安全檢查,舉辦40余次應急演練,啟動了24小時汛期值班,建立了防汛日報機制,防洪防災工作科學有序展開。應急響應期間,公司應急指揮中心的燈一直亮著,電話鈴聲不斷響起,一條條水情、雨情、災情信息向這里匯集,一道道指令從這里發出,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在抗災自救的同時,四川公司還積極參與地方搶險救災工作。磽磧水庫攔蓄水量超過3269萬立方米,水牛家水庫攔蓄水量超過6324萬立方米,為下游搶險救災和群眾轉移避險爭取了寶貴時間;將白馬基地提供給平武縣搶險救災指揮部,免費為100余名政府搶險人員提供食宿;晝夜加固新德防護堤,明臺水電站提前1天半完成下閘蓄水任務,保障了三臺縣城區30萬群眾用水;組織搶險救災人員70余人,調用大型機械設備和車輛疏通泥石流,配合地方政府修復G351國道……“華能作為央企,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一直堅守現場的四川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趙明川說。
逆流而上 使命在心責任在肩
暴雨之下,水牛家大壩交通和通訊中斷,大壩水位持續上漲,但是否已超警戒,是否需要緊急泄洪,這些情況都因沒有監控信號而無從掌握。情況危急,8月18日,四川公司派出謝江紅、左仁文、黃大勇一行三人從涪江公司白馬基地出發,徒步趕往大壩,背包里裝著大家東拼西湊來的饅頭、火腿、壓縮餅干和飲用水。不料途中遭遇巨大泥石流和堰塞湖,天色已晚,無法折返,只得借宿在村民臨時搭建的窩棚里,裹著撿來的被子和睡袋勉強過夜。第二日,王恒、胡漢民、李洵趕來增援。隊伍兵分兩路,謝江紅和左仁文負責收集情況并將信息帶回基地,王恒、胡漢民、黃大勇、李洵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繼續向大壩突進。“之所以四人成行,是考慮到如果有一個人受傷,留下一人照顧,另外兩個人還能繼續往上沖。”黃大勇回憶到。
歷經10余小時40多公里的艱難跋涉,四人終于順利到達大壩。之后,郎曼江、楊勇又前往支援。由于大壩值班室斷電和衛星信號弱,他們只能與中控室保持單線聯系,一小時匯報一次水位,半小時詢問有無現場操作,此外還要負責維持大壩上200多名避難人員的秩序,協助政府疏散災民等工作。食物緊缺,帶的干糧僅夠每人每頓半個拳頭大小的饅頭。直到21日大壩避難災民陸續開始撤離,他們才與留下的九綿高速11標段人員協商搭伙飲食,前往被洪水沖毀的11標生活基地搜尋食材,從泥土里挖蔬菜、扒臘肉、搜藥品,四處找尋可以飲用的水源。21日和26日,公司分兩批組織生活物資緊急送至大壩,但即便如此,食物也僅夠果腹,飲用水靜置一天依然渾濁。
10天下來,水牛家水庫泄洪任務終于圓滿完成。六人都曬黑了、累瘦了,但他們毫無怨言。“險情不除,決不撤退。因為我們不僅承擔著公司的希望,更擔負著下游數萬百姓的安危。”涪江公司檢維部主任郎曼江說。
多難興邦,磨礪強企。天災壓不垮四川公司必勝的決心,暴雨過后,必將迎來更加絢爛的艷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