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網訊:志丹縣,為紀念“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劉志丹將軍而命名,這座被譽為中國革命“紅都”的縣城偏安西北一隅,以石油作為支柱產業實現從脫貧,到雄踞陜西十強縣的巨大轉變。
面對不同時期有的不同發展使命,在國家“雙碳”目標和全球能源轉型趨勢下,志丹縣近年來也持續加快多產業發展格局,構筑能源經濟的綠色轉型體系。
11月初,北方首個寒潮來襲之時,由《風能》雜志組織的“最美風電場”報道團隊走進國家電投志丹縣銳佳風電場,探索革命“紅都”、綠色轉型、風電產業這三個身份標簽為延安首個集中式風電場帶來的特殊意義,以及志丹銳佳風電項目如何將風電與鄉村振興相融合,貫徹風電高質量發展路徑。
風場效益與質量并舉
“風場所在的延安志丹縣近三年平均風速分別是3.73米/秒、4.29米/秒和4.44米/秒,屬于典型的山地低風速區域。”國家電投湖北分公司銳佳風電場場長張欣說,“這三年中,我們2021年完成發電量1.2億千瓦時、2022年1.5億千瓦時,預計今年可以達到1.85億千瓦時的發電量。”
在資源并不出眾的四類風資源區,志丹銳佳風電場能做到發電量逐年遞增,并達到近1.9億千瓦時的成績,實屬優秀。
據了解,風電場裝機100MW,安裝28臺中車株洲所WT2500D146H100型機組以及10臺WT3000D146H100機組。在風場投運至今的三年運營過程中,場站較為出眾的運行效益與風機質量穩定可靠、運維團隊認真負責,以及不間斷地技改優化有莫大關系。
業內都知道,由于不同風資源區的自然屬性不同,風機產品無法“一款產品包打天下”,必要的技改優化是保障風機產品“入鄉隨俗”的有效措施。在志丹銳佳風電場,中車株洲所運維團隊因地制宜,在變流器控制程序優化、機組測風系統改造、機組小風天解纜等關鍵環節實施了一系列技改舉措,有效提升了機組的整體可利用水平。
“通過各項技改和優化程序,銳佳風電場的發電量同比提升約16.04%,棄風損失電量同比減少約5.23%,體現了因地制宜的技改優化對提升風機穩定運行水平和可利用率的關鍵作用。”中車株洲所風電事業部銳佳風電場服務經理楊文成說。
人員盡責、裝備可靠的中車底色
志丹銳佳風電場共38臺風電機組,場址總體呈不規則多邊形,東西長約11.5公里,南北寬約11公里。機位之間沒有硬化路面,大雨沖垮道路造成各機位點之間可達性差,也為運維人員帶來日常檢修上的安全隱患。
“針對現場道路水土流失嚴重的情況,我們每個季度都會請第三方單位進行道路維修維護。更重要的是,我們也會針對每一日、每一周的定檢工作進行提前安排,綜合考量天氣、道路、裝備以及風機運行情況,確保人員安全和作業順利。”張欣強調指出。
據了解,志丹銳佳風場總共10個人,除去例行休假的同事,日常均由7人完成風機定檢、隱患排查等工作,可謂“鐵打的專業團隊”。
此外,近期風場也布置了電纜在線監測裝置,通過電壓電流的實時監測來實現電纜故障的及時預警和維護,實實在在降低了由于電纜問題給風場運營帶來的效益損失。
作為工業裝備,風電場運維服務關鍵支撐首當其沖還是備品備件。據中車株洲所風電事業部運維服務部副部長王理介紹,基于中車風電區域化、集中化管理平臺,中車株洲所已經在寧夏中衛設置風電設備一級備件庫、甘肅設置二級備件庫,通過備件聯儲、資源共享、深度協同,極大地縮短了各風電場備品備件等待時間,有力保障區域各風電場穩定運行。
可以說,無論從人員配置,還是設備支撐上,中車株洲所運維服務都為風電場穩定高效形成了強力的支撐。
近年來,中國中車正在快速增加在風電產業的資源投入和支持力度,努力將風電打造成繼高鐵之后的“金名片”。基于集團“共鏈協同”的發展理念,中國中車已經拉動了一條集發電機、葉片、塔筒、齒輪箱、變流器、超級電容、變槳系統等核心部件到整機的風電全產業鏈,以及構建了資源開發、整機制造、項目EPC、數智能源服務等風電項目全生命周期系統解決方案能力。
這也成為了中車株洲所依托全產業鏈資源優勢和整合能力,打造質量和效益雙口碑的根基。
鄉村風電,央企擔當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下發,奠定了低碳能源產業發展與推動鄉村振興深度結合的政策基礎。在落實雙碳目標和鄉村振興戰略的當下,立足農村能源轉型需求,發展以風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產業,也成為電力央企重點著眼的目標領域。
延安地區屬于革命老區,也是國電投集團定點扶持的地區,國家電投湖北公司進入志丹地區開發新能源,不但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了效益和貢獻,也邁出了當地新能源企業的第一步。
“2019年之前,延安地區尚沒有落地運營的風電項目。作為當地第一個集中式風電場,志丹銳佳風電場的開發有利于當地產業的提檔升級,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兼顧了綠色發展。”國家電投湖北分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湖北公司通過區域內新能源全產業鏈的構造,吸納外部資金,促進制造業落戶延安,有效激發了區域經濟發展活力。
“我們在日常生產過程中,也盡量聘用當地村民,與其建立一定的合作模式,發揮當地產業優勢,向社會各界推薦當地特色蘋果和羊肉,間接增加當地經濟收入。”張欣提到。
而另一大央企集團,作為深耕風電行業幾十年的整機制造企業,中國中車同樣深諳風電產業之于農村能源經濟的重要意義,更是風電下鄉的堅定擁躉,匠心打造了環境友好型的靜音風場,用實際行動詮釋央企責任與擔當。
正是在“鄉村風電”這一契機之下,兩大央企集團以風電開發帶動延安“產業鏈、生態鏈、就業鏈”快速發展,形成了協同發展與持續合作的典范。
石油作為志丹縣支柱產業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在近年來國家綠色、低碳號召下,當地油田企業也逐漸關注到風電的綠色經濟效益,曾就分散式風電建設與志丹銳佳風場負責人展開相關業務討論,探索雙方互利共贏的可能。
結語
多年前,志丹風電場區域植被稀疏、沙塵暴天氣頻發、面朝黃土背朝天。在工作人員3年植樹3千棵的生態保護工作下,眼下的志丹銳佳風電場區域植被茂盛,風景宜人,不復當年荒涼景象。即便時序已深秋,這些黃土高原上的生命也用發達的根系,蒼勁的枝丫爆發出頑強向上的姿態。
正如能源轉型大背景下的可再生能源,在有“風”的地方落地生根,持續書寫著經濟轉型與綠色發展的雙重價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