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能源電力保障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國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引領我國能源安全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等作出重大部署。作為國有重要骨干能源電力央企,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能”)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大局中謀劃,勇當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排頭兵,以有力實踐彰顯“大國重器”頂梁柱的責任擔當。
筑牢能源電力安全保供的堅固防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當前全球能源安全問題凸顯,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必須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近年來,我國終端用能電氣化趨勢加速。2023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達9.22萬億千瓦時,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28.1%,保障能源電力安全任務艱巨。電力安全是能源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華能從維護國家安全的政治高度,始終樹立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守牢能源電力安全的生命線。
堅決當好能源電力安全保供的“國家隊”。滿足人民群眾高質量用能需求,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中國華能是全球裝機容量第二的發電集團,是國內最大的民生供熱企業。我們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好電力熱力安全保供,各類機組應開盡開、應發盡發,煤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穩產保供,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在海南抗擊超強臺風“摩羯”中,我們以占統調25%的裝機提供了全網40%的電量;甘肅積石山地震發生后,華能在甘企業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及時恢復震區機組并網,確保發電供熱平穩有序;等等。在安全保供第一線,集團黨組及時高效部署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成立專班、堅守現場,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上,用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絕對忠誠。
助力提升我國發電領域基礎設施安全水平。電力工控系統是發電領域基礎設施的神經中樞,相關核心技術長期由發達國家壟斷,存在安全后門問題及斷供風險。中國華能聚焦解決電力工控系統“卡脖子”問題和網絡安全防控風險,率先在發電行業成立電力基礎設施網絡安全研究中心,建成我國首個火電廠全國產化分散控制系統——華能“睿渥”,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陸續開發出安全自主可控的風電、水電、光伏等發電工控系統,有效解決了受制于人的短板問題。研發拓展綜合能源、儲能、煤炭等領域的工控系統,形成多品種能源電力類型全覆蓋。抓好迭代升級和商業化推廣,市場占有率居國內領先地位。
在第四代核電發展上實現“中國領跑”。高溫氣冷堆是具有第四代核電系統特征的先進堆型,具有固有安全性好、發電效率高、系統簡單、用途廣泛等特點,備受國內外矚目。中國華能以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建設為契機,集中力量進行技術攻堅,勇闖技術“無人區”。該工程在2023年成功實現商業運行,完成了從實驗室到工程應用質的飛躍,使我國系統掌握了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建設和調試運維技術,建立起較為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標準化的管理和技術體系。目前,在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帶動下,已研制出2200多套世界首臺(套)設備,設備國產化率達93.4%。
服務構建多輪驅動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
當前,我國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系統,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歷史性超過火電,成為新增供給主體,能源電力“含綠量”不斷提升。但同時要看到,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受天氣影響大,電力系統“儲”、“調”能力存在短板,安全韌性不足,需要堅持破立并舉、先立后破,加快推進增量替代、穩步擴大存量替代,有計劃分步驟地降低傳統能源比重,保障能源電力供應的多元充裕。多年來,中國華能統籌不同能源電力供應方式,堅持多元發展、互補融合,集中力量發展新能源、水電、核電三大支撐,抓好火電煤炭轉型升級,在傳統能源“穩步退”的基礎上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有序替代。
持續加快新能源發展步伐。新能源是新型電力系統的主體,是助力我國經濟社會低碳轉型的中堅力量,也是應對國際綠色貿易壁壘的有效載體。中國華能立足新能源發展特點規律,堅持先立、早立、快立,大力發展以風電和光伏發電為主的新能源,加快開發建設“沙戈荒”多能互補基地、東部沿海海上風電基地。實施提高優質新能源儲備專項行動,開工建設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多能互補綜合能源基地,新疆、甘肅、內蒙古等一批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取得重大突破,公司納入國家首批“沙戈荒”大基地的943萬千瓦項目預計年內全部投產。海上風電累計核準、開工、投產超過1300萬千瓦,穩居行業第一方陣。
因地制宜統籌開發水電。水電是我國目前開發程度最高、技術最成熟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在國家能源安全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華能深耕水電領域數十年,積極布局云南、四川、西藏、新疆等地,在復雜地質條件、高壩大庫、高原高寒、跨境河流水電開發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擁有國內第二大水電上市公司,建成糯扎渡、小灣、藏木等一批標志性的重點水電項目。在抓好瀾滄江上游等流域后續水電開發的同時,近年來依托水電站調蓄能力和調節性能,在其周邊同步布局風、光、抽蓄等項目,打造水風光儲一體化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利用現有梯級水電站輸出通道,實現清潔能源打捆送出,有效帶動流域內新能源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核電是重要的基荷清潔能源,在保障電力系統安全、促進新能源消納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中國華能作為核電領域的生力軍,以加快推動先進壓水堆規模化發展和高溫堆技術示范推廣為主要路徑,全面布局山東石島灣、海南昌江、福建霞浦“三大核電基地”,開發山東靖海灣、遼寧普蘭店等新廠址,形成千萬千瓦級的發展規模。“十四五”以來,相繼開工建設海南自貿港最大電力工程項目——昌江核電二期工程,華能首個完全自主建設的大型壓水堆項目——石島灣核電擴建一期工程,助力構筑東部沿海清潔能源發展高地。
統籌火電和煤炭產業一體優化發展。在能源結構轉型過程中,火電托底保障和調峰調頻作用更加凸顯。中國華能圍繞提升保供能力,重點安排國家關鍵骨干煤電和氣電、大基地支撐性煤電項目,穩妥有序將現有落后煤電產能升級替代為先進產能。研究探索燃煤機組耦合生物質、綠氫、綠氨發電,為煤電低碳轉型積累新經驗。實施存量火電“三改聯動”,累計完成節能降碳、靈活性、供熱改造1.46億千瓦,主要能耗指標、污染物排放績效行業領先。以蒙新陜甘地區為重點,建設煤炭綠色轉型供應保障基地,近年來公司煤炭產量保持在1億噸/年以上。
堅持蹄疾步穩“走出去”。開展能源國際合作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維護全球能源市場穩定的重要舉措。中國華能是最早布局海外的發電央企。目前,公司海外裝機容量620萬千瓦,分布在澳大利亞、新加坡、英國、緬甸、柬埔寨和巴基斯坦等國家,境外技術服務和技術出口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深入貫徹“一帶一路”八項行動,堅持“綠地開發、清潔為主、效益為先、穩健為要”原則,打造“小而美”項目,為全球提供能源電力清潔發展的華能方案。舉辦第二屆中柬文化交流論壇等大型活動,架設互融互通橋梁,促進文明互鑒、民心相通,企業形象和品牌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
打造擔當國家使命的戰略科技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科技強國競爭,比拼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當前,在能源革命和數字革命雙重作用下,全球能源創新進入空前活躍期,新興能源技術加速迭代,競爭日趨激烈。近年來,我國加快構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大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一批重大技術、重要設備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關鍵性跨越,能源技術及其相關產業成為我國產業優化升級的新增長點。也要看到,我國能源電力行業原始創新基礎還不牢固,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開發難度大、成本高、周期長,有的補短板技術裝備缺乏示范應用和商業化推廣。中國華能牢記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發揮科技領軍企業作用,以自主創新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未來產業長遠布局,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和行業需求。國資央企不同于一般企業,在創新布局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中國華能瞄準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技術,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攻關,打造高能級研發平臺,推動高效率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高效靈活煤電及碳捕集利用封存”入選首批國家重點實驗室,“清潔低碳熱力發電系統集成及運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批新序列管理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建設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術、海上風電原創技術策源地。目前,公司正著力構建“源頭零碳替碳、過程減污降碳、終端捕碳固碳、多能互補友好、數字智能支撐”的技術體系,通過“揭榜掛帥”、“賽馬”機制等遴選重大科技項目,加快布局示范工程。
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中國華能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長期戰略,聚焦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實施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探索布局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成功投運世界首個大型非補燃式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項目——金壇鹽穴電站,建成國際首套1300標方/小時的堿性電解水制氫系統,推動綜合能源服務、增量配電網、虛擬電廠、地熱利用、燃機自主運維、無人電動重卡、光伏組件回收再利用等有效實施,打造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等一批華能“獨門絕技”,持續推進能源電力產業鏈價值鏈向高端邁進。
推動數智化深度賦能。“數智+”是推動能源電力行業變革的關鍵抓手。中國華能致力于打造數字華能、智慧華能,以統一數字平臺建設為中心,圍繞安全和治理兩大主題,全面提升能源生產智能化、產業協同化、管理精益化、決策科學化水平。投運大型智慧電廠——華能瑞金電廠,一批“黑科技”得到集中應用。建成世界領先的全流域梯級“無人值守”電站,實現水電生態、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最大化。部署新能源智慧運維系統,為新能源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務,投運以來平臺接入機組故障率降低15%,故障損失電量減少24%,累計為13家能源企業開展運維支持,專業化整合平臺優勢有力顯現。
向“深”改革 有效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
能源電力央企處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實基石。中國華能始終堅守改革正確方向,統籌功能使命類改革和體制機制類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助力能源強國建設。
聚焦主責主業推動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緊緊圍繞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保持戰略定力,優化增量布局,加快存量資產盤活和低效無效資產處置,騰出更多資源用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重要戰略性產業領域投入。開展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公司利潤總額、增加值、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效益指標連創歷史新高。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今年以來新能源核準、開工、投產規模均再次實現最好水平,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健全科技創新組織體系,加強公司總部、區域(產業)公司、基層企業三級創新管理,創新決策、項目組織、激勵約束等保障機制不斷完善。加大科技創新投入,近年來公司每年投入研發經費都在100億元以上。深化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設戰略人才力量,著力培養造就一批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全力為科研人員減負松綁,讓愛才敬才用才蔚然成風。
加快打造現代新國企。堅持“兩個一以貫之”,持續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深化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動態優化總部戰略功能,理順戰略管理和投資管理體系,提升內部效率。狠抓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推進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提質擴面,員工績效管理實現100%全覆蓋。積極推動電力市場化改革,2023年公司市場化交易電力比例達到88%,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納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全局,鮮明標定了國資國企深化改革的歷史方位和工作重點。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華能將深入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提升能源電力安全保障能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