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應急準備 確保電力安全穩定供應 ——國家能源局安全司負責人就冬季能源保供接受記者采訪 16431萬千瓦!1月7日晚,華中電網最大用電負荷多年來首次在冬季創出歷史新高,較去年度冬最大負荷增長20.7%; 6.05億千瓦時!同日,陜西日用電量突破6億千瓦時,環比增長3.6%,今冬第十次創新高; 48.2%!隨著北京市迎來1966年以來的氣溫最低值,北京居民采暖用電負荷占北京電網用電負荷比例近半,創出歷史新高; …… 持續走高的電力負荷曲線,帶來的是國內外各方對我國能源安全保供能力、水平的高度關注。 當前,我國能源供應特別是電力安全供應形勢如何?極寒天氣下,滿足民生用能保障與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的疊加需求,我國能源電力系統還將采取哪些應對舉措?1月8日,國家能源局電力安全監管司司長童光毅接受了《中國電力報》記者專訪。 多措并舉,應對電力超預期高速增長需求 童光毅表示,受多輪寒潮天氣和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等因素疊加影響,全國能源需求特別是電力需求超預期高速增長,局部地區高峰時段供需偏緊。特別是,本輪寒潮天氣影響下,全國用氣量、發用電均創歷史新高,電廠耗煤量也保持高位。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高度重視,充分發揮與各部門、各地區、各企業的保供日調度機制作用,堅持每日跟蹤關注各地電力供需動態及電煤等一次能源供應情況、各地區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情況、重大電力安全風險隱患情況等,從供需兩側發力,保煤、保氣、保電。 ——及時掌握供需動態,確保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平穩。童光毅介紹,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會同有關單位密切監測預警,加大調控力度,通過跨區跨省電力支援等措施,保持了全國供需總體平衡。特別是,持續關注存煤水平低于7天的電廠,督促有關單位加強協調,確保電煤供應安全和機組運行安全。“從目前情況看,盡管部分區域、部分時段仍存在保供壓力,但是總體上能夠保證人民群眾用電需求。” ——及時應對自然災害,輸電線路未發生因災受損情況。入冬以來,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凍雨,造成較大范圍的電力線路覆冰,南方云南、貴州、廣東、廣西四省(區)遭遇近年來最嚴重覆冰,10千伏及以上線路累計覆冰達6000余條,線路最大覆冰達38毫米。對此,國家能源局積極協調各電力企業提前啟動抗冰準備工作,全面加強災前防御、災中值守、災后搶修工作,對覆冰嚴重的線路及時開展線路融除冰,確保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 ——及時處置突發事件,保障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童光毅表示,能源保供過程中不可避免遭遇突發事件,國家能源局要求各單位提前做好事故預想和應急預案,安排專人24小時全天候值班值守,確保事件突發時能夠第一時間響應。以北京為例,1月6日最低氣溫降至-18°C,23時08分,北京某熱電廠機組跳閘,發電出力、供熱出力減少。我們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在搶修的同時,組織熱網加大熱力調配,保障故障期間熱力有序供應。凌晨4點,發電機組即恢復正常并網運行,在全市熱力負荷高峰期前恢復了供熱能力,沒有影響到人民群眾的采暖需求。 “從目前情況看,全國能源供需形勢總體平穩,全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人民群眾用能有保障。”童光毅說。 長效機制,持續加強電力安全風險管控 冬季嚴寒天氣或將持續,而當前,我國經濟增速也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繼續做好電力保供工作依然重要。 近日,湖北地區一處500千伏線路鐵塔基礎發生位移約30厘米,桿塔出現變形,周邊土層出現縫隙,危及線路安全運行。線路隱患被及時發現后,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與企業一道組織專家開展現場勘查,編制治理方案,落實應急準備,有效管控了線路安全風險。 及時整治風險隱患,是保障電力安全的關鍵環節,也是能源保供強調“把功夫做在平時”的重要舉措。 童光毅表示,立足當前,能源系統將繼續嚴格落實能源保供日碰頭機制,堅持每日跟蹤關注各地電力供需動態及電煤等一次能源供應情況、各地區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情況、重大電力安全風險隱患情況等,在早、晚兩次的碰頭會上會商,及時推進解決保供問題,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 放眼長遠,下一步電力保供工作也已做好了充分準備。繼續做好電力安全風險管控工作,通過季會、周報機制,及時排查各類風險隱患,并采取措施推進解決。開展電力生產一次能源常態監管,合理確定負荷中心發電企業一次能源儲備裕度,加強與上游企業信息共享,建立一次能源低位預警和協同處置機制。繼續強化電力應急能力建設,強化大面積停電事件防范應對,確保極端情況下能夠保障電力穩定可靠供應。 “電力安全供應是能源保供的關鍵環節,如果沒有電力系統安全、電力設備安全,老百姓的用能需求、采暖需求都難以保障。”童光毅表示,近年來,國家能源局高度重視電力安全保障工作,堅持“安全是技術,安全是管理,安全是文化,安全是責任”基本理念,打造出了適應新時代的電力安全監管體系。一是依托技術保障安全,用科技創新突破瓶頸。指導電力行業通過“云大物移智”等前沿技術維護電力系統安全和網絡安全;推動以“智慧工地”、無人機巡查等為代表的安全生產先進成果應用;建設大壩監測預警等信息平臺,持續提升技術對安全的支撐能力。二是依托管理提升安全,用理順機制破解難題。建立了近期與遠期、常態與極端、綜合與專項“三結合”的風險管控機制,以季度為周期管控常態化風險,以年度為周期管控系統重大風險,以5年為周期管控重大設施風險,通過實施專項行動計劃管控極端情形下的系統風險;抓實電力安委會、廠網聯席會、網絡聯席會3個平臺;理順大壩、可靠性和質監管理體制;推動派出機構與地方主管部門聯合執法,構建齊抓共管“新格局”。三是依托文化促進安全,用和諧守規凝聚共識。將文化建設作為增強安全“軟實力”的重要抓手,出臺《電力安全文化建設指導意見》,創新開展“電力安全文化建設年”和“安全生產月”等活動,構建起了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安全文化建設長效機制。四是依托責任管住安全,用權責到位壓實監管。通過立改廢,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符合實踐要求的法規體系;建立了監管約談、“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電力安全生產信息公開和排序通報等制度;現場檢查處置不到位、隱患整改不到位、約談處罰不到位等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王怡)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