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的數據顯示:前11月,新疆累計風電利用率89.5%,同比提升3.9個百分點;累計光伏利用率95.3%,同比上升3.0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新疆的新能源消納持續在良性軌道運行。
“十三五”以來,新疆以推動綠色發展、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為方向,圍繞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大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及綜合能源等基地建設,先后建成一批重大工程,在推進低碳發展和能源結構轉型上取得積極成效。新能源產業也乘著這股東風,迎來了快速發展期。
產業躍上新臺階
新疆具有突出的“風光”資源優勢,風能資源儲量、太陽能年輻射總量均居全國前列。風能資源總儲量8.9億千瓦,約占全國的20%,位居全國第二位。太陽能資源豐富,年太陽輻射總量均值5800兆焦/平方米,居全國第二位。
哈密市是全國風資源和光資源最好的地區之一,有全疆九大風區中的三塘湖—淖毛湖風區、十三間房風區及東南部風區,太陽能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為6214.66兆焦/平方米,全年日照時數3170—3380小時,是全國日照時數最多的地區之一。
在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的哈密石城子光伏產業園內,處處可見綿延不絕的光伏電板。這座全疆單體規模最大、光伏組件類型最全面的光伏產業示范園區,充分反映了我區目前光伏產業的發展水平。
12月10日,在新疆華電石城子220千伏匯集站,該站站長杜忠強指著展示面板說:“目前匯集站共接入中電投、三峽、大唐、天潤、中廣核、國電、國華等21家光伏企業的26個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超80萬千瓦,這幾年來,年度利用小時數一直保持平穩。前11月,今年年度利用小時數已達到1600多小時。”
哈密市發展和改革委副主任賀鵬表示,隨著疆電外送戰略的實施,哈密資源優勢轉化進一步加快,電力布局基本完成,國家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全國規模最大的風光火電打捆外送基地陸續建成,國家級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為哈密下階段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這幾年哈密新能源發電裝機快速增長,由2015年的821.51萬千瓦增加到2019年的1185.9萬千瓦;新能源發電量由2015年的61.41億千瓦時提高到2019年的203.23億千瓦時。2019年,哈密新能源發電在發電量中的占比達到44.87%,增加了21.47個百分點。
截至2020年11月,新疆電網新能源裝機容量3043.4萬千瓦,其中風電2014.8萬千瓦、光伏1028.6萬千瓦,較2015年新能源裝機容量增長了37.2%,裝機容量均位居全國前列。
消納大門越開越大
“今年新能源利用率由2016年歷史最低值63%提升至91%,擺脫了連續3年的風電投資監測紅色預警,實現了由紅轉橙。新能源消納形勢持續向好,利用效率顯著提升。”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水電新能源處工程師李國慶說。
他進一步解釋,新能源紅色預警的區域不得核準新的項目,并要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存量消納問題。2020年,我區風電、光伏預警均由紅轉橙。這意味著,此前我區采取的加強電網網架建設、推進本地消納和電力外送相結合等新能源消納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為了消納新能源電量,我區不斷推進各電壓等級網架建設,已建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東至哈密、西到伊犁、南延和田、北聯阿勒泰的750千伏骨干網架,750千伏電網覆蓋全疆所有地州,東西橫跨2000公里、南北貫穿3300公里,還建成了疆電外送重要的通道——準東—皖南?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新疆電網已形成“內供四環網,外送四通道”網架結構。建設和配置能力的提升,為新能源消納提供了有力支撐。
12月10日,在天山換流站,該站副值長康積剛說:“截至11月,今年新能源外送170.33億千瓦時,占外送電量的46.5%。”
天山換流站是哈密南—鄭州?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起點站,承擔著疆電外送的重要任務。
“我們還不斷挖掘疆內消納空間,積極開拓疆外電力市場,統籌電力外送和本地消納,進一步提升新能源利用率。”李國慶說。
2019年,新疆開始在南疆三地州實施煤改電工程,截至今年11月底,南疆煤改電(一期)工程已完成60.48萬戶改造任務,一大批農戶由此告別了“伐薪取暖、燃煤取暖”的傳統生活方式,也進一步拓寬了新能源的消納渠道。
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促成冬季供暖期自備電廠義務調峰,推動南北疆網源荷儲優化協同控制技術應用;在西北網調的組織下,發揮西北大電網統籌調度優勢,依托援疆電量庫機制,促進新疆與西北新能源消納,積極開展跨區現貨交易,堅持利用市場化手段消納新能源。
“十三五”期間,我區新能源發電量逐年增加。預計2020年新疆電網新能源發電量585億千瓦時,與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391.4億千瓦時,增幅為202.5%。
發展紅利惠及百姓
英吉沙縣52歲的村民麥麥提敏?薩伍提11月底拿到了1547.25元,這是他今年第三次領上的光伏扶貧電站的分紅,分紅累計達3813元。
“這些光伏電板全放在房頂上,對我們的生活一點沒有影響。剛開始,我們還奇怪,村里有電,為啥還要安裝光伏電板。后來才知道,這些房頂光伏電板發的電,全都賣到電網了,我們也多了一筆收入。”麥麥提敏樂呵呵地說。
英吉沙縣曾經是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縣之一。農民們除了種地,增收渠道狹窄。如今,新能源成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好幫手。
近年來,喀什地區建設了國家、地區、縣(村)等各級分布式光伏電站202座,覆蓋了大部分曾經的貧困縣貧困村,麥麥提敏所在村的屋頂光伏電站就是縣級光伏扶貧電站之一。
“這個村子建了8千瓦的屋頂光伏電站,全村共有20多人因此受益。每季度的發電收益,都直接打入村民個人銀行賬戶。”英吉沙縣供電公司營配管理部員工劉歡說。
“十三五”期間,國家大力開展光伏扶貧項目,在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6個地州,共投資建設92座國家級光伏扶貧電站,裝機容量為15.16萬千瓦。
這些光伏扶貧項目主要包括分布式和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其中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主要是在農牧民住房屋頂或農業大棚上鋪設光伏電板,發出的電能可以“自發自用、多余上網”。也就是說,農民可以自己使用這些電能,并將多余的電量賣給國家電網。
今年前11月,我區國家級光伏扶貧電站累計發電2.24億千瓦時,結算電費1.69億元,共惠及22373戶村民。
“今年新疆所有光伏扶貧電站預計能發電2.5億多千瓦時,戶均增收超5000元。”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科技互聯網部監測管理工程師徐森說。
【點評經緯】用創新破解新能源消納難題
一直以來,新疆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擁有充足的煤、光、風等自然資源。為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近年來,我區加快電力產業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尤其是新能源電力發展迅速。
在快速發展的背后,新能源消納也出現了供給大于需求的隱憂。新疆雖然新能源資源豐富,但僅憑自身難以消納快速增長的新能源發電量。加之實現新能源穩定發電本身還存在一定的技術難題,更加大了消納的難度。
但令人可喜的是,這些難題正在得到一一破解,新疆的新能源產業已經出現了拐點。今年,新疆新能源利用率由2016年歷史最低值63%提升至91%,提高了28個百分點,擺脫了連續三年的風電投資監測紅色預警,實現了由紅轉橙。
這其中,創新的作用功不可沒。
創新體現在技術的進步。西電東送準東—皖南?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建成投運,這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特高壓輸電工程。
創新體現在機制的改革。通過實行跨區現貨交易,實現售電主體的多元化,堅持利用市場化手段消納新能源收到了成效。
創新還體現在惠民工程的大力推進。通過南疆煤改電工程的實施和扶貧光伏電站的建設,百姓從中得到了實惠,真正體現了“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截至2020年9月底,新疆累計消納新能源發電量超過2700億千瓦時,其中本地消納約1900億千瓦時,外送逾800億千瓦時。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本地消納是新能源消費的主要渠道。
為了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消納水平,新疆還需要加快能源消費轉型,不斷推進綠色生活方式進入城鄉居民的生活之中。要進一步加快新能源充電樁的建設,跟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要擴大電供暖覆蓋范圍,對新建建筑要引導使用電采暖方式;拓展電能替代范圍,不斷拓寬新能源消納渠道。
“十四五”時期,新能源產業發展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把握機遇,不斷創新,新疆的新能源產業將更上層樓。
評論