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江蘇省鹽城市寶龍城市廣場停車場內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站,不斷有新能源汽車出入。
新能源汽車車主王林軍是第一次來這里為車充電。他將充電槍插入愛車的充電口后,根據充電樁上的提示,直接打開了鹽城市政府服務平臺的手機應用——“我的鹽城”APP。他掃描充電樁上的二維碼后,車子立即開始充電。
“不管是哪個運營商的充電樁,通過‘我的鹽城’APP掃碼支付就能用,真是太方便了。”王林軍感嘆。
近年來,隨著江蘇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長,全省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業務量大幅增加。然而,市場上充電設施建設運營主體多,服務應用軟件等不通用。車主找樁難、充電難,充電時需要辦理多張電卡、安裝多款APP,一定程度上給新能源汽車充電帶來了不便。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
“我們學習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后,更加堅定了促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決心。服務全社會便捷綠色出行就是我們現在和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營銷部市場處副處長阮文駿說,“今年,我們探索推進充電聚合服務,提升充電基礎設施利用效率和新能源汽車車主出行體驗,讓更多人選擇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國網江蘇電力率先建成以國家電網智慧車聯網平臺為基礎、各大運營商平臺共同參與的地方充電設施運營服務網絡,形成了“一個平臺、一個APP”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模式。
鹽城是充電聚合服務的首座試點城市。3月初開始,鹽城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陳淳就一直帶隊奔走在國網智慧車聯網技術有限公司、“我的鹽城”APP運營主體以及各個充電設施社會運營商之間。經過半年的努力,在鹽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指導下,8月31日,國家電網智慧車聯網平臺與地方政府服務平臺“我的鹽城”貫通。“我的鹽城”接入了全市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和各個社會運營商經營的各類充電場站及充電設施。
如今,鹽城的新能源汽車車主打開“我的鹽城”APP,即可享受到各運營商充電站點查詢、智能選樁、行程規劃、掃碼充電、即插即充等全鏈路充電服務。
截至11月17日,這一充電網絡已接入充電站393座充電樁3036臺,累計產生充電訂單24431個,充電電量達50.86萬千瓦時。
“越來越多的車主找樁、充電、交費更方便,說明我們服務綠色出行的努力得到了用戶的認可。我的內心充滿了成就感。”陳淳說。
在江蘇各地,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放、共享的充電網絡建設加速推進,讓廣大新能源汽車車主的出行變得更加便捷。
11月8日,揚州市李典公交充電站內,首批“共享”充電樁面向社會開放運營。一大早,電動大巴車司機董昌平就駕車來到這里充電。
揚州供電公司在揚州市已建成運營各類充電場站149座,李典公交充電站就是其中之一。以往,站內充電樁僅供揚州市公交集團內部使用,但公交車充電時間集中在中午和晚上,其他時段充電樁處于閑置狀態。
一邊是內部充電設施利用率不高,一邊是充電資源分布不均,大量新能源汽車車主找樁難。揚州供電公司與揚州市公交集團商討后,合作推出了公交專用充電樁“共享”服務。這項服務在每天上午、下午公交車充電低谷時段對外開放,單日開放總時長超過8小時。
“以前總覺得找充電樁有點費力,現在,越來越多的內部充電樁面向社會開放,這是一件多方共贏的好事,給我們提供了方便。”董昌平說。
此舉優化利用了存量資源,緩解了充電設施緊張的壓力。在首個試點開展“共享”服務的李典公交充電站,全站15個充電樁已有7個實現共享,充電總功率達700千瓦,預計每月共享充電量約2.7萬千瓦時。
“對于到公交充電站充電的車輛,供電公司在費用上給予最大優惠,按照省內公交企業最低標準收取,給我們節約了不少成本。”揚州汽車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趙磊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