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內蒙古公司電力分公司電氣檢修分場電氣一班來說,這是一項無上光榮的嘉獎:2021年4月,這個班組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殊榮。
這個由19名青年職工組成的班組肩負著該公司3-6號機組電氣設備繼電保護、自動裝置、電測及遠動設備的維護和檢修工作任務。蔚藍色的檢修工人安全帽穿梭在機械轟鳴的火電生產現場,用愛崗敬業、創新創造、傳承發揚詮釋著新時代工匠精神。
愛崗敬業,關鍵時刻"挑大梁"
"干技術,辦法總比困難多!"這句略顯老氣的口頭禪出自92年出生的班長楊柏雨之口。2019年至今,班組累計消缺170余條,缺陷處理成功率100%,這個100%卻得來不易。
2019年12月底,地處祖國北疆的霍林郭勒市發布了"寒潮紅色預警",一夜之間氣溫跌至-35℃。220千伏NCS監控機 "220KV絕緣監察裝置直流2段母線接地或電壓異常"保護報警,控制直流電源接地!匯報值長后,檢修人員很快找到了缺陷位置。
棉衣、棉帽、手套,盡管全身上下裹得嚴嚴實實,寒冷伴著五級北風還是鉆進身體。楊柏雨帶著幾名班員頂著寒風進行自備1號線刀閘箱至就地端子箱的電纜更換。本是已經輕車熟路的消缺工作,暴露在寒風中的雙手很快就僵硬麻木、不聽使喚,給消缺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再不及時消除缺陷,很有可能引發線路跳閘,屆時威脅鋁側的安全生產,損失將是無法挽回的!
"強子你們倆回屋取暖,抓緊恢復,10分鐘后換我。班組抓緊再派人支援!"小楊當機立斷,三個小組輪番上陣,四個小時不間斷作業,硬是頂著寒潮完成了缺陷處理工作,設備正常投入了運行。把工作票押回集控室時,已是深夜,檢修工們的安全帽上落滿了積雪、眉毛掛上了白霜,小楊的手指、耳廓都被凍傷。
新冠疫情期間,大部分班員被隔離在外地,連續兩個月班組僅剩6人值守,防疫、消缺樣樣不落,班組、現場井井有條,還抽空參與了公司"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主動承擔隔離小區的物資代購和生活垃圾運送服務。好多班員僅僅20出頭,還是父母眼中"孩子",責無旁貸的干起了這份并不輕松的工作,也擔起守護局域電網穩定運行的重任。日復一日的磨礪中,他們把愛崗敬業的主人翁精神鐫刻到心底。
創新創造,培塑班組"軟文化"
班組有一間通遼市"創新工作室",是技術能手們各顯身手的平臺。除了各式各樣的創新科技成果展示,還有一面榮譽墻,"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科爾沁工匠","科爾沁能工巧匠"……
班組技術員李翔宇對這些前輩如數家珍:"這個是我師傅,這個是我們分場主任,這個比我入職還晚呢……年輕人資歷淺,但我們的優勢是思維新、腦子活。這些技術帶頭人帶著我們搞技術攻關、科技創新,幾年來也搞了不少小發明、小創造,給企業創造效益的同時,也為班組攢下了厚厚的'家底'。雖然他們大都晉升到更高崗位了,但是當初那份鉆研技術的韌勁傳了下來,成為了我們班組獨有的文化。"
路過電力分公司實訓基地,"工備電源聯動試驗優化"課題小組正在開展攻堅,一群檢修工人圍攏在快切裝置二次回路圖紙旁,帶著年輕人那股犟勁和闖勁,時而低頭沉思、運筆如飛,時而高談闊論、爭論不休。
傳承發揚,人才培養"傳幫帶"
電氣檢修工作是火電企業里的"高精尖"行業,技術工種的知識積累和技術傳承尤為重要。員工平均年齡27歲的班組,很多班員還是"95后",平日在學校里習慣了刷抖音、打"王者"。把如此重要的檢修任務交給這些"不太靠譜"的青年職工,很多人心存疑慮。
新員工入職伊始,班組號召大家踴躍參與電力分公司、電氣檢修分場和班組的一系列培養計劃,搞技術"那達慕"、簽師徒合同、"人人當講師"活動、"每日一講"。這樣的"高壓態勢",讓青年職工迅速繃緊神經,完成從學生到檢修職工的蛻變。
剛剛從"人人當講師"活動的講臺上走下來,17年入職的員工李奪難掩興奮之色,他揚了揚手中那本翻得發黃卷邊的技術規程,略帶炫耀的和筆者說:"論技術和經驗,我比不過師傅和師兄們,若論理論知識,我可是班組的'新秀狀元',班長說,明年我就能帶小組啦!"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閃亮的"工人先鋒號"獎牌掛在班組,即是嘉獎,也是鞭策。電氣一班將以全國"工人先鋒號"為新的起點,持續奮斗、奮勇拼搏,努力打造一支不怕苦、作風硬、敢打拼的檢修隊伍,從每一次消缺、每次一技改做起,為霍林河循環經濟的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在祖國北疆上唱響一曲的電力檢修工人的工匠之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